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探究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根本原因)
探究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中国依然是半殖半封社会。袁世凯复辟帝制,帝国主义继续侵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必须探索救国道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袁世凯1912年3月
就任临时大总统
探究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3.思想方面:启蒙思想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标志: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1915年)
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文章,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北大校徽
北大红楼
蔡元培曾两次担任北大校长
第一次:1916. 12 ----- 1927. 7
第二次:1929. 9 ----- 1930. 12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问题情境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鼓励和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文化阵地。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创办《新青年》
发表《文学革命论》
发表:
《法俄革命之比较》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主编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狂人日记》
《孔乙己》
《文学改良刍议》
探究二:前期新文化运动“新”在哪?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口号)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思想启蒙
文学革命
(打到孔家店)
1、性质: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
探究三.评价新文化运动
2、积极意义:
①猛烈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
⑤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⑥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普及。
3、历史的局限性:
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②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 。
①李大钊接连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②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探究四: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指什么?
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得到初步发展。
第二阶段:1919年5月至1920年4月,马克思主义系统而全面地被介绍到中国。
五四运动大大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得到初步发展。
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系统而全面地被介绍到中国。
第三阶段: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开始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导致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始建立。
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毛泽东
周恩来
邓中夏
瞿秋白
本节小结
初期
提倡民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即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
改文字、改语言、改文体、改形式,更为重要的是改内容,要为作品注入新思想!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新文学的典范)
本节小结
初期
后期
提倡民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兴起
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十月革命以后)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即文学革命)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基本条件是( )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
C、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课堂练习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民报》发表“三民主义”。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发表。
C.《新青年》创刊,抨击尊孔复古。
D.上海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课堂练习
3.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的根本原因是( )
A.儒家思想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课堂练习
4.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这种潮流是指
A、新文化运动
B、社会主义革命
C、实业救国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课堂练习
5.前期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是( )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C.掀起了文学革命的新时期
D.启发知识分子选择接受马克思主义
课堂练习
6.鲁迅在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在于( )
A.把反封建的内容和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
B.主张建立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C.对封建礼教攻击最猛烈
D.首先提倡白话文
课堂练习
7.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
C.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
D.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课堂练习
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
下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