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第2课时
物质的转化
教学目标
能对酸、碱、盐、氧化物及它们之间的反应进行描述和符号表征。
通过归纳相关物间的化学反应关系,建立物质转化模型,认识物质的变化规律。
【内容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实际需要,本节安排了两部分内容:物质的分类,物质的转化。
在物质分类的基础上,教材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酸、碱、盐的主要化学性质,如列举反应实例,说明反应类型等。这样安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活动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初中化学的就知识,加深学生对物质间建化学反球律的认识,为介绍物质之间的转化作准备。
教材指岀,考虑如何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时最基本的依据是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会改变,这是化学的基本观念之一。随后通过“思考与讨论”,以含Ca、C元素的物质为例,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及反应规律。同时强调,物质转化的价值在于制备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新物质,并指出工业生产中制取某种物质时要考虑的因素,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意识。
本节内容的特点是源于初中,高于初中。在编排思路上,教材注意与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合理衔接,以物质的转化为线索,复习和巩固旧知识,适当引入新知识。在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方面,教材突出强调物质转化的价值。这样编排,既可以减轻学生进入高中化学学习的不适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使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学习化学,有利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各类物质的转化关系模型。
难点:各类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教学流程】
【学习任务一】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初高中知识链接】
【活动一】同类物质往往具有相似的性质,请同学们完成P10思考与讨论。
【设计意图】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酸、碱、盐的主要化学性质,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活动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加深学生对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为介绍物质之间的转化作准备。
【活动二】讨论为什么不同的酸
(或碱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从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加深学生对反应本质的认识。
【学习任务二】物质的转化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是不会改变的,这是考虑如何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时最基本的依据。
【活动一】请同学们完成P11思考与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及反应规律。
归纳总结:从物质的分类角度小结物质转化关系
【活动二】根据上面的转化过程,写出由金属单质Na到Na2CO3、非金属单质S到对应盐CuSO4的转化过程。
讨论两个物质系列之间可能发生的反应。
【设计意图】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对学习理解具体反应具有指导意义,为后续课程中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两个物质系列之间的反应关系可以概括为“化学性质’对立’的物质之间容易发生反应”。掌握了这样的规律就能帮助学生增强判断力,扩大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拓展应用】工业上制取NaOH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在工业生产中要制取某种物质,除了要考虑反应进行的可能性,还要考虑原料来源、成本高低和设各要求等因素,以选取最适当的方法。
【学习评价】
1.已知X和Y能发生如下反应:X+Y=H2O+盐,下列有关物质X和Y所属种类的判断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A.X为酸、Y为碱
B.X为碱性氧化物、Y为酸
C.X为盐、Y为碱
D.X为碱性氧化物、Y为酸性氧化物
2、从
Zn、
BaCl2、
NaOH、
KClO3、
CuCl2、
Na2SO4、Na2O、
H2O、
H2SO4等物质中选出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
(3)置换反应
(4)复分解反应
3、采用不
同方法制取下列物质
,并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
(1)以
Fe、
CuO、
H2SO4三
种物质为原料
,用两种方法制取
Cu。
(2)用三种方法制取MgCl2。
问题情景素材
教材P10思考与讨论1
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实例
(写出化学方程式
)
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酸与碱反应
酸与某些盐反应
(2)请分别归纳碱和盐这两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3)讨论:酸、碱、盐的主要化学性质中,涉及哪些反应类型?
【使用建议】
复习回顾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列举实例并要求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分析酸碱盐性质反应的反应类型,总结酸、碱、盐相互之间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教材P10思考与讨论2
(1)写出下列物质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体会由金属单质到盐、非金属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
Ca→CaO→
Ca(OH)2→CaSO4
C—>CO2-→
H2CO3-→
CaCO3
对于上述转化关系,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将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
【使用建议】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构建转化规律认知模型
2、进一步引导学生将物质分为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两个“化学性质’对立’的物质之间容易发生反应”,掌握了这样的规律就能帮助学生增强判断力,扩大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练习与应用(教材P12)
5.从
Zn、
BaC12、
NaOH、
KClO3、CuC12、Na2SO4、Na20、
H20、
H2SO4等物质中,选出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
(3)置换反应
(4)复分解反应
6.写出下列物质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1)Cu→CuO→CuSO4→
Cu(OH)2、
→
CuSO4-→
Cu。
(2)C→
CO2→
CaCO3→
CaO→
Ca(OH)2→
CaCl2
7、采用不同方法制取下列物质
,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以
Fe、
CuO、
H2SO4三
种物质为原料
,用两种方法制取
Cu。
(2)用三种方法制取MgC12。
8.许多食品包装袋中常有一个小纸袋,内盛白色固体物质,标有
“干燥剂”字样,其主要成分为生石灰。
(1)写出生石灰的化学式。生石灰属于哪一类别的物质?
(2)生石灰为什么可用作干燥剂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生石灰可以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列举两例,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在你学过的物质中,还有哪些物质可用作干燥剂?
答案
5.
(1)化合反应:Na2O+H2O=2NaOH
(2)分解反应:
(3)
置换反应:Zn+CuCl2=ZnCl2+Cu
Zn+H2SO4=ZnSO4+H2↑
(4)复分解反应:BaCl2+Na2SO4=BaSO4↓+2NaCl
BaCl2+H2SO4=BaSO4↓+2HCl
2NaOH+CuC12=Cu(OH)2↓
+2NaCl
2NaOH+H2SO4=Na2SO4+2H2O
Na2O+H2SO4=Na2SO4+H2O
6.
