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8-06 21:5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高二年级 历史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课
导入新课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起源:图画文字→象形字逐渐符号化
→汉字
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分大篆
和小篆)→隶书→楷书
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1)两个阶段
自发阶段
自觉阶段
(2)书法成为艺术的条件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条件;
②书写工具便于进行创造;
③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3)书法的几种主要书体:
●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发展:始于东汉,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
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
魏晋:钟繇、王羲之
初唐:欧阳询(欧体)
盛唐:颜真卿(颜体)
晚唐:柳公权(柳体);
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徵明、
清代何绍基
●草书:
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
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笔画简约,钩连不断;
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
发展:东汉至西晋,书体完全成熟。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唐朝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三行书;
元朝赵孟頫
明朝文征明
(3)书法艺术发展的特点
秦汉以前:主要使用实用性文字;
魏晋南北朝:书法成为艺术;
隋唐:书法发展到新的顶峰,注重规范,
风格多样;
宋代:重文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追求个性,
忽略法度;
明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强调
个性创造;
清代:抱残守缺,了无生气。
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国家统一,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
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原始社会: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夏商周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人物龙凤图》
和《人物驭龙图》。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
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3、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
汉彩绘帛画、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夫妇宴
饮图》等。
4、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总
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东晋顾恺之的《女
史箴图》、《洛神赋图》。
5、隋唐五代:吸收外来美术风格。
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的
壁画盛极一时
6、两宋:宫廷画院最为活跃,风俗画成为
最大亮点,绘画成为商品。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7、元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元代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牡丹
蕉石图》、清代郑板桥《墨兰图》
三、京剧的出现:
1、古代戏曲的起源:
(1)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即优伶。
(3)元朝时,中国戏曲艺术开始走向真正成熟,出现元杂剧。
(4)明代时,出现昆曲。
三、京剧的出现:
1、古代戏曲的起源:
2、京剧的出现:
(1)形成:
①乾隆末年,徽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②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③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年~1860年)间,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
京剧的发展:
①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②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被称为“国剧”。
③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3、其他戏种: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
小结:
汉字:商朝时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
魏晋时期成为一门艺术。
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注重写意
传神。
戏剧:历史悠久,剧种繁多。京剧
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中国文学体裁发展大致历程
春秋:四言诗
战国:楚辞
两汉:赋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唐朝:诗 短篇小说传奇
宋朝:词 话本
元朝:元曲
明清:小说
再见!
汉字的来源
山东大汶口灰陶尊和上面刻画的符号
甲骨文中“象形字” “会意字”
从“鱼”字的演变推断汉字演变的过程以及演变总趋势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汉字的演变
演变趋势:
由繁到简,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钟繇楷书
欧阳询书法
王羲之楷书书法
颜真卿
《多宝塔》
柳公权《玄秘塔碑》
王献之草书
王羲之草书
张旭草书
怀素草书
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三行书
赵孟頫书法作品
文征明书法作品
原始花山岩画 《战争庆典牧放图》
《鹳鱼石斧图》
《人物龙凤图》
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
《人物御龙图》
河南洛阳出土的东汉《夫妇宴饮图》
工笔重彩画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卷轴画,也是中国存世最早的一副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
唐 阎立本 《步辇图》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王冕《墨梅图》
清代郑板桥
《墨兰图》
明代徐渭
《牡丹蕉石图》
敦煌彩塑
“天衣飞扬,满壁风动”
川剧
黄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