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盘古开天地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1)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2认知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黑乎乎、巍峨、混沌一团、精疲力竭”等词语。 (2)了解含有反义词的句子特点,指导个性化阅读。 (3)懂得分号的作用,以及并列分句的句式特点,初步认识对仗和排比这两种修辞手法。 (4)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这篇神话故事的神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锻炼想象力。 (3)懂得本文用一句话总结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体会盘古的伟大形象,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读神话故事吗?你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哪吒闹海》…… 2.神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呢? 小结:是的,在远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人们还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古人就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些具有超凡能力的“神”,与这些"神"有关的故事就成了神话故事。神话故事就以它丰富的想象力,曲折离奇的情节吸引着我们。 3.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最古老、最经典的神话故事,那就是—盘古开天地,揭示课题。(板书:盘古开天地)齐读课题 题目中“开”的意思是?(开辟,劈开) 4.再读课题。谁来说说课题的的意思。(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这篇课文是以事命题的,题目说出了事件。 二、初读感知 1. 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朗读课文后,找一找这句话在哪里? 2.同学们读得很投入,很认真,这些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会读吗? (1)出示:混沌 斧头 劈过去 一丈 巍峨 合拢 精疲力竭 四肢 躯干 血液 奔流不息 滋润万物 黑乎乎 隆隆 (2)指名读,齐读 (3)相机理解词语 ①混沌:由“混沌”找到相应的句子,读第一自然段。 指天地未分开之前一片漆黑,浑然一体的状态。 或提示结合第2自然段中的有关语句来理解“混沌”(周围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没有一丝光亮) 是啊,此时的天地真的是混沌不分,昏天黑地。 ②看图理解“斧头” ③“劈”正音,读准第一声,做动作理解字义。 ④丈:长度单位,10尺等于1丈,大约是现在的2到3米。 ⑤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 ⑥合拢:合到一起,闭合。 ⑦精疲力竭:竭:尽,完。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⑧“肢”指人的胳膊或腿,“躯”指身体。 ⑨“血液”读准音,“血”是多音字,用另外一个读音组词。(血淋淋、献血……) ⑩“奔流不息”的“息”的意思是?(停止)文中指? 滋润:增添水分,使不干枯。近义词:润泽。 黑乎乎:文中形容光线昏暗,看不清。你还能说出几个表示颜色的ABB词语吗? 隆隆:读准音,第二声。“隆隆”形容剧烈震动的雷声。除了“隆隆的雷声”,你还积累过哪些含有拟声词的短语吗? 3.那句能概括全文内容的话找到了吗? (1)出示,齐读: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4.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提问:课文哪几节写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交流 出示: 第一段(1)盘古没有醒来前,宇宙是混沌一片的。 第二段(2-5)盘古为了天和地的形成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并用自己的身体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第三段(6)总述盘古的地位——伟大的巨人,他用自己的整个身体为人类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三、研读“开天地”部分 1.自由读课文第二大段,思考:找到盘古开天辟地的句子,划出来, 2.同桌间相互交流。 3.指名读出所划的句子,引导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重点指导: A、感知、领悟盘古开天辟地的语句。 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抓住第2自然段的动词:翻身、坐、拿、劈 “劈”写出了盘古的动作十分有力量,有气魄。说明他讨厌黑暗,向往光明。 (2)使劲翻身 拿起斧头 劈过去 抓住关键词,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和伟大,读出自己的理解。 再读读这句话,特别注意“拿起斧头,对着黑暗劈过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随着盘古接二连三的“对着黑暗劈过去”,我们仿佛真的听到了巨石崩裂的声音,你听,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响起了那震耳欲聋的声音,整个宇宙都在剧烈地震动着。