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课题 第三章 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第 1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以新课程标准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采用通俗易懂的图片及视频欣赏形式,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地理,运用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开展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实践活动。
本节是对课标中海洋知识部分的拓展,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如何正确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是如何保护和利用海洋。
学情分析
对小学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经过几个月的初中学习,已经慢慢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能力的问题。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图片,主要采取看图片、录像、提问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图片,有利于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
三维
教学
目标
通过阅读各类图片和资料,掌握海洋资源的种类,认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和探究学习,掌握如何正确地开发利用海洋。让学生认标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树立强烈的海洋权益意识和海洋保护意识。
重点、 难点 1. 海洋资源的种类
2. 海洋资源的保护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联系时事政治、联系实际生活、小组合作探究、读图设问法、创设情境法
自主探究活动是新课程理念创造下的一种很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展都有着积极有益的促进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的成了学习的主人,每个孩子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焕发了课堂的生命力。
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它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特别是合作、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小组学习中,有许多环节都要求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教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
一、通过播放电影《美人鱼》短片视频来创设情景导入本节课内容。(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引起思考。齐读学习目标。)
二、探索海洋
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海陆面积的比例图;
2.展示“蛟龙号”的图片,提出疑问;
3.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加深了解对海洋的探测;
4.告知学生阅读课本的材料,知道探索海
洋的历史。
5.播放各种海洋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独
立思考海洋的美称。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观看视频,阅读材料知道人类探索海洋的历史。观察丰富多彩的图片,思考海洋的美称。
三、关注海洋
1.播放“习近平主席讲话”的新闻;提出问题,“如何进行海洋强国”,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2.播放海底隧道的图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填海造陆的利与弊。
3.小海豚不舒服了,播放受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活动:看视频,思考问题:海洋的重要性。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自由讨论。通过看图片,自己总结出哪些人类活动带来了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四、保护海洋
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材料,知道我们保护
海洋的法律法规。
2.让学生写一则保护海洋的宣传标语。
学生活动: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自由讨论,思考并回答我们要如何保护海洋资源。
四、总结新课
1.学生总结新课
2.教师总结新课:我知道了什么,我学到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教师倾听学生的体会和感受,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布置课后练习 利用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认知程
度。
2.视频的播放也起到情感渗透的作用。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读图、析图的能力。
1.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体
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读图、析图的能力。
2.让学生加入保护的行列来,保护海洋。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巩固新知识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
一、探索海洋
1.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史
2.丰富的海洋资源
二、关注海洋
1.海洋开发问题
2.海洋生态破坏与污染问题
三、保护海洋
1.措施
2.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发展
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从了美丽的海底世界引出丰富的海洋资源,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海洋资源及海洋污染的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习题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填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