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8-06 22:0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
数据,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
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和教育)。
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济增长(100%)=3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6%(科学技术)。
  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0%~80%,我国占30%左右。
  
对比以上几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探究其间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1.拉开序幕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949年)
(1)接管旧教育,创建人民教育事业
(2)教育向工农敞开大门
2.制定教育方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年)
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德智体)
成就
(1)大力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
(2)建立半工半读学校教育制度
(3)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意义:
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大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高等学校 434 1947年的1.1倍
67.4万人 1947年的3.3倍
中等学校 80993 1949年的14.1倍
1432万人 1946年的6.9倍
小 学 1681000 1949年的4.9倍 11626.9万人 1946年的3.9倍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1965年在校生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1965年学校数
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什么成就?为什么?
答: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逐步形成从小学到大学,从全日制教育到半工半读教育等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原因是制定并全面贯彻了正确的教育方针。
新中国教育获得了怎样的发展?为什么?
〔学思之窗〕
田头识字学习
偏远贫因地区的小学
世界扫盲游行大会
落后地区的教育
建国初 北京师范大学的开学典礼
1、表现:
(1)学校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2)66年,废止高考制度。
(3)70年代初,招收“工农兵学员”。
[例子:张铁生被称为“白卷英雄”]
2、影响:
1.破坏中国教育事业,导致人才缺乏
2.民族文化素质下降
3、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example
“北大”
红卫兵
批判校
长陆平
等“反动
学术权
威”
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
图为文革中清华校门被砸。
人民欢送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情景
70年代招收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工农兵学员”。
全国第二、三四五次人口普查的文盲人数
文革期间,文盲人数没有减少,说明在此期间教育处于停滞状态。
1962年 1982年 1999年 2000年
1、重归正轨:
肯定、整顿、恢复、组织、倡导
2、蓬勃发展:
科教兴国;
“三个面向”
⑴指导方针
⑵具体措施
加快教育改革
“211工程”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⑶成就
1977年8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了 有3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
西藏拉萨大学培养的硕士生
江泽民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2002年9月8日)
李岚清作关于“科教兴国”战
略的报告(1998年6月)
3.坚持“三个面向” ——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高等教育发展情况
安徽省金寨希望小学
广西百色市平果县希望小学。1991年10月,广西百色市平果县仕仁村小学成为我国第一批、广西第一所希望小学。次年6月,邓小平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两次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元,而该校则成为这笔捐款的接受点,25名失学儿童得到了小平同志的捐助,得以重返校园。如今,这25名受益儿童已有4人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另有11人正在读大学。
在安徽大学就读的苏明娟(《希望工程宣传画》中的“大眼睛”)2005年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点燃西部教育的星星之火
点燃西部教育的星星之火
希望工程实施后,适龄儿童能上学读书
民办教育
新闻:明年全免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 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当前的高考考场
步入考场
望子成龙的父母
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风气出现;
2、读书能改变命运
——自己的、国家的。
考生家长们为什么这么重视高考呢?
1966年
1976年
1949年
趋势
年份
奠基
挫折
蓬勃发展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新中国建国初期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表述,不属实的是
A.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B.其重要内容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D工农业者脱产入学,接受正规教育
(3)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的提出②“七二一工人大学”的创办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④完善教育立法⑤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的战略是
A.科教兴国 B.教育革命 C.三个面向 D.信息高速公路
( D )
(A)
( B )
(二)问答题
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提示: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②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在于培养人才。③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
(1)关于新中国建国初期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表述,不属实的是
A.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B.其重要内容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D工农业者脱产入学,接受正规教育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的战略是
A.科教兴国 B.教育革命 C.三个面向 D.信息高速公路
3)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的提出②“七二一工人大学”的创办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④完善教育立法⑤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②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在于培养人才。
③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