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图形的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种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由简单图形通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能正确认识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仪、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这首歌的名字教什么吗?
生:大风车。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师: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问:你还记得这些现象吗?
生:说出这些现象。
探究新知:
1.
投影出示例1。
师:同学们首先要分清楚,旋转的方向和时针转动的方向相同,我们称为顺时针方向,与时针的转动方向相反,我们称之为逆时针方向。其次要判断出转动的角度,我们可以根据钟面上时针转动一周为周角,每转动1小时所转过的角度为30°进行判断。
生:从“1”到“3”,指针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60°。
生:从“3”到“6”,指针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生:从“6”到“12”,指针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180°。
师:很好,我们在说明图形的旋转时,要说明三个要素:绕哪个点旋转;按什么方向(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了多少度。
师:请学生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2.
投影出示例2。
师:请同学们观察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变化,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学生观察图形,分小组进行探究,讨论。
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生1:我发现旋转时点O的位置不变。
生2:我发现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
生3:我发现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都旋转了90°。
总结:①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始终保持不动。②旋转过程中,图形上的每一点的旋转方向都是相同的。③旋转过程静止时,图形上的每一点的旋转角是一样的。
3.
投影出示例3。
师:请同学们按照我们总结的旋转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示:点O的位置是否变化?三角形的直角边的位置该怎么变化?
展示各小组所画图形并进行评析。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说一下你们组的做法?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三角形绕点O旋转,点O的位置不变,只要找出三角形的其余两个顶点,点A和点B顺时针旋转90°后的位置就行。
生2:先画出点A',OA'垂直于OA,点A'与点O的距离是4格。再按照同样的方法画出点B',然后连接OA'、OB'就完成了。
师:你的回答很精彩,给我们今后解决这类问题找到了方法。
根据要求画旋转后的图形,我们可以根据旋转的性质,先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然后找出图形中的关键点,按要求作出它们的对应点,再连接起来即可。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描述物体的旋转时,一定要说清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五、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顺时针旋转
逆时针旋转
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会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旋转90°的图形。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初步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旋转现象,学生有着充分的生活经验,但对于旋转还处在只能列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未做过更深入的思考。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体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重点难点
认识旋转三要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三角形绕某个端点旋转90°后的线段和图形。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知,揭示课题
播放春晚节目“自古英雄出少年”片段,引导学生发现其中旋转现象。
回顾生活中哪些现象是旋转。
教师出示四幅图片学生判断是否是旋转现象?出现质疑。
引入课题“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探究旋转的相关知识,图形的旋转。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旋转。
1.观察时针和分针的旋转过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
预设
都绕着中心点旋转;
都是一个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
度数不同,分针旋转了1圈360度,时针旋转了1格30度。
师课件突出中心点、理解时针和分针旋转的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相反的方向就是逆时针方向,伸出胳膊演示,师相机板书。
师: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描述旋转时有三个要点分别是:中心点、方向、角度,所以这时我们可以准确的表述时针是以点O为中心顺时针旋转30度。
分钟又是怎样旋转的?引导学生自己先试着说说,老对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2.通过我们的讨论,探究出了旋转的三要素,解决刚才的质疑,荡秋千是不是旋转?
3.描述针面上时针的旋转过程。
从12时到1时是时针以点O为中心顺时针旋转了30度,那如果是从12时到2时呢?先静下心来想一想,再结合钟面演示说一说。
3时到1时呢?
质疑:90度是怎么确定的?
引导学生描述其它时间间隔时针的旋转过程。
6时到12时呢?
活动(二)旋转的收费栏杆
1.出示收费站横杆的逆时针旋转过程,引导学生先想一想,再写下来。
集体订正,反馈问题。
小结:所以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2.出示收费站横杆顺时针旋转的过程
接着观察收费栏杆,现在又是怎样旋转的?
