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5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京改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5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练习(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28 07:1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
C.声音的响度变大了
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2.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3.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B.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C.敲击水瓶琴
D.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4.如图,小明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
B.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D.人眼是无法直接观察到发声音叉的振动。
5.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小梦同学用二胡演奏了优美的乐曲。
关于二胡演奏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胡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手触摸发声的弦,弦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声
C.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二胡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
6.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7.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
C.小儿回答路人的询问声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
D.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8.A、B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如图所示放置,敲响音叉A,发现和B音叉完全紧密接触的乒乓球被弹起来,此现象可以说明(

A.声音传播不需介质
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有的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9.如图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A.手不能传播声音
B.手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
10.用力敲鼓,鼓面振动发声.为了显示鼓面的振动情况,我们可以在鼓面上撒一些泡沫球.下面关于敲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泡沫球的振动就是鼓面的振动
B.我们听到的鼓声是泡沫球振动产生的
C.我们听到的鼓声是鼓槌振动产生的
D.泡沫球振动可以用来说明鼓面在振动
11.用硬纸片把一个音响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如图所示。这个实验中小“人”在音乐声中跳舞不能说明的是(  )
A.声音由振动产生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固体可以传声
12.下列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吹一细管,并将细管不断剪短,听其声音的变化
B.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近面颊,感到发麻
C.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接着慢慢向外抽气
D.瓶口对着点燃的蜡烛,敲击瓶上的橡皮膜,火焰向左摆动
二、填空题
13.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
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__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
14.如图所示为
2019

4

23
日纪念中国海军建军
70
周年海上阅兵的情景。威武的中国海军将士喊出嘹亮的口号是由声带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传播响彻云霄,彰显出了中国海军的强
大与自信。
15.雷雨中,小明看到闪电后
2.5s
才听到雷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响雷处到小明的距离是_____m。小明听到的雷声是通过_____传来的。
1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所做的两个实验,图甲所示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产生的;图乙所示实验说明声音可以____。
17.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形式向前传播。
18.龙舟竞渡时的舟都被装扮成龙型,并以锣鼓助阵(如图示)。阳湖中学龙舟队参加市300m龙舟赛,鼓手击鼓的声音通过________传到队员的耳朵里;前150m的平均速度为3m/s,后150m的平均速度为5m/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
19.在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参赛嘉宾运动时会戴着智能运动手环,以测量记录人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_____的;一路上都听到了他们的说话声,是通过_____传到我们耳朵的。
三、实验题
2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它说明了__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A
3.B
4.B
5.C
6.A
7.C
8.B
9.C
10.D
11.B
12.C
13.音调
能量
1531
真空不能传声
14.振动
空气
15.850
空气
16.振动
在空气中传播
17.振动

18.空气
3.75
19.静止
空气
20.乒乓球弹跳起来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空气
铃声越来越小
真空不能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