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内能》—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3.2《内能》—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27 21:3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内能》—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
B.
物体被举得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C.
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D.
物体被举得越高,运动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
两个相同的杯子,一个装半杯热水,一个装半杯凉水,下列方法中最好的冷却方法是.
A.
先把凉水倒入热水杯中再等3分钟
B.
先把热水倒入凉水杯中再等3分钟
C.
过3分钟后把凉水倒入热水杯中
D.
过3分钟后把热水倒入凉水杯中
冷水解冻是生活中将冻肉快速解冻的好方法,将冻肉放在冷水中,较自然放置解冻更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冻肉刚从冰箱里取出时温度很低,不具有内能
B.
冻肉解冻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会一直升高
C.
冻肉解冻过程中温度从冷水传向冻肉
D.
此过程中发生热传递的原因是冷水的内能比冻肉大
据报道:2019年8月2日晚,在河南栾川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室内馆,百余名员工穿着厚厚的棉衣围着一个边长3m的巨型火锅在冰天雪地里涮火锅如图所示。室外高温炙烤,人们身穿短袖,室内员工们穿着棉衣吃火锅,让人感叹真是现实版的冰火两重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火锅内的食材变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B.
冰火两重天中的“冰”和“火”所含的热量不同
C.
冰火两重天中的“火”含有内能,而“冰”不含内能
D.
火锅内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时,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
如图所示,甲图中活塞迅速下压后棉花燃烧;乙图中点火后盒盖飞出。在“活塞压缩空气”和“使盒盖飞出”的两个过程中,对比能量转化情况、改变筒内气体内能的方式和筒内气体内能的变化三个方面,它们
A.
三个方面都相同
B.
三个方面都不相同
C.
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
D.
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
B.
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
C.
把的冰块加热熔化成的水,若不考虑水的蒸发,其内能不变
D.
若没有外界做功时,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得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诗中描写的正是央视首播的第一部面条纪录片中国十大名面之一的山西大同刀削面,大同刀削面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再浇上特制的躁子更是香飘四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面条之间软而不粘,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B.
浇上特制臊子的面条香飘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煮面条时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
D.
煮面条的大锅上方“热气腾腾”是一种汽化现象
下面是研究黑点标注的物体内能改变的情景,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
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
B.
把钢球放入炉火中,烧一段时间
C.
冬天,用热水袋对手进行取暖
D.
水烧开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
为了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将盛有冷水的小烧杯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分别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的时间是相同的
B.
热水温度下降比冷水温度升高得快
C.
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
D.
热水的质量可能小于冷水的质量
下列有关“温度不变”时,“内能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B.
液体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C.
的水凝固成?的冰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D.
的冰熔化成?的水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二、填空题()
寒冷的冬天,顺顺放学回家,妈妈正在看电视,隔着门听到顺顺叫门声,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判断的;为了不打扰顺顺的学习,妈妈减小电视音量,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顺顺双手摩擦使手发热,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妈妈递给顺顺暖水袋,使手变暖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如图所示的装置,烧瓶内盛有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白雾是水蒸气______选填某种物态变化成了小水滴。瓶塞跳起后,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______,这个过程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新冠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使人感染肺炎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_____选填“是”或“不是”扩散现象中药对“新冠病毒”肺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在煲中药的过程中,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中药的内能,我们很远就能闻到药味,这说明分子________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
研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小明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甲:如图1所示,将装有少量乙醚的薄壁金属管固定于桌面,用橡皮塞塞紧,来回快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过一会儿,可以观察到橡皮塞从管口飞出.
实验乙:如图2所示,用气筒不断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内用力打气,可观察到瓶塞从瓶口跳出,此时瓶内有白雾
产生.
在甲实验中:橡皮塞从管口飞出,是______?的内能转化为橡皮塞的机械能.
A.皮绳?????????金属管???????橡皮塞????????乙醚气体
在乙实验中: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瓶内有白雾产生,这时瓶内气体的内能______,温度降低,发生了液化现象.
