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复习课件(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复习课件(5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8-28 18:0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复习课
物 质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
稀有气体
非金属
氧化物



拉瓦锡(1743—1794)
空气的发现史
空气
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现象:
结论: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O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化学方程式:
4P + 5O2 2P2O5
点燃
想一想: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镁呢?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答:不能。 原因是: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答: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小结:反应物是固体且能在空气中燃烧;并且不与氮气反应, 生成产物是固体.
镁也不行,因为能与氮气反应
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氧气(O2)
21%
氮气(N2) 78%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杂质
0.03%
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利用空气制造氮肥
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逐渐变软
保护空气
空气的污染:
你认为空气污染的危害有哪些?应怎样保护空气?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粉尘
有害气体:
SO2、NO2、CO
煤、石油燃烧
工厂废气
汽车尾气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的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护大气.
氧气的性质
用途:
物理性质:
无 无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固氧液氧都是 色的。
化学性质:
比较 的气体,能支持 ,是常用的氧化剂.
供给呼吸 和 支持燃烧
决定
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炼钢、气焊等
活泼
燃烧


略大
不易
淡蓝
氧气
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的现象
物质
现象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产生大量白烟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选择:碳、镁、磷、硫、铁、铝、填入相应的现象






A__________B_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_
E___________F_________
试 管
铁架台
洒精灯
导 管
集气瓶
水槽
二、实验室制氧的过程
1.仪器名称:
制取装置
收集装置
例题:指出下图中的四处错误
6、注意事项:
1、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铁夹应夹持在距管口1/3处。
3、药品应平铺或斜铺在试管底部。
4、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5、开始加热时不能立即收集。
6、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碳的单质
碳单质的
化学性质
金刚石
石墨
C60
稳定性
可燃性
还原性

碳 + 金属氧化物 金属单质 + 二氧化碳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C + O2
点燃
2CO
C + O2
点燃
CO2
C + 2CuO
高温
2Cu + CO2↑
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
装饰品、切割玻璃
用途
具有超导性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很软、导电能力强
无色透明、硬度高
物理性质
结构
C60
石墨
金刚石
防毒面具 竹炭鞋垫 炭雕
吸附毒气
除臭消湿
净化空气 装饰房间
随堂练习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澄清石灰水露置空气中会渐变浑浊,这说明了空气中含有   ;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了空气中
含有   。
N2
CO2
H2O
2、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 元素组成
的单质,其中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
的原因是 。

4、蜡烛含有的主要元素是碳和氢,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都是无色物质,然而,烛焰上方往往产生缕缕黑烟,黑烟的主要成分是 ,产生的原因是 ,这股黑烟能消除室内抽烟所产生的难闻的气味,说明了黑烟具有 性。
炭黑
蜡烛燃烧不完全或空气不充足
吸附
碳的氧化物
二氧化碳CO2
一氧化碳CO
一 氧 化 碳


用途: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有毒
做燃料和还原剂
可燃性
还原性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2CO+O2===2CO2
点燃
蓝色火焰
CO+CuO==Cu+CO2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法
性质
制法
用途:
物理
性质
在通常状况,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在极低的温度下,二氧化碳可变为无色液体或雪状固体(干冰)
化学
性质
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法
煅烧石灰石的方法
反应原理: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检验方法:
灭火、化工原料(制纯碱、汽水)、光合作用、
干冰作致冷剂和用于人工降雨等
二氧化碳
1、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 H2O H2CO3
3、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和水
CO2+Ca(OH)2 CaCO3↓+H2O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即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进行。
2、所采用的反应装置
3、收集装置及检验
选择试剂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能否产生该气体
4、产生气体尽量少混入杂质
3、操作简便,易于收集
2、原料易得,价格便宜
建议: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Na2CO3+2HCl==2NaCl+CO2 +H2O
CaCO3+2HCl==CaCl2+ CO2 +H2O
Na2CO3+H2SO4== Na2SO4 + CO2 +H2O
CaCO3+H2SO4== CaSO4 + CO2 +H2O
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 CO2 +H2O
1、药品及反应原理
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
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CO2↑
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往容器中加入大理石或石灰石
3、往容器中加入稀盐酸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几种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连接装置
从左往右、从下往上
实验顺序:
连:连接仪器
检:检查装置气密性
装:装药品(先固后液)
集:收集气体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浑浊
(利用二氧化碳不助燃)
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
3、CO2的检验
(1)检验产物
(2)验满:
CO2+Ca(OH)2=CaCO3↓+H2O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比较
无毒
剧毒
有无毒性
CO CO2
相互转化
灭火、人工降雨、干冰致冷、温室肥料
气体燃料、
还原剂
主要用途
+4
+2
碳元素的化合价
能反应
不能反应
与石灰水的反应
能反应
不能反应
与水的反应
没有还原性
有还原性
还原性
一般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有可燃性
可燃性
化学性质
CO2
CO
氧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原理
装置
收集
检验
MnO2、双氧水
高锰酸钾
石灰石、稀盐酸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澄清石灰水
带火星的木条
二氧化碳的几种检验方法
1、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混浊;
(例如区别CO2和 HCl)
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色;
(例如区别CO2和 N2)
3、使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
(例如区别CO2、 O2和空气)
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 刷过石灰浆的墙日久变硬
B. 干冰致冷
C. 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 高温煅烧石灰石
CO2+Ca(OH)2=CaCO3↓+H2O
CO2+ H2O=H2CO3
高温
CaCO3 === CaO + CO2↑
固体CO2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是物理变化。
B
例题2:
如图所示,将H2、O2、CO2、CO分别装入四支试管中,然后倒立在水槽中,水面上升最高的是 ( )
A. 装H2的试管 B. 装O2的试管
C. 装CO2的试管 D. 装CO的试管
C
考查:气体的溶解性
例题3:
如图装置所示,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将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 ( )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C
例题4: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作用吸收CO2,通过__________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
2CO2+6H2==1( )+4H2O
(3)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C2H4
①、③
例题6:
在今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中,某学生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香烟燃烧是否有 气体生成。为了使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活塞应向 ______移动。
香烟
针管 活塞



