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在《茉莉花》一课的教学设计中,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向学生展示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音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全体学生在美的音乐,美的画面中领悟到民歌《茉莉花》的魅力,并能准确的创造性的表现音乐美。
教学内容分析:
“弘扬民族音乐”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的教学内容以江苏民间音乐《茉莉花》为主题,向学生展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独特的,丰富多样的色彩与风貌,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整个教学内容分三大块:
1、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让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细腻优美的风格。
2、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演唱风格,不同演奏形式的《茉莉花》,充分感受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带给人们的不同艺术享受,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3、创造性的表现歌曲《茉莉花》,让学生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歌曲,进一步感受江南音乐的独特韵味和迷人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不通版本的《茉莉花》,了解有关茉莉花的内容,尤其是它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
2、体验歌曲表达的深刻内涵,比较不同版本《茉莉花》之间的异同,尝试熟悉歌曲旋律。
3、通过不同形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歌唱歌曲的能力。
难点:运用不同形式完整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课件 电子琴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老师事先在教室内喷上茉莉花味空气清新剂。)
1、导入:同学们,早上好!今天孙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件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如果想知道的话请闭上眼睛.
(师现场表演钢琴弹奏《茉莉花》)
2、老师的礼物你们喜欢吗? 有谁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
你们见过茉莉花吗?茉莉花长的什么样子?(播放《茉莉花》画面)学生看茉莉花图片,从外形、香味等各方面来讨论,学生观看后自由发言。
3.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欣赏音乐的要素(情绪、速度等)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这首《茉莉花》
二、对比聆听、合作赏析
1、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
茉莉花洁白、芬芳,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为了表达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在民间传唱着许多赞美茉莉花的小曲,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茉莉花的曲子。
(1)欣赏江苏原版《茉莉花》
A、完整欣赏歌曲
设问:注意歌曲歌词,歌词怎么样描写茉莉花?
B 、介绍江苏民歌历史:这首歌是江苏著名的民歌《茉莉花》,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大概是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江苏地区广泛传唱,清朝时期定名为《茉莉花》。
C、学生再次听赏第一段,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尝试画旋律线
(2 )欣赏新版歌曲《茉莉花》
导语:民歌总是在人们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茉莉花小巧玲珑,以它名字命名的歌曲在经过多年的传唱之后,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短小精致,也更加易学易唱。可以说就是几岁的孩童也时常将它挂在嘴边。(播放新版《茉莉花》
A完整欣赏歌曲。设问:这两首《茉莉花》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从节奏、旋律等各方面)
B 学生讨论回答
第一首《茉莉花》节奏较为稀疏,速度较慢,因此更为平缓;而第二首《茉莉花》节奏较为紧密,速度较快,因此显得更为流畅,并且第二首的风格更为民族一些,而第一首则是在第二首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流行音乐的因素。
C 总结:茉莉花在我国历史悠久,这首新版江苏民歌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护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既积极健康,又储蓄柔美。
2、欣赏其他地区的茉莉花
师:除了江苏以外,我国还有很多的省市流传着具有自己省份特征的《茉莉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东北民歌《茉莉花》。你们来听一听这首《茉莉花》又有什么特点?
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片段
A、提问:东北民歌和江苏民歌有什么不同之处啊?
引导学生从情绪、旋律特点进行分析
B、小组讨论交流分析
分四人小组讨论从其他的音乐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并填写分析单后进行汇报。
三、延伸欣赏、相关文化
1.欣赏女子十二月坊演奏的器乐曲、童声合唱曲、流行歌曲不同的版本,让学生在反复聆听欣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和同一首歌曲的不同版本所带来的音乐的各具魅力的表现力,充分领悟音乐的魅力。
2.欣赏蔡琴演唱的《茉莉花》,充分感受流行音乐的魅力,极具动感。
3、讲述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朵》故事。
除了江苏、东北、河北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以外,我国还包括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市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但由于江苏民歌《茉莉花》其旋律婉转、优美,很生动的表现了茉莉花的特点,因此这首《茉莉花》早在18—19世纪享誉全世界。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多特》中就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为主题再现了神秘而美丽的中国。
说到《图兰多特》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大家听过歌剧吗?能听懂吗?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特》描写的是中国元朝时候的故事,并且又是以《茉莉花》为主题音乐,于是就有了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与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合作在紫禁城的演出。当时的票价被卖到了¥5000—6000元。但是,当正式进入到演出以后,由于歌剧全都使用意大利原文演唱,因此,绝大多数的观众听不懂。而且演出长达两个多小时,大家都有些昏昏欲睡了。当歌剧进行到最后,响起了大家熟悉的《茉莉花》的主旋律的时候,全场观众情不自禁的音乐一起唱了起来,并且报以热烈的掌声久久不能停息。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西方人对中国民歌的热爱和理解,也充分说明了音乐是无国界的。
3、下面,老师给大家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假如你是一名导演,你如何将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用几分钟的时间表现出来? (生讨论,回答。)
我们来看看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仅用了8分钟,选用了哪些内容来将中国几千年文化展现在世界面前的? 视频:中国八分钟
师小结:民乐、武术、京剧、以及被誉为“第二国歌”的《茉莉花》
五、总结
一首江苏民歌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能打动各个国家不同肤色人们的心?那是因为透过优美婉转的旋律,洋溢的是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本质。民歌《茉莉花》已成为中国人民和平友好的象征。《茉莉花》既是中国的,又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在《茉莉花》婉转、优美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本课反思:本课设计以一首家喻户晓歌曲《茉莉花》贯穿始终。备课时,我发现,要把不同形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详细地介绍给学生,还要使他们对于江苏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茉莉花》等诸多曲调和风格都要有所感知,同时了解一定的人文知识。那是有一定难度的。
为了使这节课目标的达成,上课前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收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或先了解一下学生已积累的生活经验及实践活动,那么就成了教学的铺垫,学生建立了对茉莉花的初步感知。在结束部分用金色大厅里我们都能听见《茉莉花》熟悉优美的旋律。学生亲身感受中华民族的音乐登上了世界的舞台,古老而文明的中国走向世界,清音雅韵的茉莉花不仅散发中国人真诚善良的本质,还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音乐财富。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产生了兴趣,兴趣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学生有了音乐学习的兴趣,音乐课对他们而言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美的享受。为这堂课推出了一个高潮。
这节课我精心设计好每个教学细节,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听觉器官、视觉器官,让学生们喜爱民族歌曲《茉莉花》使他们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