年 级 九
学 科 语文
课 题 我的叔叔于勒
课 时 两课时
编写者 东村中学 孙卫芳
《我的叔叔于勒》学案
第一课时
一、温故互查
1、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拮据(jié jū)
栈桥( )(火车站、码头、矿山等的形状像桥的一种建筑。用于装卸货物,有的栈桥也供旅客上下用。码头的栈桥延伸到海里。)
牡蛎( )(一种软体动物,也叫蚝〔háo〕,产于浅海的泥沙里或石上,有两片壳,肉味鲜美,可供食用,也可入药。)
褴褛(lán?lǘ)
撬( )开(用刀或棍捧等的一头插入缝孔中,用力扳或压另一头,以拨、挑开东西。)
煞白(shàbái)
诧异(chàyì)
2、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的 世界 巨匠。
莫泊桑1880年完成了小说《 》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他从这时开始到1889年的十年间,创作有短篇小说近300篇、中长篇小说、游记约十部。他的中、短篇珍品有《羊脂球》、《 》、《 》等,长篇小说有《她的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这些作品,不同程度的暴露和讽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3、在初读课文时你有哪些疑问?
二、设问导读
1、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2、、小说的情节包括哪些?按照情节的发展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3、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主人公是谁?
三、自学检测
(一)、、补充完整情节结构:
开端( 于勒)——发展( 于勒)——高潮( 于勒)——结局( 于勒)
(二)、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在序号上打对勾。
(1)如果于勒 (A.能在 B.竟在 C.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 (A.高兴 B.欢喜 C.惊喜)。
(2)我母亲对我们的 (A.贫困 B.穷苦 C.拮据)生活感到非常 (A.痛苦 B.痛心 C.悲痛)。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②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③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④“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1.第一段是一段概述,交代了三方面的情况,在文中找出15个字加以概括。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标出“家里样样都要节省”中的“样样”指代哪些内容。
3.“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中的“永不变更”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境?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表明了这是父亲的一个长久的话题,已经成了他的“口头禅”了。说明于勒的回来对于他、对于他的全家是多么重要。
B.说明父亲知识贫乏,不会用更多的语言表达出盼望于勒回来的心情。
C.说明父亲年岁大了,人也变得啰嗦了,一句话总要重复说。
D.父亲十分珍重亲情,对多年未归的弟弟十分盼望。
答( )
4.“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惊喜”的原因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没有想到他要回来,他却回来了。
B.他回来了,就能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
C.他回来了,就会还清“占用”的钱。
D.出走十余年现在回来了,以手足之情能不“惊喜”吗?
答( )
5.文章第④段本是父亲说的话,应接在第③段后面,这里作者把它另作一段,其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检测
1、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的 世界 巨匠。
2、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1)莫名其妙
A.名声 B.明确 C.名称 D.说出
答( )
(2)与日俱增
A.迅速 B.聚集 C.一起 D.全、都
答( )
(3)永不变更
A.更换 B.改变 C.更加 D.时间
答( )
3、说说于勒是一个怎样得人。
第二课时
一、温故互查
1、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铮钱 铜子 风俗荒唐
B.恭唯 迟疑 稳定郑重
C.褴偻 哆嗦 无赖皱纹
D.清楚 遗产 女婿 塑造
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① 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
②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 )
二、设问导读
1、小说中的情节结构是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的变化展开的,从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逻辑、心理变化、情节发展、写作技巧)
2、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于勒?
3、 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躲开日夜盼望的于勒,原因是什么
4、找到描写菲利普夫妇的段落,表现菲利普夫妇怎样的性格特征。
4、 这篇小说揭示了什么主题思想?
三、自学检测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父亲赶紧走去。我这次可跟着他走了,心里异常紧张。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例如哲尔赛是否重要,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样,土地性质怎样等等。后来谈到我们搭乘的这只“特快号”,随即谈到全船的船员。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 ”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拮据
(2)阔绰
(3)栈桥
(4)牡蛎
2.这篇小说是以________为线索,来安排故事情节的。
3.文中对于勒的称呼除了用“他”和“那人”以外,还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来称呼他。
4.父亲向船长打听有关于勒的情况时,不敢直问,怕露出“破绽”,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征
5.这段文字在刻画“父亲”这个人物时,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方法,表现了他________ 的心情。
6.为什么“母亲突然暴怒起来” 反映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7.选文开头,菲利普夫妇是那样的盼望于勒回来,可是当他们见到于勒时,为什么又害怕起来,并且咒骂他 从这里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四、课堂检测
1、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在错误的说法后面画“×”。
A.《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的“我”是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答( )
B.《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简洁明快而又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答( )
C.《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通过“我”和于勒之间的冲突,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答( )
D.《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结尾部分的景色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答( )
2、阅读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上了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在我们的前面,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① 第一段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烘托出人物 的心情;第二段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烘托出人物 的心情。
② 分析这两段自然环境描写对文章中心起的作用。
五、巩固拓展练习
阅读小说《伞》,回答问题。
“咔嚓──呼”,一声尖响,一阵冷风骤雨。在沉闷拥挤的车厢里激起了一片惊呼。原来,车厢后部那块有裂纹的窗玻璃,在公共汽车急转弯中被震飞了小半块。幸好没伤人。
一阵忙乱之后,就听见乘客中有人说:“大清早就触霉头!”“现在乘车啊,……”
后门那位理着短发的年轻女售票员红着脸,一声不吭地站起来,走到玻璃窗前。座位上一对盲人夫妇手握着手,默默地坐着,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脸和前襟。姑娘的脸更红了。忙撑开手中的花折伞,堵着窗口。
甲
“对不起,乘客们,这块玻璃应该换了。怪我们……”姑娘_地刚说了一半,一阵狂风把娇小的她刮退半步,话也咽了进去。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伞柄,助她往前一顶,只听“咝──”伞面被尖利的玻璃撕开了一道口子,伞骨也断了一根,但洞口又封住了。“唷──”在乘客的惋惜声中,姑娘却朝身边这位40多岁,面带歉意的大汉感激地笑了。
“你去吧!我来!”大汉胸前的红字告诉人们,他是一位钢铁工人。他的声音像钢铁一样,转过身,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声音更甜更亮。
“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妇问。
“雨停了。”大汉回答。
“那就好。”
乙
公共汽车又驶过两站。大汉边上的一位正在背外语的小伙子突然伸出手说:“你该下车了,交给我吧!”“你怎么知道?”“咱们都是老乘了。”“好,哈哈……”
又过了两站,小伙子也要下车了,一位女同志刚想接过来,可今柄却被一个面皮白白的中学生急急忙忙抢了过去。
丙
一站又一站,一人又一人。伞柄被众人握得暖暖的。这上面的暖意不断地传给后来者,也传给了车厢里的每一个人。
1、下面是文中3个可以独立成段的句子,它们应分别放在文中甲乙丙三个方框中的是甲( )乙( )丙( )
A、乘客们都善意地笑了,车厢里显得格外温暖。
B、周围的人又笑了。
C、车厢里一下子平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
2、如果补出第2段中省略号的内容,应该是( )
A、真是受罪 B、硬是没有安全感
C、总是遇到不顺心的事 D、就是担心玻璃伤人
3、文中两个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
A、羞羞答答 斩钉截铁 B、柔气轻声 铿锵有力
C、欲言又止 果断坚决 D、吞吞吐吐 掷地有声
4、用三个动宾短语概括短文情节。
答:震飞玻璃── ── 。
5、用一句话概括这篇短文所表达的中心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