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本节教材介绍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两大类群。将这两大类群安排为一节内容,主要考虑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具有“有口无肛门”的共同特征,具有相似性,适宜合并介绍。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活体水螅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了解血吸虫的生活史,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讲究卫生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水螅的观察,培养学生爱科学、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了解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讲究卫生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回顾
1.生物的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植物与动物的区别:能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二、导入新课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动物。动物有千万种,如果一种一种来学,需要很长时间。为了方便研究,人们把动物按照共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一类一类的学。
首先,我们要学的是腔肠动物。
举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经常吃的海蜇就属于腔肠动物。
大家想一下,自己见过的海蜇是什么样子的?结构简单,没有内脏的分化。
思考: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他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
我们通过腔肠动物的一种代表性动物来研究以上问题。
三、互动授课
(一)腔肠动物
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水流缓慢、水草茂盛的清洁的淡水中。
思考:如果一条小溪中原来有水螅生存,现在却采集不到,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水体受到污染。
2.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
(1)身体几乎透明,长约一厘米。
(2)螅体呈圆筒状,一端附着在水草上,另一端有口,口周围有5-12条柔软细长的触手。
(3)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背腹,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
A.定义:经过身体纵轴,可有许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叫辐射对称。
B.举例:人、鱼、鸟是辐射对称吗?除了腔肠动物,还有哪些是辐射对称的?海星。
C.作用: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水螅身体结构
(1)水螅的体壁是由两层细胞组成的——外胚层和内胚层。内外胚层之间还有一层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填充着它们分泌的胶状物质。
(2)由内胚层细胞围绕成一个空腔,叫做消化腔。消化腔是与口相通的,无肛门。
(3)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在触手处尤其多。
4.生殖:
出芽生殖(温度适宜、营养条件良好)或有性生殖。
5.水螅如何完成捕食和御敌?(联系海蜇蜇人进行理解)
触手捕食,刺细胞受到刺激,刺丝囊内的刺丝发射出来,囊内有毒液。
6.推测水螅是如何消化和排泄的?
饥饿状态的水螅,触手伸长捕食水蚤送入口中。消化腔中有细胞分泌的利于消化的酶,可将水蚤消化为小的食物颗粒,然后再被细胞吞入进一步消化,没有消化的残渣经口排出体外。
引导学生对比各种腔肠动物,总结出主要特征。学生讨论并熟记。
7.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
8.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海蜇加工后可食用。
(2)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成珊瑚。礁,可形成岛屿,加固海岸。
(3)珊瑚礁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4)珊瑚礁可烧制成石灰,制作工艺品。
(5)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骼,可形成石油。
(二)扁形动物
大家猜一下,扁形动物有什么特点?
1.涡虫生活在哪里?
洁净富氧的海水或淡水中。
2.形态结构:
(1)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体长1-1.5厘米,背面灰褐色;体前端呈三角形,前端背面有一对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体后端稍尖。
(2)用解剖针将虫体翻至腹面向上,可见其腹面较扁平,颜色较浅。
(3)腹面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咽可从口内伸出。
(4)有口无肛门。
(5)两侧对称(左右对称),涡虫是首先出现两侧对称、三胚层的动物。
A.定义:经过身体的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B.特点:大多数动物,可以分出前后、左右、背腹,前端感觉器官集中,能够最先感知外界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两侧或腹面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运动更加准确、迅速、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3.捕食和排泄:
咽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肠分泌消化液,使之溶为液状物,再吸入肠内,进行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无肛门。
大多数扁形动物不是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而是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如华枝睾吸虫病、绦虫、血吸虫。
华枝睾吸虫
引导学生自学华枝睾吸虫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参考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它的消化器官有何特点?
口位于吸盘中央,食道短,消化道简单。
2.它的生殖器官有何特点?
雌雄同体,自体受精和异体受精。
3.它是怎样感染人体的?什么是寄生?
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如豆螺、沼螺、涵螺等,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成虫寄生于人和肉食类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等食物,你认为是否安全?为什么?
不安全。生鱼片中可能含有华枝睾吸虫的幼虫,若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有可能会感染华枝睾吸虫病。
猪肉绦虫。
身体呈带状,由许多节片构成,身体前端有一个特化的头节,有吸盘、小钩等结构,用以附着在寄主肠壁上。感觉器官完全退化,消化系统全部消失,生殖系统高度发达,在每一个成熟结片内都有雌雄生殖系统,繁殖力极强。
有两个寄主。猪吃了含绦虫虫卵的食物后,虫卵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孵出,钻入胃壁或肠壁,经血液和淋巴带到身体各部,多在肌肉中发育为囊尾蚴,俗称米猪肉或豆猪肉。人吃了米猪肉后,会被感染,囊尾蚴发育成成虫。成虫寿命可达25年。
血吸虫
人感染血吸虫主要由于接触疫水,消灭钉螺是防控血吸虫病流行的重要环节。
虫卵——幼虫(毛蚴)——钉螺——幼虫(尾蚴)——水中,钻入人体皮肤
分析各种扁形动物,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四、课堂小结
总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