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一轮复习
专题四:做好点题扣题,让文章中心突出
一、必备知识:
标题点扣法:彰显标题与材料的联系。
【例1】《劳动光荣,筑梦时代》《向新时代的劳动者们点赞》
《创新需包容,成败待检验》《莫以创新之名掩盖资源浪费》
《学会感恩不需作秀》《有一种道德绑架叫做“感恩”》
开头点扣法:开门见山,亮出中心论点扣文题。
【例2】(2019天津卷)《爱国,体现在行动上》
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还有数不清的人物,一代又一代,他们对爱国,总有着不同的行动诠释。仿佛在告诉我们,爱国与个人相关,与时代相关,更与行动相关。
【例3】(2019浙江卷)《愿为苍生鼓与呼》
如果把每一个人都看成是创造生活的“作家”,那么他当然应该“心中装着读者”。
3、段首分论点点扣法:以分论点的形式点题扣题。
【例4】(2019上海卷卷)《中国味》
中国味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
中国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淡定;
中国味是“曳尾涂中”于濮水临竿而钓,夜梦蝴蝶的逸出尘世;
中国味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具欢颜”的忧思情怀;
中国味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人志向;
【例5】《外法内儒治乱象》
分论点一:?私利犯公,则法护公益。
分论点二:法不行,则信不立。
?分论点三:以人为本,儒顾人心。
4、段中、段尾点扣法:叙例、析理点扣文题。
【例6】(2019天津卷)《爱国,体现在行动上》
在建设美丽富强的新中国征程中,光辉灿烂的篇章里写下过他们的名字:钱学森、师昌绪、邓稼先、朱光亚、吴良镛、王淦昌、袁隆平……
这些人,舍弃优厚的待遇、放弃舒适的环境、克服恶劣的环境,义无反顾地投入科学研究中去,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奋战不息。爱国之体现,在于智慧的结晶!
【例7】(2019上海卷卷)《中国味》
中国味是“问汝平生之功绩,黄州惠州詹州”的淡然。乌台案平息后,你的政敌为你在黄州划下了一方窄窄的土地,并判你一个“监视居住”,他们的丑恶嘴脸大笑着,要看你那高贵的头颅如何低垂。但你只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地淡然处之。中国味是安之若素的淡泊。
过渡衔接语点扣法:文章过渡衔接自然而又不跑题。
【例8】《外法内儒治乱象》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矛盾的处理,单靠法治则过于粗暴,单
以儒治则显得懦弱。而内儒外法,既规范了秩序,又照顾了人情。如此,还学校一片安宁,还社会一份和谐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例9】(2019天津卷)《爱国,体现在行动上》
青春的心,总因这些人和事而澎湃着,它仿佛在告诉我们,英雄,永远不能因时间而忘却;爱国,永远不能因时间而忘怀,我们,应时刻铭记过去来之不易。
于是记忆起那一刻,我们读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这是2017年5月25日领袖为黄大年事迹所作出的重要批示。这是对黄大年以身许国,叩开地球之门壮举的赞誉!年轻如我们,不会因此而激荡为国奋进的红心?
结尾点扣法:强化中心论点,深化主旨。
【例10】(2019天津卷)《爱国,体现在行动上》
对此,我要说:“爱国,就要用自己的努力、能力,使之强大、使之富足;同样,爱国应体现在我们现时的努力行动之中,珍惜学习时机,用智慧强大自己,用不懈探索行动实践之。”
因此,从现在起,做一个行动爱国之人!青春万岁,强国有我!
【例11】(2019上海卷卷)《中国味》
透过历史的眸子,中国味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的厚重沉淀,它给我们以信念,给我们以坚定,给我们以淡然,给我们一从容,给我们以力量,给我们以坚强的后盾………
7、整篇文章词句重复点扣法:使之形成一串珍珠。
①利用关键词强调。让作文中不断出现文题词语或句子,文中点题扣题的字眼宜多不宜少,以多方面反复点题扣题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点题扣题效果。
②学会在关键处或醒目处点题。必要之时,要让点题的句子单独成段,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效果。
【例12】2019年高考全国I卷
渺小与不朽
湖南一考生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两千多年前,有一位渺小的诗人,历史的尘埃拭去了他的姓名,却盖不住他不朽的诗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多少年来,多少中华儿女就如这位诗人所写的一般,耕地,织衣。在漫漫的长夜里,期待忙碌的黎明,薤上露,露沾衣,衣不惜,愿无违,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渺小而不朽的涟漪。?
