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课件 (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课件 (共4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8-28 15:3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制取氧气
九年级上册沪教版
一、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加热
KMnO4
K2MnO4
MnO2
O2
2、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塞棉花团。
3、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加热试管;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6、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来
。7、熄灭酒精灯。
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步骤
一、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加热
KMnO4
K2MnO4
MnO2
O2
2、实验装置:
复习: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重新燃烧起来,说明瓶中的气体是氧气。
实验步骤:
1、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把
(或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试管口略向下固定在铁架台上。
3、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
4、加热试管;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6、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来,熄灭酒精灯。
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步骤
实验步骤:
1、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把
(或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试管口略向下固定在铁架台上。
3、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
4、加热试管;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6、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来,熄灭酒精灯。
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步骤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如果燃烧得更旺的是氧气;马上熄灭的是氮气;与空气中一样的是空气。
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试管
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2、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实验现象:
未加入二氧化锰时:
加入二氧化锰时:
带火星木条不燃烧
带火星木条复燃
无氧气
有氧气
过氧化氢
水+氧气
二氧化锰
H2O2
H2O
O2
反应原理:
思考:1、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时,二氧化锰是不是一种反应物?
2、过氧化氢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它只是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出氧气的速度。
二氧化锰时该反应的催化剂,起了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作用:催化剂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反应原理: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
加热
三、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加热
KClO3
KCl
O2
KMnO4
K2MnO4
MnO2
O2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加热
过氧化氢
水+氧气
二氧化锰
分析下面三个反应的共同点: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AB
A+B
作业:完成课本P42本单元小结内容二、三填空。(可以就做在书上)
本课时内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项。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反应原理: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
加热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加热
KClO3
KCl
O2
KMnO4
K2MnO4
MnO2
O2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仪器安装原则:先左后右,先下后上。
氯酸钾+二氧化锰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把
(或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试管口略向下固定在铁架台上。
3、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
4、加热试管;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6、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来,熄灭酒精灯。
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步骤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氯酸钾加热制氧气
实验现象:
(1)集气瓶中的水排尽,里面充满了无色气体。
集气瓶里收满了氧气。
(2)带火星的木条重新燃烧。
氧气可以帮助燃烧,具有氧化性。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细看两幅图的区别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塞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思考:1、为了防止试管炸裂,要注意几个操作要点?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使其炸裂
防止水倒吸而炸裂试管。
②氧气收集好后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
思考:2、为了便于排出试管中的空气,胶塞中的导管能不能伸得太进去?
3、铁夹应夹在试管的哪个位置?
导管只应伸进胶塞一点(约0.5cm)
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才便于加热。
收集氧气的方法:
排水集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于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检验氧气的方法
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重新燃烧起来,说明瓶中的气体是氧气。
作业:课后练习与评价P18习题8
活动与探究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加热
KMnO4
K2MnO4
MnO2
O2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不漏气现象:
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试管口略向下固定在铁架台上。
高锰酸钾
②导管只应伸进胶塞一点(约0.5cm)以便于空气排出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炸裂
③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才便于加热。
④用外焰加热
棉花
3)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4)用外焰加热试管;
6)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来,熄灭酒精灯。
仪器的拆卸按安装的反方向进行。
①先将导管从水槽水拿出
②再熄灭酒精灯
或者将胶塞松开
收集好的氧气瓶正放在桌上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比空气重的气体
导管伸入瓶底,以便于瓶内空气排出
讨论:1、用固体加热制氧气的试管为什么要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回流而使试管炸裂。
2、为什么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3、怎么样给固定的试管加热?
先来回移动酒精灯给试管预热,再集中在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5、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为什么不宜立即收集?
因为试管中的空气未排干净。要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收集。
6、如果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导管会有什么后果?
水会倒吸造成试管炸裂。
4、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
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二、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
现象: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C
O2
CO2
2、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点燃
Fe
O2
Fe3O4

课题小结:
1、分解反应: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
水+氧气
二氧化锰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加热
3、催化剂:“一变二不变”。
阅读:课本P38资料
作业:1)课本P40习题1、2、3
2)课后练习与评价P17~18习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