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默写。
2.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悟诗意,品味意境,赏析名句,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4.感悟诗人旷达的胸襟,做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
【教学重点】
1.了解诗词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默写。
2.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诗意,品味意境,赏析名句,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唐代诗人刘禹锡借《陋室铭》一文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他仕途坎坷,被一贬再贬,辗转四川、湖南、湖北一带二十多年。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律诗,看看作者又借此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词》《浪淘沙》《杨柳枝》《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2、写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后失败被贬为连州刺史。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会。白居易在酒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深表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此诗答谢白居易。
3、题目解读
题中的“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扬州”,相逢的地点。
“赠”,指白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见赠:送给(我)。此诗就是对白居易在宴席上写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的酬答。
4、读准字音
酬(chóu)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qī)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fù),到乡翻似烂柯(
kē
)人。
沉舟侧畔(pàn)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zhǎng)精神。
二、整体感知
1、视频朗读欣赏
2、读准节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自由朗读,注意情感
4、全班齐读,读出情感
三、合作探究
1、方法指导
诗歌赏析三部曲
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2、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读通诗意
译文:我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时光。
怀念旧友我徒然吟诵起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回到家乡才感到人事皆非。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万艘帆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已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章,我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4、学生诵读活动展示:
(女生小组):生甲、生乙、生丙、生丁
四人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生甲、生乙: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四人合: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生丙、生丁: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四人合: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男生小组):生甲、生乙、生丙、生丁
四人合: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生甲: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生乙: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生丙: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生丁: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四人合)
4、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承接白诗的哪句话?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明确:承接白诗“二十三年折太多”。
“巴山楚水”代指被贬谪之地,“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多少艰辛,交代了贬谪地方之凄凉。“二十三年”概写自己被贬的时间之漫长,“弃置身”三个字,点明被放逐。写出了长期遭贬被朝廷冷落的坎坷遭遇,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悲凉。作者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5、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描写了怎样的现状?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明确:向秀作赋的典故和王质烂柯的典故。
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
“怀旧”句表达了对受迫害的故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悼念之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悲痛怅惘的心情。
6、如何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此联针对白诗的哪两句话而言?
明确: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2)“沉舟”和“病树”指什么呢?
明确: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3)这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明确:至此,刘禹锡的真正思想才显露出来。白诗的意思是你长守寂寞独自蹉跎,真令人悲叹不已;而刘诗的意思是反过来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作者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表现出开朗、豁达、乐观、坦荡的气魄和襟怀。
(4)此联被后人赋予的哲理意义是什么?
明确:坎坷是暂时的,光明和希望必将到来,新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
7、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
明确: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以“沉舟”和“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而“千帆”“万木”比喻在诗人被贬他乡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两句本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在客观上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8、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有什么作用?
明确:末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白诗首联,同时与友人共勉,体现出作者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长精神”三个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和乐观的精神。
9、本诗各联各写了什么?
明确:首联:抒情——凄凉、弃置——辛酸愤懑
颔联:用典——向秀作赋、王质烂柯——悲痛感叹
颈联:比喻——沉舟、病树——开朗豁达
尾联:点题——歌一曲、长精神——坚忍不拔
四、诗歌主旨
这首诗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五、拓展延伸
1、如何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的现实意义?
示例一:作者将自己喻为“沉舟”“病树”,但依然可以用欣慰的眼光去看待“千帆”与“万木”,这是一种很难得的积极心态,对我们现代也有很现实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或许由于年龄、或许由于能力等等的原因,在事业上不能有太高的成就了,在社会上不能起先锋作用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多见的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态呢?不管当事人愿不愿意承认,多多少少都希望别人干的不如自己,干砸点什么,以此来向领导、向社会说明:没有我不行!自己已经是“病树”了,也希望别人比
自己更“病”!而作者却能够克服自己这种狭隘的心胸,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从自己这艘“沉舟”身边迅速掠过的“千帆”,在自己这棵“病树”前面生长得郁郁葱葱的“万木”,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高度,欣然接受自己的命运。
示例二:感悟此诗句还可以从两个角度切入,着眼于“万木春”“千帆过”,就能认识到事业的发展,社会的前进,绝不会因困难、挫折而止步不前,以四化大业为例,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尽管也有失误、波折,但总的形势令人欢欣鼓舞。
示例三:如果从“病树”“沉船”的角度切入,也能给人深刻的启示,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失误和教训:要找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认真分析,加以总结,更要认识到,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危害,小的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力求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2、古诗中还有哪些句子富有哲理?
