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分子热运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
B.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
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
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如图所示,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该现象主要说明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D.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3.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紧紧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事实说明(
)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
B.在生物体、分子、电子和原子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光年是长度单位
D.科学家在研究物体内部结构时,常用建立“模型”的方法
5.“N95”型口罩(如图所示)对直径为0.075
μm±0.020μm的非油性颗粒(如粉尘、PM2.5、飞沫、微生物)具有95%以上的过滤效率,它由三层构成:内层吸水层,中间过滤层,外层疏水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
B.过滤效率高,是因为口罩材料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C.中间过滤层通过工艺带上静电,可以增强对颗粒的吸附能力
D.内层吸水层能够有效吸收呼出的水蒸气,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6.关于分子运动理论的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加盐时,炒菜比腌菜咸得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B.0℃的冰块中的分子是静止的
C.50ml酒精和50ml水充分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
D.手中的笔杆不易被压缩或拉伸,说明分子间既有斥力,又有引力
7.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滴在热水中的墨水比在冷水中运动快
B.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匀
C.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相互渗透
D.端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能吊起大钩码
8.如图所示,有关四幅图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中,抽掉玻璃板,瓶内气体颜色最后变得均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乙图中,两个铅柱洗净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图丙中,“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图丁中,模拟的是固体分子,分子间距很小,分子间作用力很大
二、多选题
9.关于物质的构成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空隙
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破裂处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很微弱
10.关于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注射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乙图: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丙图:雪花飞扬,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丁图: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时,水的温度越高墨水扩散越快
三、填空题
11.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方,可以看到清水与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如图甲.静置20日后,如图乙,这是_____现象,说明液体分子_____.
12.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抽去中间的玻璃板,过一会儿下方玻璃瓶中的气体颜色变浅,上方玻璃瓶中的气体颜色变深,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此现象主要说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实验前二氧化氮和空气的上下位置能否替换______。
13.固体、液体、气体三者相比较,分子间距离最大的是
分子,分子间距最小的是
分子.
14.人们常在家里种植水仙花,当水仙花盛开时室内弥漫着花香,这是______现象,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就越______,花盆中的水渐渐消失______(可以/不可以)作为分子运动的证据。
15.如图所示,人在打喷嚏、咳嗽时会喷出大量的飞沫,飞沫一般是直径大于5微米的含水颗粒,它里面包裹分泌物或病原菌,飞沫可漂浮在空气中。因此,建议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当感冒咳嗽时一定做好个人防护,戴上口罩。关于飞沫传播是属于______(选填“机械运动”或“分子运动”)。
16.如图所示是疫情期间同学们上学时测量体温的情景,手持测温仪是通过接收人体辐射出的______(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测量体温的。小刚用酒精消毒纸巾擦拭双手,手上会有凉凉的感觉,这是由于酒精______(填“汽化”或“液化”)吸热造成的,一旁的同学会闻到酒精的气味,这是一种______现象。
参考答案
1.A
2.A
3.C
4.B
5.C
6.B
7.D
8.C
9.BCD
10.BD
11.扩散
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2.扩散
不能
13.气体;固体.
14.扩散
剧烈
可以
15.机械运动
16.红外线
汽化
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