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 综合与实践 (共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 综合与实践 (共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26 16:17:29

文档简介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实践活动套圈游戏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15页,“套圈游戏”
教学提示
本课是在前面连加的学习基础上,通过“套圈游戏”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连加综合训练。连加的算理学生已经掌握,本课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学生数感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物座摆放、讨论规则以及判断得分结果的过程。
2、能发现得分多少与动物座摆放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得分结果的判断,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3、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数学思维。
重点、难点
重点 根据游戏中的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动物模型、套圈、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准备,导入新课。
1.
呈现“套圈游戏”活动。(户外整队进行游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这是什么游戏?
预设:这是一个套圈的游戏。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玩具,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2:上面摆着很多小玩具,每个小玩具代表不同的成绩……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大家想不想玩呢?在玩之前我们要明确一下游戏规则。
2.明确游戏规则。(出示游戏规则,指名读)
(1)、三人一组,轮流套圈。
(2)、套中哪个玩具,得相应分数的成绩,套不中得0分。
(3)、每人套三次,每个玩具每人只能套中一次。
【设计意图:学生对游戏最感兴趣,以游戏开展学习活动,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实际操作、自主探索的欲望。】
3.提出游戏要求。(老师口头提要求)
(1)、组内其他同学,请将你组参加游戏的同学,所得分数记录在统计表中。
(2)、没有参加活动的同学要认真观看游戏并做好记录。
师:同学们,请带好你的统计表我们回教室汇报各组的成绩。
4、游戏完毕,整队带回教室。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进行了什么游戏?
预设:套圈游戏
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谁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组套圈的成绩呢?
1、整理数据,汇报成绩。(学生用展台进行汇报)
每组选派1名同学汇报套圈成绩。
2、第一组汇报之后,师问:你们组谁得第一?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我算出了总分,进行了比较。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出总分的?
预设:用连加的方法。
师板书:方法--连加计算
师:同学们,在统计表中,总分我们是用合计表示的,请在统计表1中加入“合计”一栏,并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总分。
师:完成后请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第二组谁来汇报?
第二组汇报:第二组就要说总分是多少。(二、三组同学汇报合计得分)
第三组汇报完毕。
师问:同学们,为什么在这些套中的分数中,有的得分高,有的得分低呢?(师指着学生的统计表进行提问)
预设:套中远处的得分高,套中近处的得分低。
师:同学们,为什么套中远处的得分高?套中近处的得分低?(出示议一议)
2、议一议:
(1)、为什么套中远处的得分高?套中近处的得分低?
(2)、每人套三次,出现的结果可能有几种?
师:请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请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好:开始。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们组的智慧?
小组汇报。
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结果
4种:0次、1次
、2次
、3次。
小结:同学们,在课前,我们班吴红、马会和兰柯峰也进行了套圈比赛,我们来看看他们3人的成绩。
(出示吴红、马会和兰柯峰三人前两次投完后的得分统计表)
3、师:请仔细听:
根据三人前两次的得分,你能判断出第三次套完后,谁的得分最高吗?
(插入音频)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好:开始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们组的判断和理由?
预设1:现在是马会得分最高,只要马会第三次能投中,哪怕套中最近的玩具也能得16分,总分就有78分了,她就可以是第一名。
预设2:如果马会第三次投不中,吴红套中26分以上,兰柯峰套中23分以上,都可能比马会高,他们都有可能得到最高分。
师:是啊,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仅凭前两次的得分还不能判断谁是最高分,三个人都有可能。第三次在什么情况下,吴红一定得最高分?请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好:开始。
(板书得分32,26等数据)
预设1:要想吴红最高分,马会必须第三次套不中……
预设2:是的,吴红已经套中过一次38分了,第三次她最多能套中32分,这样他最多可以得70分……
预设3:兰柯峰前两次已经得了40分,他第三次套中的不能超过26分,这样吴红就可以是最高分了……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有一个问题:想一想:吴红第三次只要套中多少分以上,她就有可能得第一?请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好:开始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亲身实践了游戏,所以对游戏的规则和数据整理分析都有了一定的经验,这时让他们根据教材提出的问题进行推断,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必须要有个分值区间范围:马会前2次62分,第三次必须套不中。兰柯峰前2次40分,所以第三次套的时候不能超过26分,所以吴红第三次要得第一,必须套中26分以上)
小结: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对套圈游戏的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大家收获满满。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在这一次的比赛中,谁到底得第一呢?请用连加的方法,完成统计表中最后一个表格,并提出数学问题?(提出不同的问题)
三、巩固拓展,实践新知。
1.计算每人三次总得数并让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充分的思考,充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玩了套圈的游戏,还根据游戏的数据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同学们开心吗?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预设1:这样的游戏太好玩了,我们不但学会了把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上,还学会了对数据进行分析……
预设2:我不但会算最后的总分,还会根据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了……
预设3:我发现数学不但很有用,而且很有趣……
师:同学们,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能运用以后的学习中来,让我们一起感受数学魅力吧。
板书设计
2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套圈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套圈游戏”——教材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亲身经历游戏、记录数据、提问题并解答问题的过程。
2、会把游戏中的数学信息进行整理,能根据游戏中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问题,对生活中的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推测。?
3、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应用,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体会游戏的公平性,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简单分析与推测。
教学难点:
体会游戏的公平性,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简单分析与推测。
教学准备:
课件、写有分数的套圈小动物、抽签盒、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学生回答(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玩一个套圈游戏。在玩游戏前老师需要把我们班的孩子分为三队,第一组为红队,第二组为黄队,第三组为蓝队。希望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大家能遵守课堂纪律,踊跃发言,为你们队增光添彩。
师:好了,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游戏规则,谁能为我们大家大声的读一读。
游戏活动:?
