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
一、课标要求
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和功率的含义。
2.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3.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讲述功和能的初步知识,主要内容有:功、功率、机械效率的概念,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规律。
功和能的关系及各种不同形式的能相互转化和守恒的规律,从更深的层次上反映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能的概念把各种自然现象统一起来,揭示了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有联系的。本章所讲述的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量,是学习各种不同形式能的起点;所讨论的机械功和功率的概念,是运动和力的进一步综合和扩展,也是理解机械能和他各种不同形式能的基础,为以后学习电功和电功率打下基础。
本章的前三节主要讨论“机械功”。
11.1节介绍“怎样才叫做功”,建立功的概念,给出功的公式和单位,学习测算功的大小;
11.2节研究“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从而建立功率的概念,给出功率的公式和单位,并运用公式测量功率;
11.3节通过分析机械做功的实例,认识有用功和额外功,由此建立机械效率的概念,学习测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11.4节则主要介绍“机械能”。
以功的概念为基础,提出“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即具有能”,安排的两个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两种形式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分别跟什么因素有关,最后指出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
三、本章重、难点
教学重点:功和机械能的概念。
教学难点:功、机械效率及能的概念。
四、课时安排
本章共4节内容,教学用11课时,每节用2课时,复习及单元检测用3课时。
11.1
怎样才叫做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因素。
(2)
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和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3)
经历观察和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了解功的含义,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做功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
教学重点:建立机械功概念的过程、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功的概念及会用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学习方法指导:
本节学习的是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以及计算,研究功的相关问题,可遵循以下原则。
(1)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没有力则无法谈论功
(2)物体是否发生距离的改变,没有距离也不会存在功。
(3)物体受力的方向与移动距离的方向是否垂直,如果垂直力不会做功。
另外在确定功的大小时,必须同时考虑力和距离的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随便把一个力与另一个毫不相干的距离相乘得到功。S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而F则为物体在通过距离的方向所受到的力。
思维误区
本节常见的易错、易漏、易混点有:
1、根据功的两个因素,确定功是否存在,这是非常关键的又是极容易出错的地方。
2、能够从众多的条件中筛选真正有用的条件,完成功的大小的确定。
教学准备:小车、细线、钩码。
教学方法:讨论、阅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观察课本图11-1,人用了力,但没有做功。究竟怎样才叫做功呢?
活动1观察或演示活动1,找出它们的工作过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请同学们观察课本。
师:指导学生分析讨论,注意引导“机械”工作过程共同点。
二、新课教学:
(一)、怎样才叫做功
1、力学上的功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力学上所学的功包括两个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的距离。
教师强调注意:
1、判断一个力是否做了功,哪些因素缺一不可。否则就没有做功。例如:运动员把杠铃举在头上不支时,虽然有力但没有沿这个力的方向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做功,可见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也就是说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这个力一定做功;物体移动了距离也一定有力对它做功。但做功过程中,一定有力的作用,而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的知识判断活动2:力对物体做了功吗?