将想法写在2号本上,老对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意见不统一时可以找老师,集体订正,反馈。
活动(三)画一画
1.出示“画出线段AB绕B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线段”。
先想一想,再画一画,画好后观察图形自己用语言描述一下旋转过程看看与题目是否相符。
(1)课件展示把线段当然时针,B就是中心,此时是9点,顺时针90度就应该往12点的方向旋转,所以在这个位置上作图。
(2)借助实物辅助思考。
2.出示“画出三角形0AB绕A点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先想一想再动手画,画好了描述旋转过程与题目对照是否一致。练习将自己的想法讲清楚。
全班交流,指名讲,老对互相讲一讲小组内互相交流,将自己的想法讲清楚,有问题的组长负责指导。
全班交流:展台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讲清想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3.质疑
师:关于旋转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那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活动3【测试】
“四基”练习场
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图形旋转时只需要注意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2)将三角形AOB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它的大小、形状没改变,位置没改变。
(3)钟表的时针从“12”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90°后指向“4”。
三、欣赏作品,激发情趣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其实这样的创意开始是荷兰的版画大师“埃舍尔”想到的,他就是用这样的原素创造很多漂亮的图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他的作品。(课件)《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2011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探索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这三要素所决定的,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掌握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在旋转变换中的变化情况的过程,体会旋转变换的思想。能从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变换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理解旋转的含义。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掌握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的方法,感悟旋转的特性及性质。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三角板、三角形卡纸
学生:方格纸板若干、小棒、三角板或直尺、钟摆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什么吗?(知道)《图形的旋转》!
问:看到旋转你想到了什么呢?(出示主题图动态)(风车,电风扇,钟表
)老师也找了生活中的一些旋转现象,请你举起你的手,跟着他们旋转的方向一起转动。
师:在你们刚刚模仿这些物体旋转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他们运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先来说说相同点
生:都绕着一个点旋转。
师:不同点呢?
(预设:学生应该很快发现旋转方向的不同,由此说明旋转跟方向有关)板书:方向
师:哦,有同学知道顺时针和逆时针,那顺时针方向是什么样的,逆时针方向又是什么样的?
顺时针:跟钟表指针运动方向相同的叫顺时针旋转。
逆时针:跟钟表指针运动方向相反的叫逆时针旋转。
二、自主探究,理解要素
课件出示指针的旋转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
师:那既然旋转的第一个要素方向跟钟表有关,现在就让我们先来研究研究钟表,请看大屏幕
(1)时钟的指针从“12”转到了“1”,是怎样旋转的呢?
预设:绕着一点(说明为中心点,叫旋转中心,用字母O标记)顺时针旋转。如果学生能说出旋转角度,及时给予肯定并解释旋转角度;不能说出角度用下面两个问题作为引导
(2)旋转后指针的位置与指针的起始位置形成了一个角,这个角是多少度?(一个大格30°)
师:看来我们的旋转不仅跟中心方向有关,还跟角度也有一定的关系(板书:角度)
(3)那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三个要素融进一句话里,更准确的描述一下刚刚指针的旋转?
师:我们班的孩子可真了不起,一来就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旋转的过程,现在,让我们继续
(2)指针从“1”到“3”是怎么样旋转的呢?(可以模仿刚刚同学的说法)
3、小结:刚才同学们在描述旋转时,都讲到了跟谁有关?
(中心
方向
角度)缺讲一个要素可以吗?所以啊在描述物体旋转时,要表述清楚旋转的三要素(板贴:中心
方向
角度)
三、画图感悟,探索旋转的性质
师:孩子们太棒了,现在胡老师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会不会学以致用?请看大屏幕,现在有车要进来了,你能描述出刚刚车杆是怎么运动的吗?
生:车杆绕0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
师:车子进去了之后车杆又放下来了,现在我把刚刚的过程连起来再看一遍,现在你还会表述刚刚车杆完整的运动过程吗?(出示车杆绕0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再绕0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
师;像刚刚这种再一次的运动过程中既有逆时针旋转,又有顺时针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有吗?
