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 北师大版(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 北师大版(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27 11:44:10

文档简介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
体会认识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于是教科书结合“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从几何的角度探究“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引入比,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然后用定义的方式引入比的数学意义,即:两个数相除又叫这两个数的比。而比值(分数)是比的量化,因此比的定义就揭示了除法、分数、比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相似照片”、“全班同学男女生人数”“蒸包子”等素材,设计了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三、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四、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
1、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看,图片里的人是谁?
老师将淘气的这张图片进行了调整,变成了四张。
师:观察,这几张照片有什么特点?
(两名学生汇报)
生1:都是长方形,有大有小。
生2:有的跟淘气相像,有的不像。
师: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
生:图B、D
师:都同意吗?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到前面指着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图片像还是不像,会与长方形图片的什么有关系呢?(教师板书:长、宽)
2、探究图片长与宽的关系
师:那么像的图片,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不像的图片长和宽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下。为了方便,我们把这些图片放在格子图中,一个小格代表1。请同学们借助数学书附页中的图2进行研究,并把研究过程和发现填在作业单上。
(1)数一数,数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2)算一算,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3)说一说,你认为图形相像的原因是什么。
长方形


长是宽的几倍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A
B
C
D
E
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同学分享一下。
小组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图A、B、D的长÷宽都等于1.5,宽÷长都等于2/3所以他们三张图片很像。(教师板书)
小结:照片相像原因是一张照片自身长除以宽的倍数相等。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引导学生思考:图A是怎么变成图B和图D的呢?(让学生体会是将图A的长与宽同时缩小到原来的二分之一,就是图B;是把图A的长与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图D。)
小结:
照片相像原因:两张照片长除以长的倍数等于宽除以宽的倍数。
这是将这几个图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图A的长和宽进行比较的。
师总结: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这样像这样对两个数进行比较的问题,只要你细心的比一比就能找到答案。
(二)认识比,理解比的意义。
师:(手指黑板)
“像上面那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小知识:
17世纪,著名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因为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所以比号与除号有一种亲缘关系,而比号与除号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的小横线去掉,于是“∶”就成为了现在的比号。
师:什么叫作比?(学生汇报)
师:6÷4还可以写作6:4,3÷2也就是3:2,12÷8也就是12:8。
师:那么关于比,我们还将学习它的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打开书
自学第三模块的“认一认”。
(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师:比值是怎么求呢?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6:4=6÷4=6/4=1.5)
师:你能结合图A说一说6:4的含义吗。
(图A的长与宽的比是6:4,比值是1.5,长是6个格,宽就应该是4个格)
师:结合图B说一说3:2的含义。12:8呢?
教师小结:也就是说只有将这个图A的长与宽按照一定的比进行放大和缩小,使这个图片的长与宽的比值始终是1.5,才能使图片不变形。
(三)走进生活,感受比。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吗?
1、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感受一下生活中的比。
学生自由发言,如:糖水、盐水、做饭、身体中、同学中……等(言之有理即可)
注意:特殊的“比”(比赛中的比与今天所学的比的区别)
小知识: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实时小结,概括引题(指出两种量的比较关系,相差关系和相除关系;相除关系才是比)
2、你能说一个用“3:4”表示的情境吗?
(四)学以致用,感悟比之美
小试牛刀:
1.六(1)班共用70名同学,其中男生39人,女生31人。
你能写出比吗?
2.蒸包子用的面,可以用面粉1000g,
水500g,干酵母4汤匙(10g),白
糖10g和成。

写出面粉和水的质量比。

再写出两个比。
拓展提升:







