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科学说理证明题汇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中考科学说理证明题汇编(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8-26 20:3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绍兴卷].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的缓慢氧化,因此,人体细胞正常工作不能缺少氧气,脑对缺氧特别敏感(见表)。当人的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如图所示),持续而有节律地按压胸骨,使其心跳恢复,帮助血液循环系统恢复工作:胸外心脏按压还能改变胸腔容积,帮助呼吸系统恢复工作,使氧气和有机物到达脑。
缺氧时间
症状
3秒
头晕
20秒
意识丧失
60秒
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
4分钟
脑细胞不可逆转的损害
10分钟
脑死亡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胸外心脏按压帮助心跳骤停患者的脑恢复正常生理活动的原理。
【解析】:答题要点:能结合人体与外界、体内气体交换、循环系统运输、细胞能量获取以及排泄的相关知识做出解释。①呼吸;②血液循环;③物质交换;④呼吸作用;⑤排泄。
高水平的回答:完整答出5点且能完整、系统地运用人体循环、呼吸与排泄等工作原理,理解生命与物质、能量的关系,作出符合原理、目的及逻辑的解释。
示例:手向下按压,胸腔容积减小,气压增大,肺内气体被压出;手不按压胸骨时,胸骨上升,胸腔容积增大,气压减小,外界空气压入肺内。同时,心脏受挤压,结合瓣膜的作用,心脏内血液被挤出,在血管中定向流动。肺泡内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循环携带氧气和消化系统吸收的有物质进入脑,与脑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脑细胞内有机物氧化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呼吸作用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排出。
中上水平的回答:答出3点且能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过程以及生命活动需要物质、能量等多个用度作出符合原理、目的及逻辑的解释。
示例:手向下按压,肺内氧气被压出;手不按压胸骨时,外界空气压入肺内,同时,心脏受挤压,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肺泡内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循环携带氧气和消化系统吸收的有机物进入脑。脑细胞内有机物氧化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
中下水平的回答:答出2点且逻辑关系合理,能从细胞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的产生需要有机物氧化,血液循环运输物质这几个方面作出解释且逻辑关系合理。
示例:手向下按压,肺内气体被压出;手不按压胸骨时,外界空气压入肺内。血液循环携带氧气进入脑,脑细胞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低水平的回答:没有答出答题要点或同义反复。
示例:胸外心脏按压使心跳恢复;胸外心脏按压帮助呼吸。
[2020·温州卷].英国物理学家斯特林于1816年发明了“斯特林发动机”。斯特林发动机气缸内工作介质易汽化、易液化,该介质经过吸热膨胀、冷却压缩的循环过程输出动力,因此又被称为热气机。某工程师按照“斯特林发动机”原理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模型机,工作过程中飞轮持续旋转如图乙。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飞轮能持续转动的工作原理。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能量的转化
改变内能的方法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酒精灯加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热气缸中的工作物质吸热汽化膨胀,推动活塞A向右运动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由于飞轮具有惯性,带动活塞A向左达动,活塞A将气缸中的工作物质推入冷气缸并液化,活塞B又将物质推回热气缸。如此反复。
【答案】答题要素: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气体对热气缸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工作介质汽化和液化;利用飞轮惯性;工作介质的循环。
示例:酒精灯加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热气缸中的工作介质吸热汽化膨胀,推动活塞A向右运动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由于飞轮具有惯性,带动活塞A向左运动,活塞A将气缸中的工作介质推入冷气缸并液化,活塞B又将介质推回气缸。如此反复。
[2020·金华卷].科学创新小组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能将水温调控在48℃左右的自动控温杯,结构示意图如图甲,其夹层填充物为海波晶体(熔点为48℃)。小组同学为检测该自动控温杯控温功能,做了如下测试:①在杯中装满10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下降到48℃并稳定在此温度一段时间;②t2时,将杯内的水倒掉,迅速加入2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上升到48℃并保持。上述检测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图乙中ac段水温变化的原因。(提示:图乙中de段无需作答。)
【考点】热传递
晶体的特点
【解析】
等级
回答
水平Ⅰ
原理、解释正确;逻辑清晰;要素基本齐全(7-8分)
知识要点1.热传递:物体间存在温差,发生热传递。2.晶体的特点:①晶体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开始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②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开始凝固,但温度保持不变。答题要点:ab段①热水与海波温度不同发生热传递;②热水放热降温,海波吸热升温;③海波温度达到熔点(或48℃),继续吸热,开始熔化,但温度保持48℃不变;热水继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bc段④水向外散失的热量等于海波凝固放出的热量,水的温度保持48℃不变(或48℃液态海波凝固放出热量;水向外散热和水从海波吸热平衡,水的温度保持48℃不变。)
水平Ⅱ
部分原理、解释正确;逻辑较清晰;要素不完整(4-6分)
示例1:ab段:①热水与海波温度不同发生热传递;②海波吸热升温,但温度没有达到熔点,不发生熔化;热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bc段:③水向外散失的热量等于海波凝固放出的热量,水的温度保持48℃不变。(或48℃液态海波凝固放出热量;水向外散热和水从海波吸热平衡,水的温度保持48℃不变。)示例2:ab段:①热水与海波温度不同发生热传递;②热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bc段:③海波温度达到凝固点,但温度保持48℃不变;
水平Ⅲ
只能对单一要素作出解释(1-3分)
示例1:①热水与海波温度不同发生热传递;②热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示例2:①水向外散失的热量等于海波凝固放出的热量
水平Ⅳ
原理、解释不正确;没有逻辑;不作答(0分)
[2020·台州卷].图中小朋友在玩滑梯游戏,小朋友坐在滑梯顶端,用手轻推滑梯,沿着滑梯开始下滑,滑动速度越来越大,
同时感觉屁股发烫,到达底端时还会滑出一段距离。
请说出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力作用的相互性
惯性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解析】:(1)“用手轻推滑梯,沿着滑梯开始下滑”是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小朋友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速度越来越大”是重力势能转化动能,相同物体动能越大,速度越大;
(4)“屁股发烫”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5)“会滑出一段距离”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
【答案】按答题要点给分,1点1分。
满分示例:
①“用手轻推沿着滑梯开始下滑”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③“速度越来越大”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相同物体,动能越大,速度越大;
④“屁股发烫”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⑤“会滑出一段距离”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保持原有运动状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