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第19课
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
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
[解析] 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新军等革命的武装力量,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故答案为D项。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2.“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中心纲领是( C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解析] 题干材料的大意是在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完成民族革命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废除君主专制政体,实质上表达了对民主共和的向往,故C项正确。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下列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B )
A.结束了封建制度
B.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政体
C.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解析] 把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主要是从政治体制上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A项明显错误,排除。C、D两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只有B项最符合题意。
4.(2020·北京朝阳)该图像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C )
A.清朝政治统治结束
B.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C.民主共和政体建立
D.中国实现民族独立
[解析] 据图片信息可知,这是中华民国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建立,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政治统治结束,A项错误;武昌起义取得胜利是1911年10月,B项与题意不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现民族独立,D项错误。
5.(2020·济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发布命令时,须有国务员副署签字才能生效。其直接目的在于( A )
A.牵制总统权力
B.防止内阁专权
C.维护共和体制
D.维护法律尊严
[解析] 材料“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发布命令时,须有国务员副署签字才能生效”体现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责任内阁制的内容,其直接目的在于防止总统独裁,故排除B项,A项符合题意;C项是根本目的,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D两项不符合题意。
6.(2020·辽宁本溪)陈旭麓先生认为:“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据此可知,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最大的贡献在于( A )
A.结束了几千年君主专制
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C.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 据材料“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可知,辛亥革命最大的贡献在于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A符合题意;实现了中华民族独立的是新中国成立,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C错误;据材料“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可知,没有体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说法错误。
PAGE
-
1
-第六单元 第19课
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
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
2.“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中心纲领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下列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结束了封建制度
B.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政体
C.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4.(2020·北京朝阳)该图像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A.清朝政治统治结束
B.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C.民主共和政体建立
D.中国实现民族独立
5.(2020·济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发布命令时,须有国务员副署签字才能生效。其直接目的在于( )
A.牵制总统权力
B.防止内阁专权
C.维护共和体制
D.维护法律尊严
6.(2020·辽宁本溪)陈旭麓先生认为:“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据此可知,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最大的贡献在于( )
A.结束了几千年君主专制
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C.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PAGE
-
1
-第六单元 第19课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练案19]
一、素养达标
1.“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的行动是( A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与保皇派论战
C.发动黄花岗起义
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解析] 题干中言论是孙中山于1905年提出的,这表明革命党人已感觉到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故本题选A项。
2.孙中山先生将林肯总统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讲中的“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巧妙地翻译为“民有、民治、民享”。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为人民而设,为人民求幸福”的三民主义。这主要说明了( B )
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三民主义是以民为本的思想
C.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解析] 由材料中的“民有、民治、民享”“为人民而设,为人民求幸福”可知孙中山着重强调以民为本,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并不能全面体现材料之意。
3.据不完全统计,1916年全国共有24万近代女工,集中在手工业等轻工企业当中,而少数女子在教会医院、学校、剧团等供职,女子登台演戏也是在辛亥革命后。这主要表明( B )
A.女子为生活所迫参加生产活动
B.辛亥革命促进了女性的解放
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D.辛亥革命提高了妇女的参政能力
[解析] 材料表明女子可以参加生产活动,能够供职,表明辛亥革命后女子获得了一些工作、教育等方面的自由与权利,得到一定的解放,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4.《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简短的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 A )
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
B.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巨大成就
C.推动社会生活习俗的迅速进步
D.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荣光
[解析] 根据“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思想方面和社会习俗方面,排除B、C两项;材料未体现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排除D项。
5.民国初期,政府开始在县下增设区级政区。除行政机关外,传统的乡族和工会、民团、党派等新式社团也参与管理。这表明( A )
A.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
B.中央集权开始瓦解
C.新式社团代行行政职能
D.政党政治初显雏形
[解析] 县级以下的基层管理并不意味着中央集权的瓦解,故B项错误;这些新式社团只是参与而非代行行政职能,故C项错误;同样,这些新式社团也并非都是政党组织且其参与的都仅是地方基层自治,“政党政治初显雏形”的表述显然属于程度失当,故D项错误。
6.一民国老人口述:武昌起义后,某日余与数同学乘渡船往武昌,向守城士兵问询:“革命后,汝等可好?”该兵士对以:“吾人食皇帝俸禄,但知效劳皇上,不知其他。”可见当时( D )
A.资本主义缓慢发展
B.清末新政实现预期目标
C.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D.革命思想尚未深入民众
[解析] 在武昌起义后武昌已经被革命派占领,但是守城的兵士却说:“吾人食皇帝俸禄,但知效劳皇上,不知其他。”说明他们没有意识到革命所带来的变化,革命思想并未深入人心,故D项正确。
7.(2020·枣庄)“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 B )
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建立了平等的社会制度
D.终结了封建主义的传统
[解析] C项“建立了平等的社会制度”和D项“终结了封建主义的传统”扩大了辛亥革命的作用,排除两项;材料强调“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B项“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最能说明这一点,“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也可能建立新的专制统治,故排除A项选B项。
8.(2020·济南)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宋教仁说:“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A.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B.旨在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
C.体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D.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解析] 据材料“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改总统制为内阁制,目的是限制总统的权力,旨在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B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改总统制为内阁制的目的,而不是强调其性质,A项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涉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C项错误;D项说法违背史实。
9.(2020·北京昌平)阅读关于辛亥革命功绩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7章56条,主要内容如下:
(1)总纲: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22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2)关于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身体、言论、著作、集会等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3)关于参议院:中华民国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参议院由各地方选派参议员组织……
