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物理 第二章: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物理 第二章: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28 07:4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校:
援课: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学重点:1:声音与振动的关系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教法与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规律。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
备课札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引入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每天,我们耳中会听到形形色色的声音,风声,雨声,流水声,机器声……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我们听不到的声音。其实还有很多我们听不到的声音。请同学们听一下这里有一些什么声音呢?
学生回忆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思考回答。并讨论:那么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又是怎么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声音的奥秘
通过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互动新援
一:声音的产生:展示各种不同的声音,鼓声、青蛙叫、火车声、吉它声……让学生分析这些美妙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他们有什么共同点。请学生进行猜想。验证学生的猜想。1:引导学生用身边周围的材料发出声音,比如尺子放在桌子边缘,一边发声,一边观察振动。2:敲击音叉,让学生听到声音,并提问学生,怎么才能看到这个振动,让学生提出观察这个振动的方案,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学生发言中,总结出三种最好的方法。方法一:在音叉上绑一根长一点的尺子。可以看到在晃动。方法二;放入水中,可以看到水中产生波纹方法三:可以用细线挂着乒乓球,让发出声音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看看有什么现象?这种方法叫转换法用视频展示第三种方法,并让学生能记住这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叫转换法。很多物理现象我们没有办法直接观察研究。可以转换以便于我们观察。掌握研究方法比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思考与讨论:1:蝈蝈是怎么发出声音的?(靠翅膀高速振动摩擦产生声音,停止振动,发声停止。)2:机械唱片是怎么记录声音的?(唱针划过沟槽产生振动,这样就让声音重现)3:蚊子是怎么翁翁作响的?(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二:声音的传播1:提出问题,是不是有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利用豉的振动声波,从而让学生形成声波的概念。2:提出设想:没有空气能传递声音吗?固体能传递声音?液体中能传递声音吗?实验一:把闹钟放入真空罩中分别在有空气和没有空气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看看有什么不同。再看看共振的音叉。说明了什么呢?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声探索实验二:声波能在固体传播学生把耳朵帖在桌子上,另一学生在另一边轻敲桌子。再离开桌子,看看效果是不是一样。探索实验三: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花样游泳的队员,就是听到水上的音乐,进行舞蹈的)最后,教师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大量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个物质叫做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不能传声。三:声速:教师提问: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过回音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声音传播是有速度的,一来一回,是需要时间的。所以速度就是等来回的距离除以时间。人的分辨时间能力为0.1秒,太近就分辨不开。传播速度:V=S/T
传播时间:t=S/V温度为
(?javascript:PlaySound('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sound001.wav',false);?)
15
(?javascript:PlaySound('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sound001.wav',false);?)

(?javascript:PlaySound('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sound001.wav',false);?)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javascript:PlaySound('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sound001.wav',false);?)
340m/s
(?javascript:PlaySound('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sound001.wav',false);?)实验表明:声音的速度和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在不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一样;在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速度不同总结:在正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液体中的更大于气体中的。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声音是由于
产生的二:1.声音的传播需要
2.声源的振动带动介质的振动从而形成声波三:声音的速度:在平常温度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并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和一些知道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提出学生的猜想。学生活动。观察一下尺子的振动,从而得出声音和振动的简单的关系。讨论发言:探讨出怎么看到音叉振动的方案,提出各自不同的意见。让学生观看一些发音的过程,形成对声音的和振动的关系一些自己的认识。并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观看音叉振动转换的视频,并掌握下这个实验的方法学生对这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以提高把声音和振动之间的关系掌握更深。
并让学生分别回答出这些问题。关注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发声音体周围的情况,并观察水波的图像,从而形成对声波的理解学生观看视频,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效果。。并一起总结出对应的效果。分析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规律。学生自己实验,试试效果有什么不同,然后得出规律。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进行传播结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学生自己归纳进声音在各种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阅读相关教材,并记下声音在一些物体中的传播速度。通过对这些速度的比较,从而更深的认识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特点。巩固练习: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_____停止,声音就消失。
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______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播的。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则他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是________。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而发现规律,能掌握的更深。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从而能更专注以我们上课怎么展示音叉的振动。并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对知道的掌握深度。通过这些小小的实验和视频,从而对学生认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形成很深的认识。学生自己思考,肯定印象更深。从生活中出发,学生更能理解声音的传播是要时间的。通过小结,形成系统化的知识,通练习,达到对知识的加深理解的作用。总结概括,梳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