然而两千多年后的今天,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忘却了劳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没有时间去劳动;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有了人工智能来替我们劳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被困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名为懒散的孤岛上;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居然要依赖别人的劳动,自己萎缩在生活的角落里,并且嘲笑着光荣的劳动者。今天我在这里的讲演,就要说说自己的心声。??
我也注意到了,今天的社会中,有勤劳者,有懒散者,有热爱劳动者,也有不尊重劳动者。??
勤劳的人,对于劳动存有一种天然,繁忙于晨兴,戴月于归途。要知道,清晨尚在熟睡的现代都市,是被清洁工唤醒的,戴上口罩,挥动扫帚,累了就坐在路边,从怀中摸出余温尚存的早餐,望一望街角,听一听风声。??
学生与老师,不约而同前往学校,在书声琅琅的窗前,等待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工人爬上了吊车,农民堆好了柴草。??
勤劳如此平常。??
热爱劳动的人,对于劳动有着一份超然。当陶渊明除去园中杂草,荷着锄,拭去汗,采菊东篱,种豆南山,悠然如飞鸟,超然若浮云。??
劳动对于他们,不是疲于奔命,更不再意味着渺小而平凡,他们在享受劳动,享受这一古老的传统,在此之中,自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真性情,难以割舍,难再分辨。??
勤劳如此不凡。??
尊重劳动的人,对于劳动有着一份敬畏。他们能够敬畏路边的清洁工,能够停下车,静静等待他们扫过眼前的路,而不是鸣笛示警;能够敬畏餐厅中的服务员,能够耐住性子,等待他们端菜过来,而不是喝三道四,指指点点;能够对默默无闻的劳动者说一声“谢谢”,而不是漠然路过。??
勤劳值得尊重。??
同学们,老师们,今天,此时此刻,我想对你们说:我们虽然处于科技发达的时代,有着人工智能,但人类仍然渺小,年寿终将有尽,荣乐也不过只享受一世,真正不朽的,在于一双勤劳的双手,用它去劳动,去创造,将渺小变为不朽。??
对点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学生小闫发现自家大门外有个鸟窝,和朋友架了个梯子将鸟窝里的12只鸟掏了出来,养了一段时间后把鸟的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有人愿意出价买鸟,两人因此获利1200多元,后来他们又掏了4只。原来,他们掏的这种鸟叫燕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结果,小闫和他的朋友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分别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并处罚款。此事引发不小的争议。
小闫父亲:儿子对小动物特别喜欢,在我们心里,农村孩子逮鸟抓鱼不用管,没想到会被判得这么重。
热心网友:量刑太重,10年牢狱生活足以毁了人的一生。
法律专家:知不知道燕隼是二级保护动物,以及知不知道因此受到严惩,这叫法律认识,法律认识错误是不免责的,理由就是公民应当知法守法。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法律至上
德国法学家耶利内克有言:“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当如是也。而材料中小闫因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判罪,不少人以“无知无罪,人情可恕”之由为之叫屈,但在我看来,法律至上,我们应以客观理性之态度对此负责。
法律至上,不能纵容“无知”的喧嚣大行其道。法律专家认为,法律认识错误是不免责的,公民应当知法守法。纵使当今教育没有给学生普及燕隼是保护动物等类似的知识,但小闫因鸟获利进而又去猎捕,这种“无知”便是将我们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的无形的双手。须谨记《圣经》中对规则的虔诚礼赞——“日头,光亮,天空中所陈设的星宿与规则,高于我们的生命。”而非罔顾规则法律以“无知”之名进行自我救赎,理直气壮地扮作受害者,抨击规则的无情,殊不知,法律面前,无人可免。
法律至上,不能放任“人情”在其间鲸吞蚕食。10年牢狱生活对于一个年轻的大学生来说确实太重,但倘若不遵守法律,有多少人又会借以“人情”而浑水摸鱼。“人情”本是人际关系的纽带,但反观当下,“人情”更多地成为了粉饰太平,覆灭法律的借口,因而蒙上了一层肮脏的面纱。李零先生曾说:“光讲以德治国,德必伪,国必亡。”真正的人情,必在法律之内。若是罔顾法律而放纵人情与欲望,千年的文明就此湮灭,国家的正义与公平将因所谓的“人情”软化游走而狭隘没落。故法律至上,无人可免。
然而,法律至上,并非死守规则法律。在法律不变的前提下,加以能接受的人性化举措,不仅无伤大雅,反而锦上添花。正如《周易》中所阐述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救护车可飞驰过任意一盏信号灯,这便是规则内的人情。由此观之,当法律的目的与其行为冲突时,打破规则的思维惯性,便是以客观理性的精神对法律的负责。
我想,政治凋敝不可怕,文明式微亦不可惧,只要我们像康德一般心怀道德律令,社会便不会有太多的怨念之声,取而代之的,是有如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花田,其芬芳氤氲你我。
(二)(贵州省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落月,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
材料二:
实践告诉我们,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
实践告诉我们,伟大的事业都基于创新。
实践告诉我们,伟大的事业都成于实干。
——习近平
一个个“中国奇迹”令世界瞩目,彰显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也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事业取得成功的三个关键词。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与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详解】