----澄清石灰水
CO2

例题7:
我们的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在①氢气 ②石墨 ③干冰 ④酒精 ⑤食醋 ⑥纯碱⑦生石灰 中选用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属于未来新型能源的是 ;
可用于家庭清洗油污的是 ;
可用于厨房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
可用作某些食品干燥剂的是 ;
司机在驾车前饮用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是 。





例题8:
如图,某气体X可能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X气体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A、B两个洗气瓶,试回答:
(1)若A洗气瓶的质量增加,B洗气瓶的质量不变,则X气体是(填化学式,下同) ;
(2)若A洗气瓶的质量不变,B洗气瓶的质量增加,则X气体是 ;
(3)若A、B两个洗气瓶的质量都增加,则X气体可能是 。
H2
CO
CH4 、
H2和CO 、
CH4 和CO、
CH4 和H2、
CH4 和H2和CO。
例题9:
2001年11月,美军为打击躲藏在阿富汗山洞中的恐怖分子,使用了一种名为BLU-82的高效能燃料空气炸弹。这种炸弹爆炸时,除产生高温外,还可使山洞内氧气耗尽,是其中所有生物窒息死亡而山洞不致完全崩塌,以便后续部队进入山洞鉴别死者身份。燃料空气炸弹的主装药之一是环氧乙烷( ),它的化学式可写作   ,爆炸时,环氧乙烷先呈雾状分散在空气中,然后燃爆,反应的生成物为    、   、   。该炸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2H4O +5O2 点燃4CO2+ 4H2O
C2H4O
CO CO2 H2O
例题10: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和解答


1、通直流电
在两极上出现气泡,负极上的气体体积︰正极上气体体积=2 ︰1
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上的气体
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3、用燃烧的木条去检验负极上的气体
气体燃烧,有蓝色火焰,烧杯壁上有水珠。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通电
重新组合
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从上述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
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在化学变化过程 中分子可以分成更小的原子。
5、在化学变化过程 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氧分子
氢分子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1、加絮凝剂:加入明矾,吸附悬浮杂质。
2、沉淀池:使不溶性杂质沉降下来。
3、过滤池:除去不溶性杂质。
4、吸附池: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吸附掉一些
可溶性杂质、臭味等。(物理变化)
5、消毒:加入消毒剂,杀死残存的细菌,多是
用强氧化剂对水中的有害物质氧化处
理。(化学变化)
一、水的净化方法
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___紧贴___内壁;
二低: ___边缘低于___口,
___低于___边缘;
三靠: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紧靠
______ ,
玻璃棒紧靠___滤纸,
漏斗下端紧靠___内壁;
一、水的净化方法
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紧靠
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⑴滤纸破损
⑵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
⑶仪器不干净
通过过滤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区别(检验)软水和硬水的方法:
区别(检验)软水和硬水的方法
①用肥皂水法:将肥皂水分别加到盛有软硬水的烧杯中,搅拌,出现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则为硬水。
②加热煮沸法:将软硬水分别放入烧杯中,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冷却后,观察杯底白色沉淀情况,白色沉淀多的为硬水。
水体污染
指大量_____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______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水体污染
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请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