1、婴儿的头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4。
2、成年人的头长与身高的比约是1:7。
3、两手平伸的长度和自己身高的比约是1:1。
4、握紧拳头,绕拳头一周的长和自己脚长的比约是1:1。
5、人的心脏与拳头的比约是1:1。
6、成年人腿长与头长的比约是4:1。
7、成年男子的肩宽与头长的比约是2:1。
黄金分割比
(五)小结归纳,总结收获
1、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什么?
六、布置作业
1、课本第71页,实践活动:量一量,找出你身体上的
“比”。
2、利用黄金比,给你的妈妈设计一双合适高度的高跟鞋。
七、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A
6:4=6÷4=6/4=1.5
B
3:2=3÷2=3/2=1.5
D
12:8=12÷8=12/8=1.5
八、教学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我把目光投给了每一个学生,我的课堂,学生才是主体,老师只是在助力学生成长。因此,在课堂中我给予学生更多说和动手的机会,比如在本节课中,首先给予孩子独自探索照片中的学问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建立在自己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这样每个学生在讨论的时候才会有的说,才会更好的参与其中,发挥讨论的价值,有了预习做铺垫,陈坤等同学都说的都头头是道。其次给予学生充分说的机会,多找一找生活中的比,我们学校足球特色,小队员在辨析常见的球赛中的比和数学学习中的比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上一个新的高度,发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举例信手拈来,我尝试提问不太大胆发言的学生,并对他的发言给予鼓励,课后我发现学生都能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比的存在,并且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最后课外延伸,人身体中有趣的比,黄金分割比等知识的拓展,让所有学生感受比之美,并利用黄金分割比给自己的妈妈设计一双最美的高跟鞋,学生们津津乐道,学数学还可以给妈妈最美的礼物,学数学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生活,在生活中用数学。但是美中不足,对于习题的把握不够,本以为都是生活中的例子,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包子和面中的比缺乏更实际的引导,学生说了很多的比,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哪些是最有用最有价值的缺乏引导。《生活中的比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教材P69和P70练一练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4、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用具:俄罗斯套娃,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生于情,导入引学
故作神秘状,(提袋子)举起,这是什么?(俄罗斯套娃),是一个吗?(很多个),摆一摆。不关注颜色和花纹,你看到了什么?引出(套娃虽然大小不一样,但形状相同。(一样的)。
同学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从生活的角度观察到。今天我们站在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眼光又能看到什么?(直接说)这就我我们今天学习是“生活中的比”有关,引出这就和今天要研究的“生活中的比”相关。(板书课题)
二、对比质疑
猜测归因
我给这个套娃制作了几张照片。
仔细观察上面的图片,那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
生:图B、图D和图A比较像。
生:图C、图E不像。(图)
还是和生活的角度观察的?猜想:你觉得像与不像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会不会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呢?
三、深入对话
探究成因
探究上面这些图片的长和宽什么关系?
请大家再次聚焦到与图A像的这些图片,这和图片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利用题单一起研究。
学生尝试独立探究,写好后再与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教师巡视,选取有代表性的题单,请小组学生汇报。
先研究像的原因,引导得出:它们的长除以宽(或者宽除以长)或者长除以长,宽除以宽所得的商相同。
我们的结论是:“图形长和宽的倍数都相等,所以他们像”
这三个图形的长都是宽的1.5倍……
图D的长是图A长的2倍,图D的长宽是图A宽的2倍。
那和A不像的照片,又是为什么?
生用同样的方法验证。
AE、DE……
总结不像的原因。
四、积淀方法
自学提升
刚才我们从除法、倍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出照片像与不像,像上面那样6÷4也叫6:4,
3÷2也叫3:2,关于比的知识,自学,生勾画。
学生汇报,师相应板书。
像上面那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结合图A说6:4的含义
图A的长和宽的比:6:4,长是6个方格,宽是4个方格,长是宽的1.5倍。……
17世纪,著名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因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所以比号与除号有一种亲缘关系,而比号与除号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的小横线去掉,于是“∶”就成为了现在比号。
五、回头再看
绽放“数”美
回头:(1)因为比值一样,才相象。(2)比值不同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联系生活,师先举例子)
你能说一个用3:4表示的情境吗?
比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来看看这里的比。
结束:欣赏生活中的比
师PPT展示生活中的比,如黄金比等。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
A、B、D像
6

