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 连减 认识小括号 (共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 连减 认识小括号 (共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26 16:20:29

文档简介

《小括号》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数运算知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前面学习的这些知识为小括号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而本节课通过学习小括号的意义和运用顺序,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运算算式序打下基础。同时小括号的出现也可以增加式题的变化,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测、复习反馈
1.课前练习。
8+2+6=
12-3-2=
16-6+5=
说一说这些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提问:这是以前学习的内容,这些算式都是从哪边开始计算的?
3.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加减混合运算的旧知,明确没有小括号的运算算式的顺序,为本节课的学习埋下铺垫。
二、分层探究,认识新知
活动一:自主操作,尝试解决
1.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74页情境图。
说信息:能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吗?
2.你理解题目的意思?如果让你画图表示题目的意思,你会吗?
学生根据题意画图并根据所画的图尝试列式计算。
3.学生独立完成活动学习单。
4.完成的同学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从连续剪五角星的情景引入,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从主题图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与画图,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二:交流汇报,展示方法
学生汇报作品并展示以下3种情况。
1.学生一:10-2=7(个)
7-2=5(个)
根据学生想法的汇报提出疑问
为什么用减法?
师根据学生回答用星星图解释算理。
2.学生二:10-2-3=5
(个)
根据学生想法的汇报提出疑问
在这个算式里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请问你的方法和学生一的方法有没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总结:学生一我们叫做分步计算,学生二的叫做综合算式,他们两个算式意思是一样的,我们管这一种方法叫做方法一。
3.学生三:2+3=5(个)
10-5=5(个)
根据学生想法的汇报提出疑问
为什么先用加法,5代表什么意思?
师根据学生回答用星星图解释算理。
请学生说算理:把要剪得2个星星和要剪的3个星星,合起来一共剪掉了5个星星,从10个星星里面去掉5个星星,还剩下5个星星?
同桌之间互相说算理。
设计意图:学生呈现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种是学生熟悉的连减的方法,列出算式并标出计算过程,算出得数;另一种是先加后减的思路,想要先算加法,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这时候就为自然的引出小括号做足了准备。
活动三:引发冲突,探究小括号
展示学生最后一种方法,请学生汇报:
1.10-(2+3)=5,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在2+3之间的这个符号你认识吗?叫做什么符号?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课题
3.你为什么要加上小括号呢?可不可以不加?
组织小组思考并讨论:10—2+3这样列式可以吗?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小括号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4.将算式10—2+3加上小括号,说说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根据总结:一个算式有小括号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5.这个同学的方法和学生三的方法都是怎么样的?
师总结:我们班学生三和四的方法叫做方法二。
设计意图:为突破在算式里加上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这个难点,设计了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并通过小组交流、比较、理解小括号的意义,从而在相互促进和抽象概括之中,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活动四:对比分析,归纳方法
10-2-3=5(个)
10-(2+3)=5(个)
1.小组探究任务:观察两种不同的方法,你发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引导学生回答:
相同点:结果一样,数字不一样
不同点:
(1)一个连减,一个先加后减。
(2)一个有小括号,一个没有小括号
3.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相同点小结:连续减去两个数,我们可以先把它们加起来再减。
不同点总结: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计算,有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方法,巩固了旧知,同时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不同算式的计算总结了方法,避免计算方法混乱。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第一关:基础巩固
1.18-(6+4)=
16-(8-5)=
先算:
先算:
再算:
再算:
2.(1)在算式11-(7+3)中先算什么?(
)

7+3=10

11-7=4
(2)在算式11-7+3中先算什么?(
)

