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回忆我的母亲》同步检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回忆我的母亲》同步检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7 17:5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回忆我的母亲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悲衰
劳碌
佃农(tián)
溺死(nì)
B.和睦
威协
妯娌(zhóu)
蛮横(héng)
C.管束
诉说
衙门(yá)
差役(chāi)
D.私塾
蔚勉
周济(jì)
不辍(zhu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朋友的误会,他百口莫辩,只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B.家庭条件不好,他为了供孩子上大学,不得不节衣缩食。
C.现在不少私企老板挖空心思让工人做得多,拿得少,真是为富不仁。
D.他作为劳动委员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却只在一旁任劳任怨。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6月8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
B.通过“车让人”活动的开展,使我市交通拥堵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C.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学习和正确使用汉字的热情。
D.辽宁男篮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是因为他们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结果。
4.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岳母刺字,孟母三迁,___________;乌鸦反哺,羔羊跪乳,___________;游子远行,万水千山,___________。伟大的母爱,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中,激励一生,相伴终生。
①恩情似海,永铭心间
②母爱如山,亘古不变
③慈母心牵,春晖延绵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5.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
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材料三:下面图片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矩。
(1)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请写出两种。
【扬家风】
(2)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上联:长辈言传________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振_________
二、课内精读
阅读“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完成后面的题目。
6.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答:
7.选文第一、二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答:
8.“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能不能改为“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为什么?
答:
9.“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
三、拓展阅读
晒书
贺宽叶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1000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年4月16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1992年6月2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嘁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yīn)氳(yūn)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于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10.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回乡看到母亲晒书→___________→“我”与母亲读“小记”→
___________
11.结合语境,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答:
(2)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答:
12.文章第②段中写道:“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答:
13.请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答:
14.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
答:
美文荐读
宗璞《我的母亲是春天》
答案解析:
1.C
解析:A.“衰”应写作“哀”,“佃”应读作“diàn”;B.“协”应写作“胁”,“横”应读作hèng”;D.“蔚”应写作“慰”,“辍”应读作“chuò”
2.D
解析:D.“任劳仼怨”指做專不辞辛劳,不怕别人埋怨,与句意不符,可换成“袖手旁观”
3.A
解析:B.缺主语,堋掉“通过”或“使”;C.搭配不当,把“增加”改为“増强”;D.句式杂糅,删掉“的结果”。
4.A
5.(1)①学习(记住)祖训;②向长辈(父母)学习;③遵守一些好规矩(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矩)。(2)身教家威6.①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②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7.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我”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我”对母亲的爱。
8.不能。原句用“能”“一定能”反复强调,强有力地表达自己无比坚定的信心,收束有力。改后句子中的“一定”度较轻,不足以表达自己的信心和决心。
9.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了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感情得到了升华,主题得到了深化。
10.回忆母亲重视读书(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母亲去世,“我”睹物思人
11.(1)“钻进”是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飄落在书页上的情态,细腻而富有情趣。(2)“抚摩”即抚摸、用手轻轻地摸。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人物的心理,表现“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12.写出了母亲因儿子热爱读书而感到无比骄做和自豪的心理。
13.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晒书时虽辛苦但内心充满愉悦的情态。探出来”是拟人手法,写出了“我”发现母亲长出白发时吃惊和担忧的心情。
14.详写这些事,回忆了书的来历,描述了“我”和母亲晒书时其乐融融的场景,突出文章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