了解游戏规则。
生1:三队轮流投圈,套中哪个小动物就得小动物身上的分数,套不中不得分。
师:先看第一条游戏规则,老师想问问大家什么叫轮流投圈?(标记“轮流”)
学生独立思考,班内交流。
生2:每队投三次,每个小动物每队只能套中一次。
师:再看第三条游戏规则,每队投三次,每个动物每队只能套中一次,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学生独立思考,班内交流。
生:比如小鸭,你们队第一次套中了,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能再套了。如果第一次套不中,还可以再套。
【设计意图:由学生玩过的游戏引出教师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究的兴趣。首先了解游戏规则,为下面的观察交流做准备。】
通过观察小动物的摆放,近的得分低,远的得分高,体会游戏的公平性。
师:好!了解了游戏规则,我们再来看一看游戏场地,请大家仔细观察小动物以及它们的摆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班内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如:
每个小动物身上的分数。
(2)素材中同伴说的话:“套中远处的得分多,套中近处的得分少。”
【设计意图:观察发现动物部分以及位置摆放,为下面的研究讨论做准备。】
3、通过小动物身上的分数,进行初步的分析。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那为什么套中近的小动物得分少,套中远处的小动物得分多呢?
学生独立思考,班内交流。
生:近处的容易套中,所以得分就少,远处的不容易套中,得分多一点是公平的。
如果学生有其他表述,只要意思对就给予肯定。
师:想一想,每队投三次,套中几个动物的结果可能有几种情况?
学生独立思考,班内交流。
生:四种。
师:哪四种?
生:每队投三次,可能套中3个小动物,可能套中2个,还可能套中1个,也有可能一个也套不中。
追问:套中一次,最多得多少分,最少得多少分?三次全套中,最多可以得多少分?等等。
生:套中一次,最多得38分,最少的16分。3次全套中,最多得100分。
【设计意图:分别提出议一议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了解动物摆放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问题,丰富套圈活动的经验,培养数学思维,渗透可能性。】
师:现在可以开始玩套圈游戏了,谁想玩?都想玩,但每队只能选三人,我怎样选才公平呢?谁来帮老师想个办法?(抽签)
4、分组游戏。
(1)制作姓名签。
(2)通过抽签决定套圈人员,进一步体会游戏的公平。
(3)游戏开始。(师:请下面的孩子认真观看,并做好记录。)
(4)游戏进行两轮,并记录得分情况。?
【设计意图:游戏比赛,即能让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亲自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套圈活动的经验,培养数学思维,渗透可能性。】
5、通过前两轮套圈得分,预测比赛的最终结果,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根据三队现在的得分,你能判断出第三次投完后哪队能获胜?为什么?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判断结果和理由。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意见,只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判断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学会有条理表达自己的判断。】
小组讨论:第三次得多少分才能使自己小队获胜?
学生研究策略。
【设计意图:在研究获胜策略的讨论中,发展数感和数学思维,初步体验偶然条件发生的可能性。】
进行第三次套圈,得出比赛结果。学生独立完成,算出每队的最后得分。?
9、根据统计表中数据,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班内交流后再书写、汇报。
【设计意图:在猜测、判断的基础上,进行比赛,得到最终结果,让学生计算合计分数并填空。进一步体会游戏发生的不确定性。经历完整的模拟游戏过程。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进行数学计算训练。】
三、归纳总结: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的时间马上结束了,那本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在套圈游戏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随机板书(100以内加、减法,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公平性,可能性等)
师:本节课我们通过观察、猜测、分析、整理等方法学到了套圈游戏中的数学知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我们学过的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套圈游戏



合计
红队
黄队
蓝队
100以内加、减法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公平性
可能性游动物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情境图,复习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会在具体情景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感受身边有许多数学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搜集情景图中数学信息,并选择适当信息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觉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情境图,复习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会在具体情景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动物园里真热闹)
师:今天我们来游园,游什么园呢?游动物园,动物园里有什么?每位同学说出的动物不能重复。
生:说出各种动物
师:动物园里可真热闹啊,我们和这些动物打个招呼吧?今天,我们就带着数学知识来游动物园!
这是一幅动物园的地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能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发现,让学生对图片先有个整体认识)
生:一一说出自己的发现(当有同学提到售票厅时)
师:找到了售票厅,我们去买票吧!拿出50元钱问:你们觉得老师带50元钱够吗?要想知道50元够不够,还要知道哪些信息?
师:让我们坐着小火车去游园吧?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每节车厢坐8人,一共有4节车厢。
师: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生:4节车厢能坐多少人?
师:该怎么解决呢?
生:4
8=32人答:4节车厢能坐32人。
师:还有不同的问题要提出吗?
生:我们班有36人,能坐得下吗?
师:第一站是我们的大象园,看大象扇子般的耳朵,柱子一般的腿,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4头大象有多少条腿?
生2:4头大象有多少只眼睛?
师: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4
4=16(条)答:4头象有16条腿。
师:第二站是熊园了,你观察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
生:我发现黑熊有6只,棕熊有24只。
师:问题是棕熊的只数是黑熊的几倍?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出示作业纸一,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三种基本方法,交流汇报。
师:第三站来到了老虎大王的领地,谁来当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虎园里的数学信息?
生:大虎8只,小虎16只。
师:我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只?
师:你想请谁解决你的问题呢?
生:小虎是大虎的几倍?
师:你想请谁解决你的问题呢?
生:虎窝该怎么分配呢?
师:你想请谁解决你的问题呢?
师:同学们利用自己的知识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动物园里还有很多数学问题呢,我们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来抽出你们组要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找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老师对小组合作提出的一些要求。
师:投影展示,小组成员讲解,其他组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小结:
游完了动物园,你还了解动物园里的哪些事情?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