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3.8小数除法—— 解决问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3.8小数除法—— 解决问题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26 07:0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能灵活地选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39页例10和第41页“练习九”的第7、8、11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计算下面各题,并将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63÷1.1≈ 14÷2.1≈
提问:保留一位小数时,你是用的什么方法呢?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我们已经知道了取近似数时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当我们需要求近似数时,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遵循“四舍五入”法的法则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吧!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1.课件出示例10(1)及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并列式。
(1)提问:要将2.5 kg香油分装在能盛0.4 kg的玻璃瓶里,求需要准备多少个瓶子,就是求什么呢?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回答:就是求2.5里面有多少个0.4,应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5÷0.4。
学生自主计算:2.5÷0.4=6.25(个)。
(2)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瓶子的个数应该是整数个,但求出的商却是小数个,应该怎样取近似数呢?
学生可能联想:用“四舍五入”法来取商的近似数,即2.5÷0.4≈6(个)。
(3)提问:那么同学们可以验证一下,6个瓶子可以装下2.5 kg香油吗?
指名学生回答:6×0.4=2.4(kg),2.4<2.5,6个瓶子装不下,还需要1个瓶子来装剩下的0.1 kg。
所以用“四舍五入”法不合适。
小结:这种取值方法叫做“进一”法,不管小数部分是几都要向整数部分进一。在现实生活中,求至少需要几辆车才能运完、至少需要几个箱子才能装下、至少需要几个瓶子等问题,应采用“进一”法。
2.课件出示例10(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计算。
已知有根25 m的红丝带,包装一个礼盒要用1.5 m长的丝带,求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
学生独自尝试,列出算式并计算:25÷1.5=16.666…(个)。
提问:包装礼盒的个数应该是什么数呢?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该是多少个?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为什么?应该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数?
引导学生回答:包装礼盒的个数应该是整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要包装17个礼盒,而包装16个礼盒之后余下的丝带不够包装一个礼盒,所以不能用“进一法”求商的近似数,要用“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小结:这种取值方法叫做“去尾”法,不管小数部分是几都要直接舍去。在现实生活中,求最多能做多少套衣服、最多能买多少本书等问题,应采用“去尾”法。
3.回顾与反思: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8分钟) 1.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7题。
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8题。
3.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11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学生之间讨论、交流,每一位学生充分地参与认知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