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
目录
知识梳理
01
课堂演练
02
课堂检测
03
课程要求
1.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能量
2.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课时重点
声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如B超、倒车雷达、回声定位、超声波清洗仪器等)
课时难点
声的利用中涉及的物理原理
知识梳理
1.利用 ,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捕鱼时渔民可以用它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
2.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然后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携带的信息经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这就是常说的“ ”.
知识点1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声呐系统
B超
3.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 ,根据回声到来的 和 ,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知识点3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4.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声波可以用来清洗 等精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 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知识点2 回声定位
反射回来
方位
时间
钟表
超声波
课堂演练
【典例1】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知识点1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
【变式拓展1】下列实际应用中,没有利用声音携带信息的是( )
A.有经验的人选瓷器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
B.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的暴风雨
C.我们在深夜看电视时应把音量关小
D.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断固定钢轨的螺丝是否松动
思路点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医学上的B超、地震前夕发出的次声波等.
C
【典例2】下列对声的利用中,不是利用回声定位的是( )
A.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B.医生为病人检查身体时做“B超”
C.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救护车通过鸣笛声为车开道
知识点2 回声定位
D
【变式拓展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一个人面对高山喊了一声,4 s后听到回声,那么人距离高山( )
A.340 m B.680 m C.60 m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B
思路点拨: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系统等都是“回声定位”原理的应用.
【典例3】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
知识点3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变式拓展3】声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超声波清洗牙齿
B.物理老师传声授课
C.收音机播放新闻
D.敲打西瓜鉴别生熟
A
思路点拨:声音传播过程中有没有能量的传递是解题的关键.
课堂检测
限时________总分______
1.(4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B.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C.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超声波能够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10分钟
30分
D
2.(4分)下列实例中没有利用到声音的反射的是( )
3.(4分)在医院中医生用B超检查出病人体内含有结石以后,再用超声波碎石仪发出超声波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以便于排出体外.关于这两次声音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B.两次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
C.第一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第二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
D.第一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第二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C
C
4.(6分)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户玻璃震碎,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利用超声波探伤的实质是声音可以传递 ;台风和海啸会产生 (填“次声波”或“超声波”),建立这种声波接收站就能对台风和海啸进行预警了.
5.(4分)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2-3-1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 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 s才能收到信号.
能量
信息
次声波
液体
9
6.(8分)某雷达工作时,它可以定向发出电磁波,电磁波信号间隔为10-4 s.一架飞机始终在雷达的某一方位上做直线飞行.如图2-3-2所示为雷达屏幕,屏幕上方有标尺,P1、P2是雷达发出的电磁波信号,n1、n2是P1、P2由飞机反射回来后雷达接收到的信号.设雷达匀速扫描,请根据图示分析处理下面两个问题:
(1)飞机是朝着雷达飞行,还是远离雷达?
(2)当P1信号传播到飞机时,飞机距雷达多远?(电磁波传播速度为3×108 m/s)
答案:(1)飞机正远离雷达飞行.
(2)7.5×10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