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2运动的描述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2运动的描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29 13:3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运动的描述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八年级物理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第一节运动的描述,较为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选择不是唯一的。
2、根据参照物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根据不同参照物来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由于初中物理主要以直观的形象思维教学为主,只要求学生对物理现象和规律作一般了解,而不追求系统性及完整性。初中教材的习题在思维训练上跨度过小,逆向思维少,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也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基本上全靠教师指导完成学习活动,缺乏自主精神和探究行为。本节内容难度适中,学生容易接受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000m高空飞行,忽然他看到身边有一样东西和飞机在一起飞翔,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随手抓过来一看,原来不是昆虫,而是德军发射的一颗子弹!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呢?
让学生在惊奇中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件发生。自己模拟当时的场景。初步认识运动的相对性。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运动的现象?
总结: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没有改变体会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得出:运动的物体位置改变了,静止的物体位置
实验: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
选取课桌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思考:什么物体可以作为参照物呢?
思考、回答问题,明确课桌、课本、尺子三者的关系。
在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明确对运动物体的描述,标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总结参照物的选取方法:
1不以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
2一般选地面或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为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1、一起描述图12.1—3卡车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行车,顺风时有时会感觉到无风;有时虽然没有风,但骑在摩托车上却感觉到风很大。
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图片进一步明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观察图片,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是相对静止的?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功能,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用多媒体技术的“放大”作用,提高物理教学的演示效果。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再现”作用,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4、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模拟”作用,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课程标准中,学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在探索过程中,他们不是机械地记忆信息,而是根据某项“任务”,自主搜索、分析、组合与探究有关的信息,从而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基本的科学素养。
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大益处,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完全可以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设计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注重物理习题教学以及相关评价建议,对于学生物理学习的整个过程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习题课上,不仅是对学生所掌握物理知识的巩固、提高和实践应用,还是对教师教学计划和教学效果的一种完善和检验,无形之中使学生的物理成绩得到了提高。另外,重视学生的自主评价建议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是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尽情发展自我的一种有效方式和手段。
七、板书设计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