此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类的材料作文,我们首先要读懂材料,需要论述的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材料一以时间顺序展现了中国的一些成就,如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一桥连三地、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落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材料二阐释了这些中国奇迹是因为中国精神及中国力量的内涵:梦想、创新、实践。中国精神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内容极为丰富,写作时可立足材料进行提炼。行文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对所论述的“梦想、创新和实践”的内涵要进行必要的具体阐述,避免大而空的泛泛而谈;二是要结合自己的认知、理解和感悟,把注意论述的“中国精神及中国力量”的内涵要注意与所供材料的关联。这是一篇发言稿,要符合对象和场景。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富有特点,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立意】
①伟大事业的成功源于梦想、创新、实干。
②一个个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彰显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③中国,我为你自豪。
结构层次:参考结构:《中国精神》第一部分,首先,文章开门见山,亮出观点:“泱泱中国,精神永继!”其次,作者采用举例论证,按照时间顺序,从古到今阐释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联系现实,阐明“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不完美之处,需要不断的去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变得与众不同”,作者娓娓道来,列举实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文笔老道,观点鲜明。事例真实可靠。最后,收束全篇,总结全文,提出倡议:作为祖国的希望,作为未来的开拓者,我们理应胸怀大志为祖国,敢于创新写人生!
【例文】
中国精神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精神》。
浩浩华夏,文明流长!泱泱中国,精神永继!
怀着这份自信与骄傲,我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追寻你精神的源头;从卷帙浩繁的古籍中接受你精神的濡养;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感受你精神的内涵;从日益喷薄的现在展望你光辉的未来。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像一首古老的诗篇,也像一幅长长的画卷,每一节每一段都书写着中华精神。北京人取自然火的智慧,神农氏尝百草的坚韧,尧舜禅让的谦和,文王待民的仁爱,文景之治的和谐,贞观长歌的励精图治,康乾盛世从容大度,中华文明的步伐与中国精神的传承血脉相连。
我们传承中国精神,首先要传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气魄与胸襟。儒家“仁”“和”的思想胸怀人民,和则“大同”;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胸怀自然,尊重自然;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大爱无疆,热爱和平,他们启示我们要想进步与发展,就要胸怀世界、自然。
我们传承中国精神,还要传承“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铮铮铁骨。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面求索”的执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诚,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无畏。 正是这种种精神,挺起了我们中国人的脊梁。我们要像范仲俺“先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像岳飞“精忠报国”,要像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更要像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传承中国精神,更要传承“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开创精神。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绵延万里的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人间天堂的苏州园林;有巍峨的青藏高原,广袤的塞北高原;更有如玉带般翩飞的长江,锋芒般倚天的珠峰。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翻天巨变,科学技术,经济文化,一日千里。由于您的强大,长江三峡工程得以建成;由于您的强大,08年奥运会得以在北京举行;由于您的强大,2010年世博得以成功举办;由于您强大,“神舟号”和“嫦娥号”得以成功发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雄厚的物质基础,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您开拓创新的羽翼,相信您你的未来将与日同辉!
作为祖国的希望,作为未来的开拓者,我们理应胸怀大志为祖国,敢于创新写人生!90后的朋友们,“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来吧,让我们秉承这悠悠中华魂,自豪地说:“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万寿无疆!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