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送东阳马生序
第三课时
明·宋濂
一词多义
冠
请
再
患
既加冠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男子20岁成年
天下第一
俯身倾耳以请
战则请从
请让我
请教
日再食
再而衰
两次
第二次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无冻馁之患
担忧
忧患
5.臭
古:
今:
气味
难闻的气味
1.走
古:
今:
跑
行
4.再
古:
今:
两次
一次又一次
3.汤
热水
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古:
今:
2.趋
古:
今:
快走、跑
表趋向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写自己少年时代读书求师两方面苦难。
第二部分(3):简述太学生生活上、学习上的优越条件。
第三部分(4):强调本文的写作目的,勉励马生努力学习。
1、 研读课文,分析文章内容和 作者思想。
初中语文
九上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任何成功来之不易,学习吃苦、勤奋、专心、谦虚的精神。
3、 拓展训练,加深文章理解;资料,丰富学生底蕴。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
嗜学
力学
苦学
勤学
求学态度
①致书之难
难
学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从师之劳
③奔走之苦
④生活之艰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俯身傾耳以请;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
思考与讨论(一)
作者在一二段中详细叙述了这些“为学之难”,并以“勤且艰”作结,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意在说明“勤奋”与“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才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作者:緼袍敝衣,
日仅再食
师生
态度
生活
情况
师:辞色严厉,
甚至叱咄
生:色愈恭,
礼愈至
同舍生:衣饰华美,
饮食鲜肥
对比鲜明,有说服力。
尊师重学
乐在学中
作 者 过 去 求 学 的 艰 难 ╱ ↓ ↓ ╲ 无书之难 无师之难 受冻之苦 生活之苦
书集于此 司博为师 裘葛之遗 廪稍之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 生 现 今 太 学 的 幸 福
对比
思考与讨论(二)
文章的第一、二段求学条件的艰辛和第三段求学条件的优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作者意在说明在艰难困苦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但处于优越条件下却有可能业不精、德不成,这根本原因在用心是否专一。实际就是说主观努力对于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
思考与讨论(三)
宋学士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是什么力量推动他的呢?
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
周国平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中说“人的内在精神追求甚于物质上的满足。”作者便是这样,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要我们保持着一种纯正的追求,就可以领略到学问的趣味,生活才更具价值。
读了《送东阳马生序》,联系一下生活实际,你有了一些什么想法或者疑惑?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初中语文
九上
质疑与探究
初中语文
九上
宋濂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身为当代的中学生,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的方式?
这是中国旧式教育中最普遍的现象。这里包含着尊师重教的积极因素,但也显得过于迂腐。学生完全可以与老师平等交流,各述己见,甚至可以展开激烈的讨论,因为没有圣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质疑示例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你知道哪些古人苦学成才的例子吗
西汉孙敬悬梁
匡衡凿壁借光
初中语文
九上
资料积累1:苦读的故事
囊萤映雪 (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
悬梁刺股 (孙敬和苏秦的学习故事,也
叫“头悬梁,锥刺股”)
凿壁偷光 (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韦编三绝 (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画荻教子 (欧阳修幼年受祖教的故事)
苦读的故事的运用示例
翻开历史画卷,不少仁人志士以勤奋为基石铺就成功之路:汉代苏秦以铁锥刺股,发奋不已;朱买臣(西汉)李密(隋代)负薪挂角,且行且读;路温舒(东晋)取水中蒲叶,抄录《尚书》;车胤孙康囊萤映雪,苦学不辍;祖逖呕心沥血,夜半闻鸡起舞;大学士宋濂一生勤且艰,终有所成;周恩来披肝沥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众多的光辉形象一直在劝勉我们要努力拼搏,刻苦奋进。
初中语文
九上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初中语文
九上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增广贤文》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三字经》
资料积累2: 劝学的诗句
拓展阅读
通过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我们懂得了读书应该勤奋、专一,《 黄生借书说》也向我们传达了读书“借读”的特殊道理。请借助注释,认真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非夫人 那人 之物而强 勉强 假 通“借” 焉,必虑 担心 人逼取,而惴惴 心中不安的样子 焉摩玩 玩弄,这里指读书 之不 已 停止,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 业已经为吾所有,必高 束 挂 焉,庋藏 guǐ,收藏 焉,曰“姑姑且俟 sì,等 异日 以后 观 看 ”云尔。
1、用自己的话概述文段对借书阅读的看法。
2、请在文中找出跟“不敢稍逾约”的借书心情类似的句子。
初中语文
九上
(1) 只有借来的书才能读好。
(书非借不能读也)
参考答案
(2)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总结课文
一、学习本文的启示
课文通过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求,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
二、立意与结构
文章中心是“劝学”,通篇围绕这一重点来写,开头提出“嗜学”,接着叙述“力学”,然后说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最后归结到学生“善学”,脉胳分明,前后呼应,有力表现了激励太学生学习的中心思想。
三、对比突出中心
初中语文
九上
课后作业
1、 尝试背诵全文。
2、 反思自己的学习,德是否成,业是否精,你对学习条件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有了怎样的认识?请相互交流,写一篇不少于三百字的读后随感。
初中语文
九上
全文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同伴互助疏通文意。
2、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行文思路;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3、整体感知文章基调,揣摩诵读技巧。
4、结合课文内容,懂得任何成功来之不易,学习吃苦、勤奋、专心、谦虚的精神。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初中语文
九上
2、了解赠序的文体特征。
3、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同伴互助疏通文意,朗读时正确把握停顿。
4、初步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后生勤奋学习。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初步分析巩固对文句的理解。
初中语文
九上
2、分析全文层次,比较作者与马生求学的情况,再次理解作者的情感脉络。
3、积累常见实词、古今异义字和通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