4=
6
÷
4
=
1.5
6

3=
6
÷
3
=
2
3

2=
3
÷
2
=
1.5
4
:2=
4
÷
2
=
2








像上面那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附:人




的比
1、婴儿的头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4。
2、成年人的头长与身高的比约是1:7。
3、两手平伸的长度和自己身高的比约是1:1
4、握紧拳头,绕拳头一周的长和自己脚长的比约是1:1
5、人的心脏与拳头的比约是1:1
6、成年人腿长与头长的比约是4:1
7、成年男子的肩宽与头长的比约是2:1
介绍:
17世纪,著名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因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所以比号与除号有一种亲缘关系,而比号与除号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的小横线去掉,于是“∶”就成为了现在比号。《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
1、比的意义,正确读写比。
2、比各部分名称,求比值。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区分“比”的两种情况——相差与倍数关系。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情境图(1)谁的速度快?
速度快实际上就是看路程与时间的比哪个比值大。
2、出示情境图(2)哪家的苹果便宜?
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设计意图:对于求速度和单价,是为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感受不同类量间相除的关系。)
师小结:对于两个量进行比较的情形很多,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比”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受图形相似问题。
出示四张不同的照片,与原图对比哪张像原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观察与交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探索长宽之间的倍数关系。
师:这些图片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照片相像的原因:
A、
将图A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得到图B;
??B、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5倍,宽扩大为原来的4倍,得到图C;
??C、将图A的长缩小为原来的1/2,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D;
??D、将图A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E。?
师小结:使照片与原图相像,应符合什么条件?通过计算单张照片长与宽之间的倍数关系,我们发现了相像照片之间的共同点,就是同类量之间的相除关系。
(设计意图:对于照片为什么相像,学生没有已经的经验,通过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思考,探究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存在的固定倍数关系,加以引导,使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初步获得“比”的一些体验。)
(三)自学比的知识。
1、引出比:两个数相除又叫这两个数的比。(板书)
(设计意图:从解决问题,到发现算式的相同点,再到用比来说两个量之间相除的关系,抽象出比的概念。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交流、表达等丰富的活动,从具体到抽象认知了比。)
2、学生自学并?汇报比的读法和写法。
3、?学生自学并交流比的各部分名称。
4、比与比值的区别及计算比值方法。前项/后项=比值
(设计意图:比的读法、写法、各部分名称完全交给学生阅读自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汇报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由此引发了知识结构的重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建构了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
(
)。
2、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
),
3、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
)。
(二)辨一辨:
1、3
:
5可以写成3∕5,读作“3比5”。


2、比的后项都可以是任何一个自然数。


3、比值可以用分数表示,不可以用小数表示。(

4、
7千克
:16
千克

7∕16
千克



5、小明看一本书用1小时,小东看同一本书用43分钟,小明和小东所用时间比是1
:43。


(三)算一算:
1、把下面各比按指定的要求改写成另一种形式。
2
:
9
=
2÷(

a
:
4
=
(
)
÷4
=
(
)
/
4
2、说出下面比的前项和后项,并求出比值。
4分米
:
20
厘米
3、打一篇文章,小丽用了
3
小时,小红只用了
2

时,问小丽和小红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四)想一想:
1、一杯盐水,盐占盐水的1/10,盐和水的比是多少?
2、白菜和芹菜的单价比是3
:7,而数量比是
5:4,那么白菜和芹菜的总价比是多少?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通过学生不同形式的练习进一步理解比的含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一个思考题,更是把学生思维引入纵深,留下回味思考的空间,达到课止思不止的效果。)
四、总结全课。
1、找一找:生活中的比。(生回答)
2、想一想:比赛中的2:0是比吗?
(不是,是相差2分,而不是相除的关系。)
3、师提问: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4、师总结:儿童巩固知识。
比的意义很重要,记忆方法有诀窍。
两数相除即为比,除号变点挺奇妙。
前项后项和比值,位置顺序不能调。
分数、除法、比相联,相互关系要记牢。
(设计意图:在总结收获中,学生梳理知识,完善认知,丰富情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在本课自学阅读环节,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发现比赛中的比与本课比的区别中,再一次整体把握知识,深刻理解比的内涵。)
五、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
?
??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8÷4=2?
??
?
8∶4=2?
??
8
/
4
=
2
?
12

6
=
2
读作:十二比六
(前项)(比号)(后项)
(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