学生举例
活动一: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模拟一下这种旋转运动,请同学们拿起你们做的那个小钟摆,我们捏住的是(旋转中心),好,现在我们顺时针逆时针的反复摆动。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类似这样的现象,它们是旋转吗?只不过它是在一次摆动的过程中既包含了顺时针,也包含了逆时针只要满足旋转的三要素,这种局部的圆周运动也是旋转。
师:好了孩子们,把小钟摆收起来。
适时表扬
师:现在我们继续,如果老师把刚刚车杆转化成了一条数学里常见的线段,你还可以描述线段的旋转吗?
活动二:好的孩子们,先不急,仔细听。现在请同学们把线段AB旋转90°后的线段画在方格纸上。画完以后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支一样长的笔,用笔在桌子上模拟线段AB运动的过程,并给你的同桌演示一下。
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展示
师:我现在请同学来说说你刚刚的线段是怎么运动的。请你们一边描述的一边用笔给大家展示一下线段AB旋转的过程。
师:我刚刚只问了一个问题,但是却发现有两种答案,为什么?
生:没有规定旋转中心
师:旋转中心只能是线段的两端吗?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
小结:旋转中心可以是线段上的任意一点,旋转中心不同,旋转后的结果也会千差万别。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几个旋转后的线段,不管中心是谁,旋转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结:线段本身的大小长度没变,位置变了
四、动手操作,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
1、师:现在让我们继续,老师把刚刚的线变成形,现在老师想让这个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我们先来想象一下这个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它又会在哪里呢?
活动三:请拿出你们的三角形,在方格子上动手旋转一下,看看现在AOB在哪里。
师:刚刚你们是怎么转的呢?我请一个同学上来演示一下。
师:跟你刚刚旋转的一样吗?
思考:三角形旋转前后你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呢?
图形的转动其实就是线段的转动
(两条边都是绕中心点旋转了90度,标出符号来,线的转动最终会带动形的旋转)
预设: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了。
师:如果现在把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自己动手操作一下。
小结:图形旋转前后中心点不变,形状大小不变(形状大小不变是旋转前后边的长度没变,位置的改变是因为绕中心点的两条直角边旋转了90度。)
2、师:刚刚我们通过实物的旋转,得到了旋转后的图形,如果现在没有实物旋转,你又该如何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呢?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研究
3、师:现在让我们回过去思考一下从我们课的开始到现在是怎么研究旋转呢?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呢?
总结:从刚开始的物体旋转→线的旋转→形旋转都是绕哪个点,向什么方向,转动了多少度,最终我们发现都是形状大小不变,两条直角边都绕中心点旋转了90度。
4、巩固练习
看看风车是怎么旋转
五、图形欣赏
根据旋转中心的不同,普普通通的基础图形也能变出让我们惊叹不已的美丽图案。
旋转中心不一定是一个点,还可能是一条线,请看(观看美丽的平面图形)
孩子们,是不是非常美,旋转中心不一定是个点,也不一定是一条线,还可能是一个面,你能想象出来吗?比如说一个长方形,绕着它的长旋转,会旋转成什么图形呢?(圆柱)《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
教学难点:发现和感悟旋转的特征及性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角三角板(90?、60?、30?)(每位同学一个)
学具准备:方格纸、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回忆之前有关图形的运动知识平移,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板书课题:图形的运动(三)——旋转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复习旧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再通过学生的举例,拉近了本节课和学生的距离。)
二、学习新知:
(一)探究旋转的三要素
1、探究旋转中心、旋转方向(课件出示)
请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存在着哪些旋转现象呢?(指名学生回答)
在看图片的时候,请大家想一想这样两个问题:(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幅图中的物体是怎样旋转的?(2)在运动过程中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指名学生回答,适时引导,得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同步板书)
2、探究旋转的度数
(1)你们先自主学习例1(课件同出示),一边写一边思考:这几句话有什么相同点?还有什么不同点?
指名学生回答,适时引导。
(2)小组活动,小组里说一说旋转过程,注意在说的过程中要说清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的角度。(同时板书:旋转的角度)
3、巩固练习:
(1)看图填空:
左侧有车通过,车杆要绕点O1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右侧有车通过,车杆要绕点(?)按(??)方向旋转(?
