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知识能力全练
知识点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实验室有一瓶未贴标签的无色气体,同学们怀疑是二氧化碳气体,于是,小丽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这一环节属于(
)
A.作出猜想
B.设计方案
C.实验验证
D.得出结论
2.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2s后取出,能观察到火柴梗(
)
A.均匀地被烧黑
B.与火焰最外层接触的部分被烧黑
C.与火焰中间接触的部分被烧黑
D.与火焰最内层接触的部分被烧黑
3.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
C.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4.请结合你对蜡烛及其燃烧的认识,将相关内容填入下图中。
5.某小组同学进行了有关蜡烛成分测定的实验,请你填写下列空白。
知识点二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6在“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
结论
A.
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
B.
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高
C.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D.
集气瓶正放
呼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7某同学要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该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①向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
②向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
③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
④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⑤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
该同学记录了以下实验现象:
A.燃着的小木条火焰变小直至熄灭;
B.澄清石灰水无变化;
C.玻璃片上有小水珠;
D.燃着的小木条火焰无变化;
E.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实验报告,找出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的对应关系(将实验现象的序号填在对应的空格内),并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②
③
④
⑤
中考实战演练
8.(2020甘肃兰州外国语学校第一次月考,3,★☆☆)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
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石灰水鉴定一下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
9.(2019广东清远一中单元测试,2,★☆☆)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
A.实验
B.测量
C.推理
D.理论
中考能力提升训练
10.(2019山东聊城中考,3,★☆☆)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11.(2019四川攀枝花中考,4,★☆☆)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
)
A.稀有气体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12.(2016山东滨州中考,10,★★☆)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核心素养全练
13.认真阅读图1-2-2,判断下列过程中各部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1)①中A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上所述,判断物质变化的唯一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蜡烛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进行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验证假设______(填序号),但这
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把一块干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1-2-3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打开________(填“活塞A”或“活塞B”,下同),关闭________________。
(2)人呼气时,应打开________,关闭________,此时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I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答案
1.C【向未知气体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是进行实验,属于实验验证,故选C。】
2.B【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温度最高,故火柴梗与火焰最外层接触的部分被烧黑。】
3.D【蜡烛燃烧时,产生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A、B、C选项均正确。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故D选项错误。】
4.答案
①气
②小
③小
④外
⑤高
⑥内
⑦焰心
⑧低
⑨水和二氧化碳
解析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由里到外分别是焰心、内焰和外焰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火焰是石蜡蒸气燃烧的现象;石蜡呈固态,其硬度较小,密度比水小,蜡烛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答案
水澄清石灰水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析燃烧后烧杯内壁有小液滴,说明产物中有水;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故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有二氧化碳生成,则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A【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均不复燃,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A错;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高,B正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C正确;集气瓶正放,说明呼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D正确】
7.答案
解析
此题为实验探究题,先根据实验操作找出对应的实验现象,再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得出实验结论。
8.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小红建议用石灰水鉴定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属于设计实验,故选C】
9.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故选A】
10.B【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或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假设,故选B】
11.B【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氧气,故选B。】
12.D【A项属于结论,错误;B项、C项属于解释原因,错误;D项属于设计实验方案,故选D】
13.答案(1)物理变化在水烧开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
(2)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燃烧放出热量使蜡烛熔化
(3)物理变化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解析(1)①中A处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B处木柴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2)②中蜡烛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燃烧属于化学变化。(3)灯泡发光属于物理变化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判断物质变化的唯一依据是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14.答案(1)A
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水蒸气
(3)C
A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1)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可判断假设A是否成立,但不能在吹灭蜡烛后“立即”实验,因为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没完全散去。(2)通过实验现象说明假设B不成立。(3)石蜡小颗粒具有可燃性,若白烟能被点燃,则为假设C提供了证据
15.答案
(1)活塞A
活塞B
(2)活塞B
活塞A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与创新能力。要证实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需要将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除去,然后检验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因此,人吸气时,应打开活塞A,关闭活塞B;人呼气时,应打开活塞B,关闭活塞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