7+3=10

11-7=4
设计意图:第1题巩固小括号计算方法,第2题再次提醒学生不同的算式要注意运算顺序的不同,从而巩固了基础知识。
第二关:对比提高
算一算,比一比
(1)12-4+5=
(2)
8+2+7=
12-(4+5)=
8+(2+7)=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和对比,第1组算式让学生感受到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从而改变了运算结果;第2组发现小括号虽然改变了运算顺序,但并没有改变运算结果,从而更全面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第三关:应用提升
超市运进18箱苹果。
超市还有多少箱苹果?
列式计算:
第四关:质疑升华
在16-6+5=中加入一个数学符号,结果变成了5,你能解开魔术盒子的秘密吗?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情境,提高运用小括号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也让学生再次感受小括号的作用。
四、总结课题,拓展延伸
1.你有什么收获?。
2.提问:除了小括号,以后还会学什么符号呢?
3.总结小括号课外知识。
教学流程图:
教学板书:连减、小括号
教学内容:冀教版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认识它的作用,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2.活用教材,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在解决问题中学会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掌握连减和带小括号的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创造性改编教材制成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铺垫导入
师:口算:4+3+3=
3+4+9=
10+5-2=
5+0+3=
3+2+1=
10-3+7=
师: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像这样先算……,再算……,在数学上叫做运算顺序。
师:观察这几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都是先算前面再算后面的。
师:是的,这叫做“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板书(从左往右)
二、操作体验
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在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第一种方法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答呢?请你拿出一张纸条,数一数,有几颗星星?师:请你第一次撕下2颗星星。第二次撕下3
颗星星。生:操作。
师:还剩几颗?怎么列出算式?
预设生:10-2-3。(板书)
师:怎么算呢?
预设生:先算10-2
=8,再算8-3
=5。(板书)
师:对,这就是连减的运算顺序,从左往右计算。(板书:连减)
师:我们再来看看算式表示的意义。10是什么?2是什么?10-2
是什么?再减3表示什么?5是什么?
3、第二种方法
师:很好,这是一种方法,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种求还剩几颗星星的方法。
师:先来回忆一下刚才撕的过程,用手把撕下的纸条还原,第一次撕下2颗,第二次撕下3颗,把两次撕的拿在同一只手上。(生操作)
师:(指着拿撕下来的两段纸)这是什么?
师:两次一共撕了多少颗?
预设生:2+3=5。
师:那还剩下多少颗?怎么写算式?
预设生:10-2+3=5。(板书)
预设生:不是的,先算10-2=8,再算8+3=11,不是5,该先算“2+3”。
师:那你能不能创造一种记号,来改变运算顺序?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预设生:(尝试、交流)我分两个算式来写:2+3=5,然后算10-5=5。
师:你很会动脑筋,这叫分步计算,但是我们是要求在10-2+3=5
这个算式上创造一种新的符号,谁来试试?
预设生:在2+3下面画一条线表示先算
把2+3用方框框起来表示先算
把2+3用括号括起来表示先算
师:你们用了不同的符号表示先算,很聪明,但是用上不同的它们是不是感觉乱乱的?所以,数学家们为了使用起来更方便,就用了一个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先算的部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
)”(在算式里加小括号并板书:认识小括号)
10-(2+3)=5。
师:这叫“小括号”。
生齐读:小括号。
师:小括号像两扇门,把2和3这对好朋友关在一起,计算时,我们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2+3=5,再算10-5=5。(板书)
师:你能读一读这个算式吗?
预设生:10减小括号2+3小括号等于5。
师:现在的运算顺序改变了吗?
预设生:改变了,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师:请你在刚才的算式中也加上小括号。
4、小结:
解决同一个问题,我们用了两种方法,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一种是连减法,从左往右计算,另一种是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运用方法
解决问题
师:请你拿出第二张纸条,第一次撕下3颗,第二次撕下4颗,还剩下几颗?
生操作后写出算式。
师:请同桌分享一下。
生1:10-3-4=3。
生2:10-(3+4)=3。
师:请读一读你写的算式,重点读第二个算式。
四、反馈巩固
知识运用
师:简单的纸条帮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小括号,它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老师考考你们掌握了没有。
1、基础练习(课件)
①说一说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在书上写得数。
12-5+4=
14-9-3=
12-(5+4)=
14-(9-3)=
