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学科优质课评比教案
授课内容 冀教版小学美术第14课《假如我变小》
授课教师 单 位
授课教师
姓 名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小对比关系,养成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态度,体会生活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能够大胆的想象,巧妙构思,用故事性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幻想世界,并能较好的组织画面与上色。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大小的对比关系,并能够运用大小对比关系表现有趣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的想象与表现,利用大小对比的原理,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难点:画面整体布局与参照物的选择。
教具准备 小人物1个
纸盒子1个
教师示范画3个
示范画素材3组
学具准备 铅笔、橡皮、彩笔或蜡笔、图画本,小尺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活动1:导入,定向导入激情引趣 引导阶段
小魔术导入,通过一个变小的老师画和现实中的老师对比,引出课题《假如我变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有趣的美术课堂,放松心情,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发展阶段
通过师生对话,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进一步阐述主题,引导学生寻找方法,大小是通过对比,比较得出来的。
活动2:过程与方法
通过出示相关大小的图片及实物参照物对比,扩展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利用语言去描述怎么对比及物体的大小。利用对比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究的本能。
通过观看《拇指姑娘》的视频,体验假如变小之后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并且利用情境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变小之后可能会发生的有趣的故事,丰富学生的感知能力,与想象力。
教师出示范相关变小之后的图片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的想象与表现,利用大小对比的原理,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带领学生们在黑板上示范《假如我变小》的构图要点,并且出示《假如我变小》的示范画。在学生小组活动自己表现的时候,进行引导、答疑,观摩学生表现。
活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大小对比关系,养成从不同
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态度,体会生活中的乐趣,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活动4:作业评价
学习结束后,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让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并且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讲一讲画面的内容。
活动1:
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思考并回答大与小是通过对比比较出来的,学会比较的方法。并且能够利用简单的话语组织和表达想法。
活动2:
通过观看相关图片及视频,利用对比的方法,准确描述假如我变小后的世界样子,丰富学生们的感知。
欣赏教师范画,与学生一起完成假如我变小后的场景画面,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思维,利用大小对比的原理,大胆、自由、快乐的想象与表现,学习如何表现假如我变小后的场景。
学生自由表现自己想要变小的想法。
活动3:
体会大小对比的关系,并从
中寻找乐趣。
活动4:
作业完成后学生之间互评。并
且以讲故事的方式,能准确描
述假如我变小后的场景。 活动1
设计小魔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更好的切入了主题。
活动2
教师带领学生们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的想象与表现能力。
活动3、4
通过大小对比关系,养成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态度,体会生活中的乐趣,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