A.增大?????????减少?????????不变??????????无法确定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有很多,从概念的角度我们可以推知,温度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是最主要的两个影响因素。
根据内能的概念来解答,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同时分子越多,其内能也会越大。
【解答】
因为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越多,其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势能就越大,因此,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有温度、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物体的速度、高度只会影响物体的机械能,与内能无关,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只有当存在温度差时才能发生热传递,并且温差越大,热传递越快;同时热传递还与对流的程度等有关。
【解答】
热水与外界的温差较大,故开始时热水的热量散失较快,故应过三分钟再混合;
在混合时,由于热水进入冷水后,先在下面,凉水在上面,这样会产生对流,热水会上升;相比较来说,将冷水倒入热水中对流较慢;故应将热水倒入凉水中,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熔化、热传递的条件以及内能的影响因素,要特别注意: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是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而不是内能差,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
晶体熔化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但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
【解答】
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冻肉刚从冰箱里取出时温度很低,具有内能,故A错误;
B.冻肉解冻过程中,开始是冰的熔化,熔化过程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B正确;
C.热传递是将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故C错误;
D.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而不是内能差,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的概念、内能和热量,属于常见题目。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二者是等效的;
热量是传递内能的多少,是过程量;
任何物体都有内能,内能不能为零;
水沸腾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解答】
A.火锅内的食材变熟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具有、含有,故B错误;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任何物体都有内能,内能不能为零,故C错误;
D.火锅内的水沸腾后,水会继续吸热,吸收的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解:
图甲中,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由于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其做功,使得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图乙中,当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时,酒精燃烧后的燃气对盒盖做功,盖子飞出去,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盒盖的机械能,燃气的内能减小;
在“活塞压缩空气”过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盒盖飞出”过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改变筒内气体内能的方式都是做功;甲图筒内气体内能增大,乙图筒内气体内能减小,以上三个方面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会减小。
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准确判断其能量的转化过程,并能与内燃机的能量转化情况相联系,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
A、“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镜子碎片接触时达不到产生分子力作用的距离,不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A错误;
B、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内能大的物体温度可能低于内能小的物体的温度,故B错误;
C、冰是晶体,把的冰块加热熔化成的水,若不考虑水的蒸发,其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D、若没有外界做功时,同一物体,温度降得越低,放出的热量就越多,故D正确。
故选:D。
分子热运动理论的内容:一是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二是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三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的温度不同;
冰是晶体,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其内能不断增大;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与热传递,物体内能的改变既有可能是物体对外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向外放出热量。
本题是一道热学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热传递的条件及热量的理解,是中招的热点,热学的难点。
7.【答案】B
【解析】解:
A、面条没有粘到一起,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故A错误;
B、浇上特制臊子的面条香飘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煮面条时,面条会从水中吸热,这主要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故C错误;
D、“热气腾腾”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来的,故D错误。
故选:B。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此题考查了对分子的热运动、内能以及物态变化的理解和掌握,需要注意的是分子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不可能只有引力或斥力。
8.【答案】A
【解析】解:
A、把铁丝反复弯折,对铁丝做功,弯折处变热、内能增大,属于通过做功增加物体内能的,故A符合题意;
B、把钢球放入炉火中烧,钢球从火焰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热水袋对取暖时,手从热水袋吸收热量,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烧开水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水蒸气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其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但有着本质的区别: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是其他形式能和内能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9.【答案】C
【解析】解:A、由图可知,400s时,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所以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的时间是相同的,故A正确;
B、400s内,热水温度由下降到,下降;冷水上升到,上升,热水温度下降比冷水温度升高得快,故B正确;
C、实验中不可避免有热量损失,所以热水放出热量大于冷水吸收的热量,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热水和冷水的比热容相同,相同时间内热水温度变化快,由公式可知,热水的质量小于冷水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C。
图象横轴表示加热时间,数轴表示变化的温度,由图象判断加热时间;
由图象比较相同时间内温度变化的多少判断温度变化的快慢;
不考虑热量损失,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根据热量变化公式,相同时间内热水降温快,判断热水的质量大小。
本题考查了对吸放热图象和物体吸放热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正确理解图象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故A错误;
B、液体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质量减少,内能减少,故B错误;
C、的水凝固成的冰,质量不变,温度不变,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故C错误;
D、的冰熔化成的水时,质量不变,温度不变,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内能是物体中所以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还与物体质量有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以及物态变化特点等知识的理解,是热学的难点,是中招的热点。
11.【答案】音色?
声源?
做功?
热传递
【解析】解:因为每个人说话声带都会振动发出声音,但由于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妈妈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顺顺叫门声的;
把电视音量调小是减小声音的响度,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双手摩擦时,双手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可以转化为手的内能,此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手捧暖水袋,热量可以通过热传递的方式转移到手上,从而改变了手的内能,使手变暖。
故答案为:音色;声源;做功;热传递。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防治噪声的途径,以及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属于比较典型的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液化?
减小?
做功
【解析】解:
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成了小水滴,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这个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液化;减小;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据此分析回答。
这是一个典型的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例子,并且通过液化现象体现出来,分析时将二者结合起来。
13.【答案】不是;热传递;不停地做无规则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扩散现象、本题考查了改变内能的方式、以及分子运动,是一道基础题目。
病毒是微生物,不是分子,而是由分子组成的微小物体;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
解: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微生物,它通过飞沫传播是微生物所做的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
煲中药的过程中,中药从水中吸收热量,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因此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中药的内能;
中药煮熟后,远远的就能闻到香味,是香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不是;热传递;不停地做无规则
14.【答案】;
【解析】
【分析】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本题考查了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等知识点,要会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解答,是中考的热点。
【解答】
解:橡皮塞从管口飞出,这一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将乙醚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橡皮塞的机械能;
故选D;
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瓶内有白雾产生,这是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发生了液化现象;
故选B。
故答案为:;。
第6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