师:计算加减两步式题,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预设生: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要认真看清楚算式里有没有括号,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的,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②小动物应该上哪一节车厢?连一连。
③房里有红花、黄花和粉花一共55盆。其中红花有20盆,黄花有10盆,粉花有多少盆?
2、提高练习(课件)
①第(1)组
算一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0+20+50=
10+(20+50)=
6+8-5=
6+(8-5)=
30+20+7=
30+(20+7)=
40+9-6=
40+(9-6)=
预设生:每一行算式中的数和运算符号都一样,得数也都一样,右边的算式带小括号。小括号前面是“+”时,带小括号、不带小括号的算式得数相等。
②第(2)组
算一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50-20+10=
50-(20+10)=
16-8+2=
16-(8+2)=
70-10-5=
70-(10-5)=
40-9-6=
40-(9-6)=
预设生:每一行算式中的数和运算符号都一样,但是得数不一样,右边的算式带小括号。小括号前面是“-”时,带小括号、不带小括号的算式得数不相等。
③第(3)组
算一算,比一比。
8+4+7=
13-6+3=
5+(2+3)=
7+(14-9)=
8+(4+7)=
13-(6+3)=
87-9-10=
90-(16+4)=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是谁呢?你还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连减、认识小括号
10
-
2
-
3
=
5
10
-
(2
+
3)
=
5
5
从左往右
先算(
)里面的
5综合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经历自主探索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能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猜一猜”的问题,学习选择有用的信息,能自己设定情境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在猜一猜数学活动中,经历自主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猜猜看的活动中,对“猜一猜”活动有好奇心,感受数学游戏的乐趣,培养数感和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以及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但限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具体运算中,存在计算顺序颠倒、计算能力差等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常由于不明白题意、不明白算理等导致错误。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学过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了解“猜”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能选出有用的信息,并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1
教学活动
活动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情景,将数学寓于其中,很容易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2
探索新知
1.激学导思:出示教材第12页购物情景图。
师:在商场你买了什么?
学生随意说。
2.点:老师问了一个叫聪聪的学生,他是这么说的,(出示聪聪说的话)。
让学生先自己想想,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再让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说出:
买了1本《童话故事》。
可能买了1个布娃娃。
可能买了1个书包······
师:谁能说出自己猜的理由?
生1:50减去20多等于20多,所以买的是《童话故事》。
生2:50减去20等于30,而这里减20多,所以不到30元。
学生还可能说出买一辆玩具汽车,教师可引导学生:买一辆玩具汽车应该还剩20元,不是20多元,所以不对。
师生共同总结学法:
(1)先算出买物品用了多少钱;(2)想一想,这些钱能买到什么物品。比如:50减去20多等于20多,所以只要价格是20多元的,都有可能买。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联系自己的购物经验,展开思考、想象,研究解决问题。
3.拨:如果老师有90元,买了2件物品,还剩30多元,猜猜我买的是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之后在全班汇报。
生1:足球和文具盒。
生2:布娃娃和玩具汽车。
生3:足球和彩笔。
生4:布娃娃和童话故事。
师:90减去30多等于50多,只要两种物品加起来是50多元,就有可能。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小组之内开展购物活动,自己提出问题,并在小组内解决。
教师谈话:假如你是小顾客,拿一些钱去商店,买一些商品后剩一些钱,让同学猜猜可能是哪些商品。
让学生先进行估算,然后进行计算。注意引导学生将计算与估算相对照,提高学生的计算和估算能力。
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加以指导。
活动3.
质疑问难,说说学习收获。
活动4
课堂小结
我们知道了“猜”是有方法的,不能瞎猜,“猜”也要有一定的思路。只要留心,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活动5
巩固练习
1、口算。
48+7
59-30
24-8
67-9
36+8
42+10
56-26
40+44
2、张大叔饲养了三种兔。灰兔30只,白兔46只,黑兔20只。(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