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导学案设计
课 题 将相和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授 课 人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内容,感受、归纳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3、领悟并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 点 学习课文内容, 感受、归纳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难 点 领悟并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练习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环 节 (时间分配) 教 学 过 程
自 学
测
试 3 1、这个故事发生在___时候,课文由 、 、 三个小故事组成。
2、说说课题的读音及意思。
导学(自主 合作 探究 ) 26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璧归赵”
要求:快速默读课文1--10自然段(出示课件)
1、“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 ) 结果是( )(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
2、用 画出描写蔺相如语言的句子;
3、用 ﹏﹏画出描写蔺相如行动的句子;
4、用 标出描写蔺相如神态的词语;
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
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三、小组合作学习。
1读第三小故事,回答问题:
(1)“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2)蔺相如对廉颇的傲慢无礼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找出描写蔺相如语言、行动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对这些话的理解,并从中反映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4)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
四、思考:“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
导学(自主 合作 探究 ) 3 么联系?
回归全文,总结提高
三个小故事
关键字
故事的
前因
故事的
经过
故事的
结果
描写人物运用的方法
从中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共同点
蔺相如
廉颇
爱
国
完璧
归赵
骗
秦王
骗璧
勇斗
秦王
完璧
归赵
语言
动作
神态
机智勇敢
足智多谋
做事果断
不畏强暴
维护国家尊严
诚恳坦率
勇于改过顾全大局
渑池
之会
逼
侮辱
赵王
逼秦
王击
立功
封卿
语言
动作
勇敢
随机应变
负荆
请罪
避
心生
怨恨
回避
廉颇
负荆
请罪
语言
动作
顾全大局
胸怀宽广
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 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 的起因,合起来,构成了“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顺序不能颠倒。
课 堂
测
评 8 1、说一说:学了《将相和》这篇课文后,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2、演一演:假设廉颇居功自傲,对蔺相如怀恨在心,你针对这一情况,蔺相如如何“劝说”?
3、记一记:积累关于宽容、团结、爱国的名人名言。
4、写一写(课外练笔)
预 习
提
纲 预习《草船借箭》
1、自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能够读准“调度、擂鼓”等容易读错的词,能正确书写“妒忌”等容易写错的词。
2、自由读课文,并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通过刚才的读,你知道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这些人物中,你最欣赏谁? 为什么? 把你认为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