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3.1分子热运动
计划
课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由于分子、原子的尺度非常小,无法借助于肉眼和普通显微镜观察到,所以对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内容比较抽象,可以给物质构成建立模型,如对粉笔进行切割、观察定在黑板上的粉笔字等,可以看到,看似连续的物体其实是由更小
的颗粒组成的,那么物质就是由更小的、肉眼看不到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热运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一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二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利用气体扩散实验、液体扩散实验和固体扩散的视频了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比较红墨水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的速度,得出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从而得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可以利用实验来说明,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固体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在不同情况下对外表现不同。利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来解释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加深对分子间作用力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机制,初步了解此研究方法,从而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方法,经历从宏观热现象里面分析出其微观机制,再利用微观模型解释更多宏观热现象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难点: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透明玻璃管、酒精、水、二氧化氮气体、广口瓶(2个)、玻璃板、装有硫酸铜和水的量筒(放置20天和10天)、红墨水、水(温度不同)、胶头滴管、铅柱(两个)、小刀、钩码等。
教
学
环
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及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创
设
情
景
展示长喙天蛾吸食花蜜、煮食物画面,思考天蛾是如何发现花蜜的?你能闻到食物的香味吗?
学生观看图片,了解长喙天蛾是根据四溢的花香来寻找花蜜的。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引
入
新
课
课前在自己身上喷香水,在教室内走一圈,你们能闻到味道吗?
我们是如何闻到各种味道的?
能闻到老师身上的香水味,体会分子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新
课
内
容
物质的构成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就是分子、原子。并且这些粒子间存在空隙。
展示一些物质分子结构图,这些图是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提到的,人的肉眼和普通显微镜无法直接观察到。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约为10-10m数量级。
?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我们是如何闻到物体的味道的呢?分子间有没有作用力?
?
?
?
了解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及分子直径的大小,认识到分子很小,无法直接观察到。
?
?
学生进行猜想,对比猜想数据与实际数据,可以体会到分子的大小。
?
结合宏观现象,对微观结构进行猜想。
?
?
感性认识物质的构成。
?
?
分子热运动
实验1.在讲台上打开一个花露水瓶盖,前排同学有没有闻到味道?
实验2.在装着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会发生什么变化?(实验中不能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上面。)
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像这样,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只能发生在气体间吗?能举一些实例吗?
实验3.在一个量筒内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密度大于水,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间明显的界面。
展示10天前、20天前、30天前的溶液。对比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观看视频)
视频动画:煤炭堆放在地面一段时间后,把地里面一小层都弄黑了;长期堆放石灰的墙角,有一层墙壁染上了白色;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等。
小结:通过前面的实验和视频,可以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实验4.两个相同的烧杯,一个装入半杯热水,一个装入等质量的半杯凉水。用滴管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哪个烧杯中墨水扩散得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思考: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个月后菜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一会儿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
?
前排同学说出现象。
花露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同学们闻到了。
?
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
?
两瓶气体颜色逐渐变得均匀,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彼此进入对方,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
学生举例,如墨水滴入到水中;腌菜会使菜变咸等。
?
学生观察实验,通过对比几个实验,可以发现,时间越长,清水和硫酸铜溶液间的界面就越模糊。这是由于水和硫酸铜溶液间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学生观察视频,了解固体的扩散现象。
?
?
?
学生讨论,对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运动进行总结。
?
学生观察实验,热水中颜色变化较快,说明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
?
?
?
学生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
?
利用实验创设分子运动的情景。
?
?
?
?
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培养观察思考、自学能力。
?
?
?
?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
?
?
?
?
?
?
?
?
?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
?
?
?
?
?
?
?
?
培养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子间的作用力
既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实验:在一个注射器内装入一些水,用手堵住注射口,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提出问题:既然分子间有间隙,为什么水的体积没有轻易被压缩呢?
请同学用力拉铅笔的两头,铅笔伸长了吗?
实验:用小刀刀把铅柱的底面刮干净、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物体的分子间存在空隙,并且还有引力,那么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借助于弹簧连接的两个小球来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但当弹簧处于原长时,相当于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相等,对外没有体现引力和斥力。弹簧间的作用力相当于引力和斥力的对外表现。
?
?
?
?
?
?
学生观察实验,压缩注射器活塞,对实验现象提出猜想,分子间可能存在排斥力。
?
?
?
?
学生进行实验,发现铅笔没有被明显拉长,分子间可能存在引力。
?
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提出的问题。
铅块分子间存在引力。
?
学生讨论:分子间还存在斥力。
?
?
?
?
?
学生观察实验,利用类比的方法认识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
?
?
?
?
?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利用类比的方法来认识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特征
阅读课本中有关内容,总结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特征,并从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解释这些特征。
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
液态: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液体较难被压缩,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气体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远,彼此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讨论:“破镜重圆”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为什么?
?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讨论不同物质状态的特征。
?
?
?
?
?
?
?
?
?
?
?
?
?
?
?
学生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因为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子,分子作用力太小。
?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
?
?
总
结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3.举例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为什么分子运动也叫热运动?
4.说说你对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认识。
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
1.本节主要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2.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直径大约在10-10m数量级,肉眼无法直接看到,并且分子间存在空隙。
3.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均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如人闻到各种味道等各种扩散现象均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也叫热运动。
4.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发生改变时,分子对外表现出引力或斥力。
?
?
?
?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作
业
设
计
1.课后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和第4题的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2.1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1题(1,2,3,4号)
第5题(1.2号)
按要求完成。
知识巩固。
?
板书设计
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2.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能够证明这个结论。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