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28 08:0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以及介质温度有关。
教学难点?: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教具:
??
⑴.多媒体声音文件(悠扬的音乐、瀑布声、砂轮与金属的摩擦声、青蛙叫声),
????⑵.音叉,泡沫塑料球、铜锣、盛水玻璃水槽,
???
⑶.
媒体展示(动画、视频)和习题精选(链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
2.学具:橡皮筋、小鼓、薄尺、其他能发声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在教室内放悠扬的音乐————创设情境;列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实例,提出一系列与声现象有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让学生加深对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耳濡目染,感性认识.
二、进行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
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在学生观察的同时,依次播放与插
图描述的声现象所对应的声音文件。
2、归纳共同点(生:物体都在发声),引出探究内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学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音叉、橡皮筋、桌子、
钢尺、声带、小鼓、小锣等)
①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六人一组做实验)。
②注重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并能归纳表达
③观察思考、讨论作答、举手发言
4、引导探究的方法:
提出问题→进行假设、猜想→探究实验→归纳结论
(二)声音的传播:
?
1、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28中的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物体传到远处”的基本内容,思考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并指导学生按教材要求进行固体传声的实验,让学生判断实验结果是否证实了猜想和假设————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2、以“听到飞机声”为实例,让学生做出“空气是传介质”的假设,并让学生设计出检验假设的实验。
演示:真空铃实验
(链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视频“真空铃实验”)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假设是否正确。————气体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播放动画:振动的音叉激起声波传入人耳;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29第2自然段。链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动画“声音的传播。”
观看媒体展示,自学教材,初步体会“声音是一种波。”
4、演示:液体传声
?
将发声的门铃放入水中,还能听到响声吗?
?
生活现象:水中的鱼能被岸上人的说话和脚步声吓走,
5、从实验着手引入声速概念,介绍声速单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0中的“几种物质的声速”,布置阅读思考题。要求学生分组设想出测量声速的方法,在全班交流。
6几种物质的声速,认识理解。记住: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三、测评与小结:
?
1、小训练、小测试,反馈时采用师生共同评讲
?
2、请学生对所学内容小结,养成归纳知识的习惯。
四、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
附:板书设计?: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固体、液体、气体
2、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
(3)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