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济南的冬天》 两课时
学校: 河底中学
姓名: 郭瑞英
《济南的冬天》 学案
第一二课时
一、温故互测: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 )立 水zǎo ( ) chéng ( )清 宽chǎng ( )
着落( ) 狭窄( ) 宽敞( ) 贮蓄( )
澄清( ) 水藻( ) 济南( ) 镶上( )
髻( ) 济南真得( )算个宝地 暖和( )
2、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了解作者。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紧扣了济南冬天的“______”这一特点,赞美的是___________(A、济南的冬天 B、冬天的济南 C、济南冬天的美景)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__________之情。
二、设问导读:
1、整体感知。
读课文后,想一想: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作者围绕这一特点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1)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温暖、响晴。
(2)作者主要通过写了济南冬天的_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的内容来体现这一特点。
2、深入探究。
读第1自然段(总述):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1)课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2)采用了“曲折行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手法。
(3)这段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读第2-5自然段(分述) : 作者描绘了哪几幅图景?是怎样描写济南山水之美的?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为什么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_____(体裁),本文作者:___________,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人。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剧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文中作者把济南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依次描绘了冬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济南冬天______________的特点。文中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3)、本文紧扣了济南冬天的“______”这一特点,赞美的是___________(A、济南的冬天 B、冬天的济南 C、济南冬天的美景)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__________之情。
四、巩固练习: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⑴ 括号处应填的一个标点是:
⑵ 文段第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⑶ 文段中加点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
⑷ 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
⑸ 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
⑹ “小摇篮”比喻 ,作用是 。“小”照应了前面 一词。
⑺若用平实的语言概括加横线这句话,是 。
五、拓展练习:
1、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第二课时
一、设问导读。
1.品读下列划线词的妙用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下列句子好在哪里 。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检测。
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指出每个句子的喻体和本体。
⑴ 小山整个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了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本体: 喻体:
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本体: 喻体:
本体: 喻体:
⑶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本体: 喻体:
三、巩固练习。
1.读第3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1)全段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找出文中用得好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手法,化静为动把山的秀气之美描绘了出来。
2.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 )
A.朦胧 B.淡雅 C.古朴 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 )
A.暖 B.绿 C.清 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 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 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 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①暗喻 ②暗喻 ③明喻 ④明喻 B.①明喻 ②明喻 ③暗喻 ④明喻 C.①暗喻 ②暗喻 ③暗喻 ④明喻 D.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喻 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四、拓展练习:
欣赏朗读老舍的《济南的秋天》,打开你思想的闸门,驰骋你的想象,把你头脑中的生动画面表述出来,可以是看到的,可以是想到的,也可以是感受到的……
济南的秋天
老舍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象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 吧?大明湖夏日的茶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