明确:(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六、写作特色
1.层层递进,结构严谨。
首联写诗人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文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颔联通过写向秀悼念嵇康的典故及王质回乡竟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宕开一笔,借自然景物暗示社会发展,由沉郁伤感的心境为慷慨激昂的气概。尾联笔锋陡转,答谢友人并与其共勉,表现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全诗层层深入,言简意深。
2.用典恰当,寓理深刻。
颔联引用历史典故自然贴切,借向秀、王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悲痛心情和对岁月蹉跎的感慨,含义十分丰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将人生哲理寓于自然景物中,表明诗人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
七、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金樽(zūn)
投箸(zhù)
B.烂柯人(kē)
侧畔(bàn)
C.
冰塞川(
sài
)
闻笛赋(
fù
)
D.长精神(
cháng
)
怀旧(
huái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
(朝代)诗人
创作的一首
(体裁)。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
,
。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
。
5.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①
。颔联中使用“闻笛赋”和②
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6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7.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8、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9.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凄凉地”一词富有感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
B.诗的颈联富有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C.“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含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答案】1、A
2、唐代
刘禹锡
七言律诗
3、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4、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5、以诗为赠(回赠)
烂柯人(王质烂柯)
6、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7、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8、B
9、D
10、(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
(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八、布置作业
背读默写全诗,再享诗情美
九、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
语文部编版
九年级上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第三单元
第13课
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唐代诗人刘禹锡借《陋室铭》一文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他仕途坎坷,被一贬再贬,辗转四川、湖南、湖北一带二十多年。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律诗,看看作者又借此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了解诗词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默写。
2.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悟诗意,品味意境,赏析名句,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4.感悟诗人旷达的胸襟,做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词》《浪淘沙》《杨柳枝》《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写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后失败被贬为连州刺史。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会。白居易在酒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深表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此诗答谢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题目解读
题中的“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扬州”,相逢的地点。
“赠”,指白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见赠:送给(我)。此诗就是对白居易在宴席上写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的酬答。
预习检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chóu
kē
pàn
zhǎng
fù
qī
读准字音
整体感知
1、点击图片视频朗读欣赏
整体感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整体感知
3、自由朗读,注意情感。
4、全班齐读,读出情感。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巴山楚水(本是一片)冷落荒地,遭受贬谪(在这里)安身二十三年。
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二十二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长安,所以说“二十三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
1、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合作探究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想到旧时常常怀念亡友,重返京城好似隔世之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柯,斧柄。
1、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合作探究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到:到达。
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旁边千船万帆竞发,枯树前头种种树木争春。
侧畔:旁边。
病树:枯树。
春:争春,逢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作精神。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暂凭:暂且凭借。
长:增长,振作。
1、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译文:我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时光。
怀念旧友我徒然吟诵起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回到家乡才感到人事皆非。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万艘帆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已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章,我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2、理解诗意。
合作探究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
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
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
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女:
男:
3、分角色朗读,读出创意
合作探究
明确:承接白诗“二十三年折太多”。
“巴山楚水”代指被贬谪之地,“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多少艰辛,交代了贬谪地方之凄凉。“二十三年”概写自己被贬的时间之漫长,“弃置身”三个字,点明被放逐。写出了长期遭贬被朝廷冷落的坎坷遭遇,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悲凉。作者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4、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承接白诗的哪句话?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合作探究
明确:向秀作赋的典故和王质烂柯的典故。
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
“怀旧”句表达了对受迫害的故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悼念之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悲痛怅惘的心情。
5、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描写了怎样的现状?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合作探究
(1)此联针对白诗的哪两句话而言?
明确: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2)“沉舟”和“病树”指什么呢?
明确: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6、如何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这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明确:作者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表现出开朗、豁达、乐观、坦荡的气魄和襟怀。
(4)此联被后人赋予的哲理意义是什么?
明确:坎坷是暂时的,光明和希望必将到来,新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
合作探究
6、如何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合作探究
7、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
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以“沉舟”和“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而“千帆”“万木”比喻在诗人被贬他乡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两句本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在客观上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合作探究
明确:末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白诗首联,同时与友人共勉,体现出作者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长精神”三个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和乐观的精神。
8、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有什么作用?
9、本诗各联各写了什么?
首联:抒情——凄凉、弃置——辛酸愤懑
颔联:用典——向秀作赋、王质烂柯——悲痛感叹
颈联:比喻——沉舟、病树——开朗豁达
尾联:点题——歌一曲、长精神——坚忍不拔
合作探究
这首诗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诗歌主旨
拓展延伸
1、如何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的现实意义?
