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
(2)、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根据实验探究得到欧姆定律,培养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欧姆定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由旧知识向新问题的转化,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欧姆定律的发现史,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2、难点:正确理解欧姆定律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讲练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来回忆一下科学探究的环节有哪些?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评估,那么我们得出怎么样的结论?
[生]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生]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生]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生] ……
二、进行新课
1.欧姆定律
[师]综合同学们的探究实验,我们把这个结论用一句话来表述,那么应该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师]这个结论就是电流跟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板书]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
式中: I--电流--安培(A)
U--电压--伏特(V)
R--电阻--欧姆(Ω)
现在我们用几十分钟的研究就得出了这个电学的基本规律,然而这一规律是19世纪德国物理学家欧姆花费了十几年心血,经过大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的,为了纪念他的伟大发现,把这一定律被命名为欧姆定律。今天当我们一起学习这一定律时,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他的身上学到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只有坚持了,我们才能去得成功
。
在运用欧姆定律时,我们有几点是必须注意的:欧姆定律的理解:
1、在欧姆定律中的两处用到“这段导体” 指的是同一导体而言,即电流、电压、电阻对应同一导体,而且具有同时性。
单位的统一性::在运用公式时,我们一定要带单位,但是单位有常用单位还要国家单位,那么我们用哪一个呢?必须统一用国际单位制
3、公式中物理量的对应性;U、I、R必须对应的是同一段电路同一状态的电压、电流、电阻,配图说明
4、公式的扩展性
(1)、 欧姆定律的内容是: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此时的前提是电阻一定;和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此时的前提是电压一定。欧姆定律研究的就是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所以很明显,在此讲肯定是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也就是研究电流随着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其中,电压是自变量,电流是应变量。
(2)、它的物理意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应了这段导体电阻的大小,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与U、I无关,所以不能理解为R与U成正比,R与I成反比。
(3)、还有公式中的U、I、R是指同一段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绝不能张冠李戴,在公式中,只要知道了任意的两个量,就可以算出第三个量.
欧姆定律那么重要,那么接着我们看它能解决什么问题,现在同学们先看课本例题,
以教材例题作为简单电路的解题指导。学生阅读自学
根据题意,教师板书示范解电学题的一般规则:
●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未知量的符号
●利用欧姆定律求解
例题:如果某电灯两端的电压是220V,工作时通过灯丝的电流是200mA,求灯丝的电阻的大小。
(对公式进一步的巩固)
要求学生思考一下,然后叫同学上黑板去做,最后大家一起评改
课堂练习:
1、一只阻值为100Ω的电阻,接在15V的电源上时,流过的电流为 ,若电源电压变为10V,电阻的阻值为 ,流过的电流为
2、在6V的电路中连入L1和L2两盏串联的电灯,已知电灯L1的电阻是8ΩL2电压是4V,则L2中的电流是多少?
三、知识回顾
1、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
2、欧姆定律的应用
四、布置作业
1、五洲导学:第46页第2,8,9题
2、讨论题:怎样用学过的知识和仪器,来测定一未知的电阻值,请说出实验方案。
五、板书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
I--电流--安培(A)
U--电压--伏特(V)
R--电阻--欧姆(Ω)
推导公式:U=IR,R=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