)°。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旋转的含义,通过让学生小组里说一说,反复描述旋转的过程,使学生更加明确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教材的范例,在描述物体旋转的过程时要按照起点、终点、旋转物体、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的顺序进行描述。使学生掌握起来更轻松、不枯燥。)
(二)探究旋转的特征及性质
1、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旋转的特征。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探究得出:旋转时,点O的位置、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变,只是三角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2、多媒体课件演示,再次感知旋转的特征。
(1)展示课件演示过程;
(2)边说边利用课件强调,引导学生发现对应边、对应点;
(3)观察发现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设计意图: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发现旋转的特征及性质。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小组讨论、交流、课件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发现旋转的特征及性质,为下节课图形旋转画法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
三、课堂练习:数学书练习二十一第1、2、3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同学们课后利用本节课学的知识设计一幅画。
六、板书设计:???????
?
图形的运动(三)
-----
旋
转
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变了。课
时
教
学
计
划
课题
图形的旋转
课型
新课
课时
1
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将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变化带来的美感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普遍都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但思维还需要借助于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和分析等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图形变换带来的美感,从数学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想象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策略
动手操作、探索发现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钟表模型、三角形、正方形等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1.教师用课件演示,提问这是什么现象?2.教师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旋转现象?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旋转三要素(学习例1)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见课件)指读学习要求。
3.组织学生以小学为单位边拨边交流指针是怎样旋转的。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角度、旋转中心。
5.小练习:课件演示,学生汇报指针是怎样旋转的。
(二)探究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学习例2).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请用蓝色笔在方格纸上沿格线把直角三角形AOB描画下来,直角顶点O在格点上.
(2)把直角三角形AOB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用红色笔把此时三角形的位置描画下来。(3)边操作边观察,你能发现什么?2.指读学习要求。3.组织学生在方格纸上旋转直角三角形,边操作边交流发现了什么。4.组织学生汇报:通过操作你发现了什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5.组织学生验证。
教师小结。运用拓展
1.下面的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成的?
2.下面这些图案分别是经过哪种变换方式得到的?
3.图形(1)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图形(2)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图形(3)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
4.如图,指针从A开始,顺时针旋转了90°到(???
)点,逆时针旋转了90°到(???
)点;要从A旋转
学生汇报说出:
旋转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学生按学习要求在小组内边拨边互相交流指针是怎样旋转的。学生边操作边交流发现了什么。学生用学具验证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学生按要求完成各练习并汇报。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二次备课
到C,可以按(???
)时针方向旋转(???
)°,也可以按(???
)时针方向旋转(???
)°。
5.如图,若去掉1㎏的水果,则此时指针会按(
)时针方向旋转90°;若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1㎏的水果,则此时指针会按(
)时针方向旋转(
)°。6.右图可以看作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旋转若干次而形成的,那每次旋转的度数是
(
)。A
.90°
B
.60°
C
.45°
D
.30°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中心
位置
变了三要素
方向
特征
形状
没变
角度
大小
教学反思《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课
