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忆读书 训练课件(1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 忆读书 训练课件(14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6 21:4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26 忆读书
一、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 这本他煞(shā shà)费苦心创作的小说终于煞(shā shà)尾了。
2. 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chuán zhuàn) 是一本传(chuán
zhuàn)世名作。
3. 老师卷(juǎn juàn)起桌上的试卷(juǎn juàn) 走出了教室。
课时1






.
.
.
.
.
.
二、读拼音,写词语。
jiù xiàn shù shuāi
( )父 无( ) ( )说 盛( )
kān pǔ suǒ piān
书( ) 质( ) 烦( ) ( )章
三、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换成四字词语。
1. 徐悲鸿画的马,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
2. 对知识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事的人,一定谦虚。( )
3. 这些无聊的应酬之作,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不值一读。
( )








栩栩如生
一知半解
无病而呻
四、照样子,写词语。
1. 津津有味(AABC)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寻寻觅觅(AABB)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五、按要求写句子。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洋洋得意
头头是道
皑皑白雪
斤斤计较
干干净净
恭恭敬敬
规规矩矩
结结实实
我上床。
2.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不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用“之所以……是因为……”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了高雅的交响乐
丢下低俗的流行歌曲
丢下低俗的流行歌曲
听了抑扬顿挫的京剧唱腔
我之所以对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是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六、想一想,填一填。
1.《忆读书》是________写的一篇________性散文,课文按________ 顺序讲述了她读书的感受。
2.对冰心影响最大的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冰心
回忆
时间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曹雪芹
3.在冰心的眼中“读书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仅能知道很多事情,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读书好”是说读书对我们是有好处的;“多读书”是要我们多读一些书;“读好书”的意思是读书要读那些有益于我们成长的书
一、课内理解。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
.
.
.
.
.
课时2
1.联系选文内容,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消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索然无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中的“挑选、比较”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打发时间。
形容事物枯燥无味。
不能调换。因为只有先挑选,然后才能够比较,调换后不符合客观事理。
3.“我”渐渐明白要看什么样的书?在选文中用“_____”画出来。
4.联系自己的读书实践,说说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值得我们去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
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 )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最后是
二、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因为
“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英国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 )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要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无论

1. 在文中( )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 根据文章内容填表。
3. 文章讲了两个要点,请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人物
鲁迅
爱因斯坦
毛姆
读书法
跳读法
总分总三步读书法
乐趣读书法
①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②万不可为某
种方法所左右。
4. 联系上文,理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很多,你能填完整吗?
__________________,下笔如有神。
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___________。
读万卷书,__________________。
只相信书上的东西而不去实践,不如不看书。
读书破万卷
白首方悔读书迟
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