你能读出盘古的神勇来吗? 这真是大刀阔斧,开天辟地呀! 同学们,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是如此艰难,而盘古毫不退缩,下定决心,在盘古这样艰辛的努力下,大鸡蛋碎了,天和地终于出现了。这里的“大鸡蛋”指什么?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3)出示,引读。 男女生分读,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发现? ①对偶:像这样词类相当,字数相等、结构相似、表达的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个句子就叫对偶句,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对偶。整篇课文里,你能不能再找到一处使用到了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语句? ②运用反义词:用上了一些反义词(如“轻与重”、“清与浊”、“上升与下降”,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句子意思一目了然,形象地描写了天与地的不同变化。 B感知、领悟盘古的神力。 (1)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概括成两个成语:顶天立地、与日俱增 读好这一节 (2)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①想象盘古在这“一万八千年的”的日日夜夜里,多么漫长的岁月,他头顶天,脚踏地,撑着天地,意志坚定,矢志不移,持之以恒多么不容易啊! ②这一自然段中有一句比喻句,它把什么比作什么。(把盘古比作柱子) 你能感受到盘古怎样的形象?(巍峨) 盘古为了创造出这美好的世界,自己作出了多大的牺牲,多么了不起呀! 再读这句。 四、作业 1.找出文中与“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同类型的句子。 2.练读课文。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 3.读:《盘古开天地》(原文诵读)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1.读词语,读准字音 躯干 一丈 开天辟地 劈柴 血淋淋 血液 二、辨字组词。 肌( ) 液( ) 宗( ) 竭( ) 饥( ) 夜( ) 崇( ) 遏( ) 2.照样子说后半句: (1)天每天升高一丈,( )。 (2)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 二、精读感悟“化生万物”部分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找到盘古化生万物的句子读一读。 A 找盘古身躯的不同部分与化生的事物相对应。 气 风和云 声音 雷声 左眼 太阳 右眼 变成了 月亮 四肢和躯干 四极和名山 血液 江河 汗毛 花草树木 汗水 雨露 (1)学生逐一找,相机读句子,课件逐一出示。 (2)“变成了”出示在中间,齐读。 变化的过程就是奉献的过程,“变成了,变成了”就是“奉献了,奉献了”,“巨大的变化”就是“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盘古奉献了身躯的万物,他的所有,他的一切,创造了世间的万物。 B 变成了,变成了,八个变成了,句式多整齐呀,想象多丰富啊,盘古把自己身上的所有一切都化成了对人类有用的东西,自己却什么也没有留下。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你想对英雄盘古说些什么呢? (板书:无私奉献) 前文找,哪里看出他的伟大? 小结:盘古的身躯化成了万物,世界从此变了样,这一切是那样的美好。这真是变化万端,改天换地呀! C再读第7节。 3.想象:世界万物除了文中写到的,你还想象到了哪些也是盘古的化生? 出示句子训练: 当我看到( )时,觉得这可能是盘古的( )化成的。 巍峨壮丽的五指山——盘古的五指 大大的山洞——盘古的鼻孔 连绵起伏的山峰——盘古的牙齿 绿油油的藤条——盘古的胡须 嫩绿的柳条——盘古长长的头发…… 4.小结第5自然段,并有感情地朗读。 盘古精疲力竭地倒下了,他的牺牲换来的是人间炊烟袅袅,盛世歌舞升平,让我们用朗读来怀念无私的盘古。 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5.引读第6自然段。(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文章的中心句。总结了盘古开天辟地的伟大功绩。) 三、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内容: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2.写作特点: (1)在文章最后以一句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2)神话故事的特点:不是真实的故事,反映了人类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3.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故事概括成一个成语,那就是“开天辟地”,指宇宙开始或有史以来。后比喻前所未有或开创空前宏伟的事业。 四、拓展阅读 1.阅读神话故事《女娲补天》,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拓展阅读小诗《盘古开天》。 五、课后作业 1.阅读其他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推荐中国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 12 盘古开天地 混沌一片 劈开天地 神勇无比 盘古 顶天立地 意志坚定 化生万物 无私奉献 了解这句话前后分句是并列关系,中间用分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