题
图形的旋转
课
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旋转的特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2.自主探索平面图形旋转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3.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点和方法,学会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学难点
学会图形旋转的方法并设计图案。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索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出旋转师:咱们宁夏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宁夏的美景吧。(出示投影)师:看,这是银川鸣翠湖湿地公园,最显著的建筑是这两架水车,仔细观察,水车是怎样运动的呢?师:旋转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运动现象。在前面的课程当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今天我们就继续探索旋转的奥秘。(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二、探索特征,认识旋转1.探索旋转方向(课件出示图片)水车在旋转,上面的每根辐条也在旋转。仔细观察,图中红色的辐条由竖直位置旋转到水平位置时,它是怎样旋转的?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就看出了旋转的方向——顺时针旋转。(板书:顺时针)谁能来说说什么是顺时针?(演示钟表指针转动的过程)师:大家看,辐条的转动方向和钟表指针的转动方向相同吗?总结:像这种和钟表指针转动方向相同的旋转我们就叫它顺时针旋转。师: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顺时针旋转吗?思考:和钟表指针转动方向相反的旋转应该叫什么呢?板书:逆时针师:我们再用手势比划一下逆时针旋转吧。师:同学们,一顺一逆,正好相反,我们在观察的时候一定要细心。2.探索旋转角度师:当这根红色辐条由竖直位置旋转到水平位置时,你还发现了什么?师:好眼力!竟然看出了旋转的角度。(板书:角度)你怎么知道是90度呢?3.探索旋转中心师:我们再看这根辐条,它是绕哪里旋转呢?师:眼睛真亮!确实是绕中心点旋转的。为了方便,我们给这个点标上一个字母O,称它为O点。数学上我们就把这个中心叫做旋转中心。(板书:旋转中心)4.小结旋转三要素师:经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发现了旋转的三大奥秘,也就是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现在,请同学们尝试着根据旋转三要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出红色辐条是如何旋转的吗?5.巩固表述方法课件出示:师:请同学们看这根蓝色辐条,当它由竖直位置旋转到图中水平位置时,它又是怎样旋转的呢?你能用一句话完整地说出来吗?三、实践应用,巩固旋转师:生活中还有很多旋转现象,请看大屏幕,你能准确说出它们是如何旋转的吗?1.2.3.
(这3题不仅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4.师:仔细观察,三角形由原来的虚线位置旋转到现在的位置,是怎样旋转的?思考:你是从哪看出来三角形旋转了90度呢?预设:(生上黑板比划)看这条边,它旋转了一个直角,所以是旋转了90度。师:连接A点的这条长直角边原来在竖直位置,绕A点顺时针旋转后到了水平位置,这条边旋转前后的夹角很容易看出是90度,说明三角形旋转了90度。师:除了这条边还可以看那条边(短直角边)?为什么?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选择的这两条边好像都有一个特点。师:还有其它特点吗?总结:这两条边都连接着旋转中心。现在要知道判断一个图形旋转的角度,看哪条边最方便了吗?再思考:连接旋转中心的边最容易观察,那么旋转前后的这两个三角形,它们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鼓励学生大胆总结)四、旋转学具,创作图案师:学会了三角形旋转角度的判断,你能试着旋转三角形吗?出示:把三角形与格子纸上的三角形完全重合;画出三角板绕一个顶点旋转90度后的图形;连续旋转3次。师:先猜一猜,会旋转出什么图案呢?巡视学生作品后,选两名设计不同的学生让其介绍自己的方法后,将风车图案贴在黑板上。思考:同样的三角形,同样旋转90度,为什么旋转出来的图案不一样啊?小结:看来,旋转中心不同,旋转出来的图案就不一样。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竟然创作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真是了不起!五、绘制图形,体验旋转1完成后指名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上边讲解边操作。六、走进生活,欣赏旋转课件演示生活中美丽的旋转事例。七、课堂小结,巩固旋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观看课件。旋转。观看图片。指名回答(预设:顺时针旋转)。预设:与钟表指针转动相同的方向。齐答:相同。用手比划顺时针旋转。齐答:逆时针旋转。用手比划逆时针旋转。举手回答(预设:它旋转了90度)。举手回答(预设:因为是直角)。举手回答(预设:中心点)。跟同桌说一说举手回答(预设:绕O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举手回答(预设:绕O点逆时针旋转了90度)。认真思考。举手回答。预设:绕O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独立思考,在书上的作答后举手回答。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预设:绕A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小组交流。学生仿照老师回答。都是直角边。都与A点连接。看连接旋转中心的边。小组讨论后汇报预设:三角形的方向变了,形状没变。角的位置变了,角的大小没变。认真听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后回答:因为旋转中心不同。独立完成课本第六题,完成后同桌交流。观看上黑板操作的同学有什么优缺点。观看课件。自由回答。
作业设计
八、作业:利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设计美丽的图案。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教学反思(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