(1)
CuO+H2SO4=CuSO4+H2O
CuSO4+2NaOH=Cu(OH)2↓+Na2SO4
Cu(OH)2+H2SO4=CuSO4+2H2O
CuSO4+Zn=Cu+ZnSO4
(2)CO2+CaO=CaCO3
CaO+H2O=Ca(OH)2
Ca(OH)2+2HCl=CaCl2+2H2O
7.(1)方法①:CuO+H2SO4=CuSO4+H2O
Fe+CuSO4=FeSO4+Cu
方法②:Fe+H2SO4=FeSO4+H2↑
(2
)方法①:
Mg+2HCl=MgCl2+H2↑
方法②:MgO+2HCl=MgCl2+H2O
方法③:Mg(OH)2+2HCl=MgCl2+2H2O
8.(1)CaO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解析】按照不同的标准,一种物质可以分属不同类型。
(2)
CaO+H2O=Ca(OH)2
(3)
酸、酸性氧化物、水。如
CaO+2HCl=CaCl2+H2O
CaO+H2O=Ca(OH)2
【解析】应从碱性氧化物的共性出发进行预测。
(4)
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硅胶、无水氯化钙(共16张PPT)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第2课时
物质的转化
【学习任务一】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链接初中:同类物质往往具有相似的性质,请同学们完成P10思考与讨论。
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实例(写
出化学方程式
)
反应类型
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酸与碱反应
酸与某些盐反应
指示剂
Cu(OH)2
+H2SO4
=CuSO4
+2H2O
BaCl2
+H2SO4
=BaSO4
↓+2HCl
Fe
+
H2SO4
=FeSO4
+
H2↑
Fe2O3
+
3H2SO4
=Fe2(SO4)3
+3H2O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1、酸的化学性质
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实例(写
出化学方程式
)
反应类型
指示剂
与酸反应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与某些盐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NaOH+HCl=NaCl+H2O
CO2+2NaOH
=Na2CO3+H2O
2NaOH+CuSO4
=Cu(OH)2
↓+Na2SO4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的化学性质
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实例(写
出化学方程式
)
反应类型
与金属反应
与酸反应
与碱反应
与盐反应
Fe
+CuSO4
=Cu+FeSO4
CaCO3+2HCl=CaCl2+H2O+CO2↑
2NaOH+CuSO4=Cu(OH)2↓+Na2SO4
NaCl+AgNO3=AgCl↓+NaNO3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3、盐的化学性质
复分解反应
酸、碱、盐相互反应
小结:
为什么不同的酸
(或碱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宏观辨识
组成相似
微观探析
H+
HCl
H2SO4
HNO3
NaOH
KOH
Ba(OH)2
Na2CO3
K2CO3
(NH4)2CO3
OH-
CO32—
结构
决定
性质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请同学们完成P11思考与讨论
【学习任务二】物质的转化
金属
碱性氧化物
碱
盐
O2
H2O
酸或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单质
酸性氧化物
酸
盐
O2
H2O
碱或碱性氧化物
从物质的分类角度构建物质转化规律的模型认知
酸或酸性氧化物
碱或碱性氧化物
【思考与交流】根据上面的转化过程,写出由金属单质Na到Na2CO3、非金属单质S到对应盐CuSO4的转化过程,并讨论两个物质系列之间可能发生的反应。
Na
Na2O
NaOH
Na2CO3
S
SO2
H2SO4
CuSO4
SO3
各类物质的转化关系
拓展应用:工业上制取NaOH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在工业生产中要制取某种物质,除了要考虑反应进行
的可能性,还要考虑原料来源、成本高低和设各要求等因素,以选取最适当的方法。
制备碱的常用方法:
(1)碱性氧化物与水发生反应
(2)盐与另一种碱发生反应
工业上制取NaOH一般不采用Na2O与
H2O的
反应
(Na2O作为原料,来源少、成本高
),而主要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过去也曾采用盐
(如
Na2CO3)与
碱
[如
Ca(OH)2]反应的方法。
物质组成与性质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转化
工业生产中物质的制备
例如:许多食品包装袋中常有一个小纸袋,内盛白色固体物质,标有
“干燥剂”字样,其主要成分为生石灰。
(1)写
出生石灰的化学式。生石灰属于哪一类别的物质?
(2)生石灰可以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工业上如何制备熟石灰(氢氧化钙)?
1.已知X和Y能发生如下反应:X+Y=H2O+盐,下列有关物质X和Y所属种类的判断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A.X为酸、Y为碱
B.X为碱性氧化物、Y为酸
C.X为盐、Y为碱
D.X为碱性氧化物、Y为酸性氧化物
学习评价:物质的转化规律
D
学习评价:化学反应类型
5、从
Zn、
BaCl2、
NaOH、
KClO3、
CuCl2、
Na2SO4、Na2O、
H2O、
H2SO4等物质中选出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
(3)置换反应
(4)复分解反应
教材P12
7、采用不
同方法制取下列物质
,并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
(1)以
Fe、
CuO、
H2SO4三
种物质为原料
,用两种方法制取
Cu。
(2)用三种方法制取MgCl2。
学习评价:物质转化的应用
教材P12
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