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课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课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28 10:1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
目录
知识梳理
01
课堂演练
02
课堂检测
03
课程要求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探究实验
探究玻璃罩中闹钟的声音变化
课时重点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声速的概念和应用
3.回声现象及人耳的听声途径
课时难点
1.由真空闹钟实验,得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声速的应用
知识梳理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发声体.
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
振动
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
2.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我们把这叫做声波.
真空

3.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 ,传声的介质可以是 、 、
,但 不能传声.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
知识点3 声速
介质
气体
固体
液体
真空
空气
4.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 .声速的大小跟 的种类、温度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
5.一般来说,声音在 中传播最快, 次之,在 中传播最慢.
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介质
340 m/s
固体
液体
气体
知识点4 回声现象
6.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 .音乐厅中常用这种原理使演奏的效果更好.
7.人耳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是两者到达人耳的时间差大于 s.
8.人耳听声的两种途径: 传导和 传导.
反射
0.1
空气

课堂演练
【典例1】如图2-1-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
B
【变式拓展1】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就会立即消失,其主要原因是( )
A.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
B.手吸收了声音
C.手使鼓面的振动停止
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思路点拨:(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停止振动,发声停止,但已发出的声音还会在空气中传播.(2)振动产生的声音不一定能被人听见.
C
【典例2】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
A
【变式拓展2】下列常见的声现象中,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
A.雨滴打到雨伞上的“嗒嗒”声能被清晰地听到
B.潜泳者能听到河岸边“劈里啪啦”的鞭炮声
C.站在小溪边能听到溪水“哗哗”流淌着的声音
D.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打破清晨森林的宁静
B
思路点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典例3】下列有关声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
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C.声音在所有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知识点3 声速
D
【变式拓展3】声波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不能确
C
思路点拨:(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在15 ℃空气中,声速为340 m/s.(2)一般而言,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典例4】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响亮,原因是( )
A.声音变大声了 B.声音的传播速度变快了
C.原声与回声分开了 D.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变式拓展4】打雷时听到的连续不断的轰鸣声是连续打雷形成的吗?为什么?
答案:不是.打雷时听到的连续不断的轰鸣声是由于声音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的结果.
知识点4 回声现象
D
【典例5】在一个长1 020 m注满水的铸铁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声音同第二次间隔0.48 s,第二次声音与第三次间隔2.32 s,已知当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则铸铁中的声速为( )
A.5 100 m/s B.5 600 m/s
C.4 800 m/s D.4 300 m/s
A
【变式拓展5】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在你旁边的人感觉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
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到听神经的
D.饼干太干了
思路点拨: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
C
课堂检测
限时________总分______
1.(3分)小明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刚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小明听到了两个敲打的声音.关于该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明听到的两次声音间隔大于0.1 s
B.小明听到的第二次声音是回声
C.铁管要足够长才能听到两次声音
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10分钟
30分
B
2.(3分)如图2-1-2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则声音的传播可能是由( )
A.气体→液体
B.液体→气体
C.液体→固体→气体
D.气体→固体
3.(3分)手指拨动吉他的琴弦,吉他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则发声的物体是( )
A.手指 B.琴弦 C.弦柱 D.空气
B
A
4.(3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声名远扬,诗句中客船里的人听到的钟声主要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
A.客船 B.水 C.空气 D.地面
5.(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小
B.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时受到的阻碍小,因此传播速度较大
C.声音在顺风中传播得远且范围大,在逆风中传播得近且范围小
D.要想听到声音,必须要有振动的物体和传播声音的介质
D
C
6.(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7.(2分)如图2-1-3所示的葫芦丝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器之一,在演奏葫芦丝时,是通过 振动发声的.
B
空气柱
8.(4分)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某人站在两平行峭壁间的山谷中放一枪,0.4 s听到第一次回声,又过0.6 s后听到第二次回声,山谷的宽度约为 m.
9.(6分)(1)课堂上,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小明和小华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如下两种猜想:
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做媒介;猜想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做媒介.
340
238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和小华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2-1-4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 是正确的.
(2)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提出猜想假设 B.分析归纳
C.得出结论 D.实验研究
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和小华的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填字母).


EAD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