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学
科
物理
年
级
九年级
教学形式
新课教学
课题名称
比热容
学情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教材分析
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容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容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热量计算。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教学策略:
教法: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启发、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1.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
:利用实验视频,给学生直观高效的学习
2.教学重点解决办法:大量举例
教学难点的解决办法: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根据实验数据信息,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提出新知识,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上的飞跃。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及设计意图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第一课时-----比热容实验复习
旧知
情境
导入
探究
实验
提出问题
2.猜想和假设
3.设计实验,制定计划
四、进行实验
五、分析论证
六、交流与合作
新知:
比热容的概念公式
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小结
作业影响内能大小因素有哪些?
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是什么?
搓手发热和用暖手宝改变内能的方式相同吗?它们分别是什么方式改变内能的呢?
今天我们就深入的研究一下热传递这种方式
同样的日照条件,海水的温度和沙滩不一样。白天,海水凉,沙滩烫脚。傍晚,沙滩凉了下来,海水却还暖暖的,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用食用油来替代沙子,水和食用油也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他们的吸收热量的情况是否存在差异呢?
猜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体的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外,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的猜想。
那么我们就要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实验的基本思考
请大家讨论一下,需要控制那些物理量相同呢?
1、实验目的:让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来研究吸热情况的差异。
2、实验器材:两支酒精灯、两个烧杯、两个铁架台(带铁夹)、两块石棉网、质量相同的____和____、两支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既然物质吸收热量可能与质量、温度变化、物质种类有关,那么该实验用什么仪器。)
3、怎样确定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体现转换思想)
设计数据记录表
展示学生的实验记录表
进行实验8分钟(随机选择2名学生负责读数)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请大家讨论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结论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结论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你还有哪些发现?
过渡语: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呢?请大家阅读课本12页
通过阅读,请学生回答:
你能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写出汉字计算式吗?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吸收放出热量用Q表示,初温度用t0表示,末温度用t表示。你能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写出计算式吗?
请说出公式中各符号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比热容的单位就可以使用
这些物理的单位组成起来,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请大家阅读课本12页表格中常见的一些物质的比热容。结合比热容表,说说你对物质比热容的认识。
大家发现,哪种物质的比热容最大?
说明水这种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生活中还有一些地方会用到水的这一特性,你知道吗?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看。(老师ppt展示图片,提示)
请大家来解决“同样的日照条件,海水的温度和沙滩不一样。白天,海水凉,沙滩烫脚。傍晚,沙滩凉了下来,海水却还暖暖的”这是为什么?
1.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比热容不同。
3.水的比热容比一般的物质比热容都
大
查阅资料“热岛效应”质量、温度
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不相同
搓手发热:做功
暖手宝:
热传递
海水和沙子是不同的物质
学生产生思维火花
学生讨论2分钟,得出物质质量,加热时间等
学生观察老师的仪器组装操作
学生经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间接反映物质吸热多少。
学生观察,记录数据
学生讨论5分钟
展示数据并表达发现结果
回答:水的吸热能力强
学生自主阅读,尝试用汉字写出表达
学生上台展示
学生读书
水
学生自由谈话1分钟回答问题
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仅与物体的质量、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复习提问,温故知新
重点复习“热传递”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
目的:学生在已学知识的推动下,认识到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
让学生产生物质不同吸热情况不同的心理暗示
目的:学生从实验的开始就建立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实验的每一个环节
目的:通过老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对操作的规范有所了解。
把课堂教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自己分析得出一些结论,这是对学生最大程度的尊重,也是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手段
引出比热容的概念,公式,单位
自己得出的公式记忆更加深刻
结合实验,学生对比热容是不同物质的特性有所了解
学生归纳,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实际生活中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还有汽车用水作为冷却液、冬天用热水袋取暖等。
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环
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及设计意图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第二课时-----热量的计算复习公式概念
热量的计算?
课堂小结
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比热容的公式
请说出公式中各符号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Q吸表示什么?单位是什么?
m吸表示什么?单位是什么?
t表示什么?单位是什么?
t0表示什么?单位是什么?
对应练习.质量为2kg的某金属块,温度从30℃升高到8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4.6×104J,则此金属块的比热容是多大?:
那么,如果我要计算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公式应该如何变形?
小结:物体的质量为m,比热容为c,温度变化值为△t,物体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cm△t。
对应练习:
2.一个质量为250
g的钢件,加热到560
℃,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室温为20
℃,这个钢件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
下面我要计算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物质的质量,公式应该如何变形?
对应练习:一冰块温度从-20℃升高到-10℃,吸收的热量为4.2×103J的热量,求此冰块的质量。[c冰=2.1×103J/(kg·℃)]
吸热公式:Q吸=cm(t-t0).
放热公式:Q放=cm(t0-t).?书写
Q吸表示吸收的热量,单位是焦耳(J),?
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
(kg),?t1表示末温,单位是℃,?t0表示初温,单位是℃。?
Q=cm△t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温故知新
为学生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公式的变形训练,挖掘写生解决多种变形问题
独立完成之后,通过四人小组的高效率的判断对错,补充解决学生个人存在的不足,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才能。
拓展问题要求课后讨论解决
我国吐鲁番盆地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课后研究体会我国地大物博的地理知识,注重不同学科的融合
板书设计
13.3
比
热
容
分层作业设计
1号同学1.2.;《学习之友--8-15题》
2号同学1.2.;《学习之友--3-16题》
3、4号同学1;《学习之友--1-10》
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
℃
,质量是1.5g。它的温度降低到20
℃
,要放出多少热量?
2.一冰块温度从-20℃升高到-10℃,吸收的热量为4.2×103J的热量,求此冰块的质量。[c冰=2.1×103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