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女娲补天(略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初步感受神话的特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混乱”“坍塌”“功绩”等新词。
3.指导学生体会天塌时的可怕以及补天过程的艰难。
4.学习女娲善良勇敢的品质,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5.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2.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课前准备
1.收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位老朋友(出示盘古、嫦娥等神话故事人物图片),你们还认识吗?(出事女娲图片)这位人头蛇身的美丽女神就是女娲。女娲创造了人类,是人类的母亲。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神话世界,感受女娲补天的神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女娲补天,提示:“娲”的写法。
3.读了题目,我们就知道这篇神话故事(板书:神话故事)主要讲了女娲为了人类补天的故事,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这篇课文也是以事命题的,题目说出了事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一组词语:
混乱
坍塌
熄灭
斩杀
功绩
①朗读词语,注意“混乱”的“混”读第四声。
②读了这组词语,说说你的发现?(这些词语都是同义复词。)
③寻找这个故事中的其他同义复词。例:窟窿、惊慌、修补。
(2)出示第二组词语:
一根撑天的大柱子
一个大窟窿
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
一片混乱和恐怖
一项巨大而又艰难的工作
①朗读词组,说说你的发现?(都有“一”字。)
②神话故事口耳相传,故事在讲述中常常出现“一”字。
③试着读读故事,特别关注故事中带有“一”字的短语和同义复词,感受神话故事口语性的特点。
3.指名说说故事的内容。
引导:我们知道,一个故事可以用三句话来说清楚,分别是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板书: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可以提三个问题: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天补好后是怎样的情形?
(1)默读课文,完成表格。
故事题目
女娲补天
主人公
女娲
故事
起因
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崩地裂,人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经过
女娲炼石修补窟窿,斩下龟的4条腿撑住天空,杀死恶龙杀野兽,烧芦苇堵地缝。
结果
天地恢复平静,人类获得新生。
(2)根据表格,将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讲述故事,注意语言之间的过渡。
例:
水神共工被火神祝融打败后撞断了不周山,顿时天崩地裂,人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整个世界陷入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女娲看到这个情景,难过极了,决心把天和地修补起来,她炼五彩石修补天的窟窿,斩下大乌龟的四条腿撑住了天空,杀死恶龙吓退了野兽,用芦灰堵住了地的裂缝。天和地终于恢复了平静,人类获得了新生。
三、品读课文,合作研究。
(一)女娲补天的原因
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1.找找看课文中写女娲为什么补天的是哪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2.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女娲补天的原因。
3.生勾画,指名汇报。
4.出示:有一年,不知道什么原因,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忽然打了起来。他们打得异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了人间。结果水神共工惨败,他又羞又恼,觉得没有脸活在世上,就对着西边的不周山一头撞了过去。要知道,不周山本是一根撑天的大柱子,共工这么一撞,这根撑天的柱子被撞断了。天上顿时露出一个大窟窿,地上也裂开了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各种野兽也从山林里跑出来残害人类。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
5.读完这段话,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谈谈你的感受。(板书:天崩地裂
水深火热)
6.女娲创造了人类,人类就是她的子女啊,看着自己的孩子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听着他们悲惨的求救声,女娲的心情怎么样?(难过和着急)她准备怎么做?(决心把天和地修补起来,让人类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
(1)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提醒读出女娲的难过和着急。
(2)指名读,齐读。(适时点评:“极”字读得真好,突出了女娲的悲伤之情!)
(3)你感受到了女娲怎样的精神品质?
(善良勇敢、富有同情心)(板书:善良勇敢)
(二)探究“怎样补天”
1.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2.生交流。(四处捡石——冶炼补天——斩腿撑天——杀死恶龙——烧灰堵缝)
3.这段话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女娲补天的经过的?(事情发展顺序)怎么把补天过程写得具体、有序的?(用上了“先……随着……从此……接着……最后……”)
4.用上这些连接词和课文中的语言,说说女娲补天的经过。
5.这个过程一连用了五个连接词,真挺复杂的,难怪这段话一开头说——这可是一项巨大而又艰难的工作。
6.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女娲补天是一项巨大而又艰难的工作?
(1)“从各地捡来”写出女娲为了寻找五彩石把天补上,花了很长时间,吃了很多苦。
(2)“五色的云霞”是女娲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结果。
(3)“杀、斩、竖立”和“杀死、烧成灰”这一系列动词写出了补天工作的繁琐,当然也突出了女娲的神力,给故事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7.从补天的过程,你又感受到了女娲是个怎样的神?
(板书: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
(三)“补天结果”
1.补天结果怎样?(天和地终于恢复了平静,人类获得了新生。)
2.是的,那天边的五彩云霞就是女娲冒着生命危险、不怕艰辛换来的,让我们把女娲留下的印象转化为对她的赞叹,一起读好最后一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女娲补天》这篇神话故事用神奇的想象,表现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女娲,让我们了解了女娲补天的艰辛,故事虽然离我们很遥远,但我们不会忘记女娲的善良勇敢、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并且一定会在人间永远流传。
板书:
15.
女娲补天
神话故事
精神品质
起因
天崩地裂
水深火热
勇敢善良
经过
捡
炼
撑
吓
堵
不怕困难
结果
获得新生
不怕危险
甘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