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集体备课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及离人耳的距离有关;了解乐音的三要素。2、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响度因素;会用声音的三要素来区别声音的不同。教学重点
知道乐音的三要素。教学难点
响度跟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的音色不同。教学准备
自制小鼓、小纸团、尺子等。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3min)第一课时复习提问:1.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怎样区分声音,主要学了通过生么来区分?(音调)2.
什么是音调?(声音的高低)3.
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频率)4.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5.
什么是频率?(声源振动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称为频率.)6.它的单位是什么?(赫兹)
符号是?(Hz)引入新课:除了音调以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区分声音?(响度和音色)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区分声音的另外两个特性,响度和音色。二、新课教学(35min)
(一)、响度(23min)一)引入概念:
听一段音乐,先小声放,再大声放,让学生仔细听。问:1.两次播放的声音又什么不同?(前一次比较小声,后一次比较大声)
2.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区分的?(复习的人应该知道是:响度)3.什么是响度啊?(声音的强弱)引出响度的概念(P34,最后一段),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知道响度的含义、意义。让同学用笔画出。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又叫做音量。我们通常说声音的强弱不同、大小不同,用物理语言来说,就是响度不同。二)活动1:探究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1、P35
活动1
A在鼓面撒些纸团,先轻敲,观察小纸团跳动的幅度,再用力敲,观察小纸团跳动的幅度。教师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注意引导纠正。(1)问:大家知道小纸团的作用吗?(反映鼓面的振动幅度)
因为鼓面的振动情况我们难以观察,所以我们要通过小纸团来了解鼓面的振动情况。我们把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的方法叫做“转换法”.(知道就行不用记)(2)教师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问:a.
前后敲鼓小纸团有什么不同?(后一次比前一次跳得高)
说明鼓的振动幅度怎样?(后一次比前一次振动的幅度大)b.前后敲鼓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后一次比前一次敲得响)(3)得出结论:越用力——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大2、使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使其发声,并仔细观察尺子振动的幅度大小,倾听发声的响度有何不同?尺的响度跟尺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注意引导纠正。学生活动:让同学取出尺子自己动手做,并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引导:a.越用力拨动尺子,尺子摆动怎样?(尺子摆动越大)
b.什么时候声音较大?(越用力声音越大)得出结论:越用力——尺子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大活动总结:通过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三).用波形比较振幅1.振幅的概念: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所以,我们可描述为:声源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也越大.2.可结合课文P35图2-27的用波形比较振幅来帮助同学们认识振幅,比较振幅。(1)振幅也可以用波形来描述,大家看35页最下面。看看左右两图有什么区别?音叉:左边摆动比较小,右边摆动比较大波形:振幅不同
(2)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声源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也越大.四)、教师:结合实例及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体会,归纳出声音的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P36(1)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除了振幅以外还有什么?(与距声源的远近)(2)声音的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与越小。(3)举例:比如我在讲台上讲课不够大声,前面的同学听得到,后面的同学听不到。(学生举例)(4)小结:
声音的响度不仅与振幅有关,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振幅与距声源的远近是决定生硬的两个因素。(5)增大声音响度的方法:a.增大幅度
b.减少距离声源的距离
c.防止声音分散五)响度的单位:分贝,及零分贝的规定。(1)我们不但要知道决定响度的因素,还要知道响度的单位,响度的单位是什么?(分贝)符号是?(dB)(2)翻到书本P36第一段第一句,画出。(3)我们把人耳听见最弱的声音的强度定为0dB,这叫听觉的下限。(20HZ)
分贝数越大,表示生硬音越强。(4)看书中一些物体发声的分贝数。思考:“响鼓还要重锤敲”是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二)、音色(5min)活动2:辨别不同物体的声音1、让学生欣赏音乐。教师提问:你能分辨其中声音吗?让学生回答。
你是根据什么区分的?(音色)
2.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37,学习音色的概念,决定因素。知道不同的物体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1)什么是音色?书本上没有,同学们可以写上去。(音色是声音的品质)(2)音色的决定因素叫同学画出。3.习题:(1)在班级进行的物理知识抢答比赛中,坐在前排座位的同学,不用向后转头,根据说话声就能判断出是谁在抢答,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D?
)
A
振幅??
B
频率??
C
响度??
D
音色(2)P38-3(三)、乐音的含义及其三要素(7min)指导学生结合本节的学习过程,自学这部分内容。形成认识:我们正是根据这些特性都能区别不同声音的。?
含义
决定因素
单位音调
声音的高低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赫兹(Hz)响度
声音的强弱
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分贝(dB)音色
声音的品质
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
音色是辨别不同的发声体的依据(四)巩固练习;
1、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
(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响度)(2)李宁唱歌的声音真好听(音色)
(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音调)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频率越大,响度越大
B.频率越大,音调越高C.不同发声体它们的音色不同 D.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思考:引吭高歌的“高”是指音调的高低吗?引吭高歌:放开嗓子大声歌唱。引吭高歌的“高”是指声音的大小,代表声音的响度
三、课堂总结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响度的决定因素:振幅、
距声源的远近单位
:分贝,符号dB。2、音色:声音的品质音色的决定因素:材料、结构、发声方式等3.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四、布置作业,学生整理课堂知识,自主分配时间。板书设计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因素:振幅、
距声源的远近单位
:分贝,符号dB。2、音色:声音的品质决定因素:材料、结构、发声方式等3、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