示例一:作者将自己喻为“沉舟”“病树”,但依然可以用欣慰的眼光去看待“千帆”与“万木”,这是一种很难得的积极心态,对我们现代也有很现实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或许由于年龄、或许由于能力等等的原因,在事业上不能有太高的成就了,在社会上不能起先锋作用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多见的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态呢?不管当事人愿不愿意承认,多多少少都希望别人干的不如自己,干砸点什么,以此来向领导、向社会说明:没有我不行!自己已经是“病树”了,也希望别人比
自己更“病”!而作者却能够克服自己这种狭隘的心胸,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从自己这艘“沉舟”身边迅速掠过的“千帆”,在自己这棵“病树”前面生长得郁郁葱葱的“万木”,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高度,欣然接受自己的命运。
拓展延伸
示例二:感悟此诗句还可以从两个角度切入,着眼于“万木春”“千帆过”,就能认识到事业的发展,社会的前进,绝不会因困难、挫折而止步不前,以四化大业为例,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尽管也有失误、波折,但总的形势令人欢欣鼓舞。
示例三:如果从“病树”“沉船”的角度切入,也能给人深刻的启示,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失误和教训:要找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认真分析,加以总结,更要认识到,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危害,小的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力求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1、如何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的现实意义?
拓展延伸
2、古诗中还有哪些句子富有哲理?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层层递进,结构严谨。
首联写诗人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文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颔联通过写向秀悼念嵇康的典故及王质回乡竟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宕开一笔,借自然景物暗示社会发展,由沉郁伤感的心境为慷慨激昂的气概。尾联笔锋陡转,答谢友人并与其共勉,表现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全诗层层深入,言简意深。
写作特色
2.用典恰当,寓理深刻。
颔联引用历史典故自然贴切,借向秀、王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悲痛心情和对岁月蹉跎的感慨,含义十分丰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将人生哲理寓于自然景物中,表明诗人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
写作特色
课堂检测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樽(zūn)
投箸(zhù)
B.烂柯人(kē)
侧畔(bàn)
C.
冰塞川(
sài
)
闻笛赋(
fù
)
D.长精神(
cháng
)
怀旧(
huái
)
【点拨】B.畔—pàn。C.塞—sè。
D.长—zhǎng。
A
课堂检测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
(朝代)诗人
创作的一首
(体裁)。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
,
。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
。
唐代
刘禹锡
七言律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课堂检测
5.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①
。颔联中使用“闻笛赋”和②
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7.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
/
以诗为赠(回赠)
烂柯人(王质烂柯)
6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课堂检测
8.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B
课堂检测
9.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凄凉地”一词富有感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
B.诗的颈联富有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C.“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含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D
课堂检测
(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
(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联:回顾贬谪生活
坚定乐观
豁达进取
颔联:感慨世事变迁
颈联:预示发展前景
尾联:与友乐观共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同步练习(含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金樽(zūn)
投箸(zhù)
B.烂柯人(kē)
侧畔(bàn)
C.
冰塞川(
sài
)
闻笛赋(
fù
)
D.长精神(
cháng
)
怀旧(
huái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________________
(4)翻似:_________________。
翻:____________________。
(5)侧畔: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歌一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长(zhǎng)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
长: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
(朝代)诗人
创作的一首
(体裁)。
4.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
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
,
。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
。
7.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①
。颔联中使用“闻笛赋”和②
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8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9.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10.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11.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凄凉地”一词富有感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
B.诗的颈联富有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C.“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含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了作者被贬滴的地点和时间,突出了经历坎坷。
B.颁联引用两个典故借以表达物是人非而生出悲凉之情。
C.颈联采用对偶句,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
D.尾联表达出在听了白居易的唱歌后,对生活更加乐观。
13.下列对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句是诗人诉说自己谪居荒僻之地,不受重用时间之长久,慨叹仕途的坎坷。
B.“到乡翻似烂柯人”以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出世态变迁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对仕途浮沉满心惆怅的同时也表达出洞彻世事、达观而豁达的胸襟。
D.整首诗的基调十分沉郁,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后的无限心酸,以及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1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无比心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颔联写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乡,人事全非,心里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C.颈联用“沉舟、病树”为反衬,表现了诗人感慨年华已逝的悲伤。
D.尾联中点明了酬赠题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16.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1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1、A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
(2)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
(3)到:到达。
(4)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5)侧畔:旁边。
(6)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7)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3、唐代
刘禹锡
七言律诗
4.
凄凉地,弃置身
5、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6、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7、以诗为赠(回赠)
烂柯人(王质烂柯)
8、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9、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10、B
11、D
12.D
13.D
14.C
15.(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
(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16.
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17.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表达了因贬居而产生的抑郁不平的心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