小结: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没有功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也就没有力做功。例如某同学踢足球,球离开脚后飞出了100m远,足球飞出100m远过程中,人做功为零。
(2)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也就不可能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力对物体不做功,如一辆汽车,一个人用很大的力也推不动它,推力对汽车没有做功;再如上面的举重运动员,也没有对杠铃做功。
(3)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同时也运动了一段路程,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对物体做功。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水桶跃然受到手的提力作用,由于提桶的力的方向始终竖起向上,跟水平地面垂直,所以在水平面上行走得再远,手的提力对水平水桶也没有做功。
(二)、怎样测算功
的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的计算公式W=FS。
教师强调注意:应用上述公式计算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是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或者哪个施力物体对哪个受力物体做功。
(2)公式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公式中的S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这句话引起重视,否则在计算功时容易出错误。例如某人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在平地上前进10m,求此人对箱子做的功。
如果按W=FS=100N×10m=1000J计算,其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因为100N是箱子的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箱子并没有在竖直向下的方向上通过距离,重力没有做功,而人对箱子的推力(50N)地箱子做了功,其大小为W=FS=50N×10m=500J。
(3)W=FS中的F,是使物体沿着F方向移动S距离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的,其大小和方向是不变的。
(4)、功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力学中“功”的概念,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给出了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了功的单位是焦耳。下面再给出一组尝试题,供大家练习,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功的意义,掌握功的计算。下面请大家边看书,边练习。
四、练习:
1、一个中学生从教室一楼登上二楼,他做的功约为_______J。
2、某人用50N的力,将重30N的铅球抛到7m远处,则人对铅球做的功为:
A 350J B 210J C 0 D 无法计算
3、某同学背着重40N的书包沿水平方向走了200m,登上大约10m高的四楼才回家,则他在回家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为:
A 0J B 400J C 200J D 2400J
4、一列火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轨道上均速行驶,整列火车受的阻力是9×103N。求这列火车行驶1mm火车做了多少功。
5、一支步枪的枪膛长80mm,火药燃烧时产生的高压气体对子弹的平均推力是2×103N,子弹离开枪口能在空中飞行400m才落地,则高压气体对子弹做的功是:
A 1.6×103J B8×104J C 8.16×104J D 1.6×105J
五、课堂小结:让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基础训练部分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新课引入
1、做功的两个因素
2、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3、判断下列情况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为什么?
⑴用100牛的力将物体举高2米。
⑵用100牛的力提着物体站在2米高处。
⑶用100牛的力提着物体站在水平前进的小车上,随着小车一起向前移动了2米。
⑷用100牛的力提着物体沿扶梯走在2米高平台上。
⑸用100牛的力将垒球掷出10米。
⑹用100牛水平力拉着重500牛的小车沿水平面前进了10米。
二、新课教学
(一)、进一步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因素。
1、下列所展示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①人推小车前进
②马拉车前进
③起重机吊起重物
④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⑤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
⑥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⑦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⑧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
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3分钟后,师生一起讨论完成题中的解答。
(二)、用功的计算公式W=FS进行有关计算
活动3:怎样正确地计算功。
师生交流
例1、在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m(图1),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他做了多少功?
【分析】水平推箱子做的功W1,等于水平推力F和水平前进的距离s的乘积Fs。匀速举箱子时用的力F′与箱子重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举箱子是F′克服重力(阻力)G使箱子在F′方向上升高h,所做的功W2=F′h=Gh,这种情况下,常常为了简便而说:克服阻力G做的功W2=Gh。
【解答】
F=50N,s=10m,G=100N,h=1.5m。
W1=Fs=50N×10m=500J。
W2=Gh=100N×1.5m=150J。
答:他推箱子做功500J,举箱子做功150J。
【说明】题中给了两个力:50N、100N,也给了两个距离:10m、1.5m。千万不要死记乱套公式,算出两个功:W1=100N×10m=1000J,W2=50N×1.5m=75J。
对于公式,务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运用。W=Fs中的F是使物体在它的方向上通过距离s的力,s是物体在F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例2:课本P5页例题。(学生练习)
(三)、功的原理
1、分析两个物理事例:①、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G的物体匀速提升h
.
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为S
,
提升物体所做的为多少J;假设所用的拉力为F,
拉力为F所做的为多少J。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②、用杠杆提升重为G的物体匀速提升h,手移动的距离为S
,
提升物体所做的为多少J;假设所用的拉力为F,
拉力为F所做的为多少J。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小结机械功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三、小结
四、练习:
1、用动滑轮提升重5N的物体(忽略动滑轮重和摩擦),用功的原理求动力F=
。
2、某人用100N顿的水平拉力,将500N顿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移动8m,拉力做了多少功?若他用100N顿的力竖直向上提此重物,他对物体做多少功?
3.用10N的水平拉力,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N,若木块移动了0.5m,则拉力做的功多少J.
五、布置作业:
1、自我评价与作业。
2、基础训练剩余作业。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