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27 17:3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春秋时期,晋国新旧势力的斗争异常激烈。到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把晋国瓜分,各自立国,史称“三家分晋”。而齐国也于公元前391年发生重大变化,姜姓国君为大夫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表明新兴势力在晋、齐两国取得胜利,也表明战国七雄并存局面的形成。
独立自学1独立自学1
郢郢
睢阳睢阳
临淄临淄
咸阳咸阳
蓟蓟
鲁鲁
越越
卫卫
邯郸邯郸
郑郑
大梁大梁
中山中山
洛邑洛邑
晋晋
宋宋
河河
水水
渭渭
水水
汉汉
水水
淮淮
水水
江江
水水
东周都城东周都城
诸侯国国都诸侯国国都
诸侯国疆域诸侯国疆域
战 国 七 雄战 国 七 雄
1
2
3
4

5
6
7
东南西北到中央






东周东周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2、著名战役
战国七雄——相互兼并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魏、赵、齐
魏、齐
秦、赵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减灶计
战 国
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而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桂陵
大梁
桂陵之战桂陵之战
庞涓,快回来!
围魏救赵围魏救赵

救命啊!
桂陵之战
邯郸
马陵之战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长平之战
白起
赵王
赵括取代廉颇!
赵括
纸上谈兵!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及特点。
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战争不仅战争本身的过程不同,而且战争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春秋时期的政治,就是各大国争夺霸权的政治,是大国靠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强权政治。体现在战争中,就以逼迫对方在政治上臣服于自己为主(也曾把若干小国吞并)。战国时期的政治,就是富国强兵,吃掉对方,进而统一中国的政治。因此,春秋政治是以“争霸”为主,战国政治是以“兼并”为主。历史在争霸过程与兼并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
二、商鞅变法
商鞅又称卫鞅,又叫公孙鞅,卫国贵族。年轻有为,博学多才。商鞅听说秦孝公诚意招贤,便去了秦国,三次面见秦孝公,畅谈政治主张,受到秦孝公的赏识,以左庶长身份开始进行改革。先用“立木取信”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舆论效果,后即开始变法,使秦国逐渐富强。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郎位,就是秦惠文王。同年,秦惠文王以谋反罪名将商鞅车裂而死,他的亲眷也一起被处死。但商鞅变法的事业却被继承了下来,最终促使秦国变成七国中最强的一国。
商鞅变法背景
铁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的土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了农民。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自己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
2.经济: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3.军事:

奖励军功
1.政治:

建立县制,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编定户籍,严明法度。
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军队战斗力增强
国富
兵强
加强中央集权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变法内容 作用 影响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5)支持者:
公元前356年
(3)时间: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
(1)原因:
秦孝公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背景)
二、商鞅变法
(4)人物:
商鞅
立木为信
你知道“立木为信”的故事吗?商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市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商鞅对民众的信心,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这个故事也称商鞅立信。
(6)内容: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土地。
政治
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商鞅变法的作用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秦孝公
改革派
旧贵族
商鞅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李冰约于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被秦昭王任命为蜀郡守。岷江上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一到成都平原,流速突然减慢,所夹带的泥沙石子随即沉积下来,淤塞河道。每年雨季泛滥成灾,干季又出现大旱。为变水害为水利,李冰总结前人的治水经验,因势利导,依靠当地群众,兴建了这个巨大的水利工程。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
调节内、外江流量
排泄进入内江过量的洪水和泥沙
控制内江的喉咙
时间:
公元前256年
主持修筑者:
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功能:
大型水利工程
作用: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
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
多方面的作用。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地点:
四川成都附近的岷江
影响:
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中国封建制度确立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水利工程的修筑
新兴地主阶级出现
商鞅变法
各国变法
生产技术的改进
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变化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本课小结本课小结
战国七雄
制作 周启芳制作 周启芳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
(   )
C
A
B
D
C
制作 周启芳制作 周启芳
2.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大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对抗(  )
A 长平之战 B城濮之战
C 桂陵之战 D马陵之战
A
制作 周启芳制作 周启芳
3如图所示工程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利技术的先进水平。这一工程是(  )
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赵州桥
A
制作 周启芳制作 周启芳
4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 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 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D
制作 周启芳制作 周启芳
5《史记》记载(商鞅在秦国为相十年宗室贵戚大多怨恨他)”。这主要是商鞅变法哪一内容造成的(  )
A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
D 建立县制
C

制作 周启芳制作 周启芳
6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是(  )
A 秦国 B.齐国C 燕国 D.赵国
A
制作 周启芳制作 周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