(4)关于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发布命令……
(5)关于国务员: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在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
(6)关于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
(1)阅读材料一,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思想理念。
材料二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清帝退位诏书》
(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 (1)思想理念:民主共和,主权在民,领土主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司法独立。
(2)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析] (1)根据材料“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22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结合所学可知体现民主共和,主权在民,领土主权,三权分立,权力制衡;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身体、言论、著作、集会等自由”体现了自由平等;根据材料“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可知司法独立。(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从推翻君主专制,传播民主共和观念分析;然后结合对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进行分析其历史意义。
二、能力提升
10.(2020·菏泽B)清末新政推行的教育改革,是想造就“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国”的人,但无论是在国内新式学堂中还是在留学生中,清政府并没有获得多少为己所用的人才,反而出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类的知识分子群体。材料旨在说明新政( A )
A.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B.推动了思想解放
C.挽救了清王朝的危机
D.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解析] 材料信息是,清末新政推行的教育改革,不但没有获得多少维护清政府的人才,“反而出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类的知识分子群体”,即清末新政推动了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这为清朝灭亡造就了基础,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未强调推动了思想解放,故B项错误;C项显然不符合材料信息,清末新政加重了清王朝的危机;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故D项错误。
11.(2020·山东省等级考模拟卷·5)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由上述现象可知( A )
A.社会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
B.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
D.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
[解析] 据材料“1902年,……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可见,1902年~1905年的清政府军队里已有许多举人、廪贡、秀才,这说明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A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上层的思想文化运动,而不是解放了所有知识分子的思想,B项以偏概全;清政府军队里已有许多举人、廪贡、秀才,当时科举制内容是儒家经典选拔人才,与军队近代化无关,C项错误;据所学可知,1905年9月才废除科举制,而与材料“1902年,……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不符,D项错误。
12.(2019·天津历史·7)《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B )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革命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故选B项。湖北革命军公告的针对的对象是士兵,再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主要依靠军队的力量,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国际上其他国家对此的态度,排除C项;由材料“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可知,辛亥革命不能体现反帝性质,排除D项。
13.(2018·江苏高考)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B )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解析] “光绪二十八年”是1902年,“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指的是保路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的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条件,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故D项错误。
14.(2020·泰安)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两大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前期部分大事年表
1856年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
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895年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1900年
①
1901年
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诸多的改革措施更为广泛深入
1906年
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1911年
②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某同学对上述年表进行解读:由该年表可知,民国初年的政治发展出现了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1895年~1915年民主政治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1)根据材料,请你将大事年表中省略①②两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列举出大事年表中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两组大事。
(3)根据材料中的大事年表和该同学的解读,指出1895~1915年资产阶级推动民主政治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分析近代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
[答案] (1)内容补充:①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②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爆发,最终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或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2)大事: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新政”;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等。(任答两组,需前后有直接因果关系)
(3)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原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国情决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软弱妥协;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列强的阻挠破坏;教育水平低下;民主意识淡薄等。
[解析] (1)内容补充:据所学可知1900年“①”是八国联军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为维护在华权益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据所学可知,1911年“②”是辛亥革命爆发,最终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2)大事: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面对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近代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旨在挽救统治危机的洋务运动。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的维新变法运动。(3)事件:据所学可知,1895~1915年资产阶级推动民主政治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原因:据所学可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国情决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软弱妥协;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列强的阻挠破坏;教育水平低下;民主意识淡薄等方面回答。
PAGE
-
6
-第六单元 第19课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练案19]
一、素养达标
1.“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的行动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与保皇派论战
C.发动黄花岗起义
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2.孙中山先生将林肯总统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讲中的“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巧妙地翻译为“民有、民治、民享”。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为人民而设,为人民求幸福”的三民主义。这主要说明了( )
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三民主义是以民为本的思想
C.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3.据不完全统计,1916年全国共有24万近代女工,集中在手工业等轻工企业当中,而少数女子在教会医院、学校、剧团等供职,女子登台演戏也是在辛亥革命后。这主要表明( )
A.女子为生活所迫参加生产活动
B.辛亥革命促进了女性的解放
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D.辛亥革命提高了妇女的参政能力
4.《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简短的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 )
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
B.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巨大成就
C.推动社会生活习俗的迅速进步
D.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荣光
5.民国初期,政府开始在县下增设区级政区。除行政机关外,传统的乡族和工会、民团、党派等新式社团也参与管理。这表明( )
A.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
B.中央集权开始瓦解
C.新式社团代行行政职能
D.政党政治初显雏形
6.一民国老人口述:武昌起义后,某日余与数同学乘渡船往武昌,向守城士兵问询:“革命后,汝等可好?”该兵士对以:“吾人食皇帝俸禄,但知效劳皇上,不知其他。”可见当时( )
A.资本主义缓慢发展
B.清末新政实现预期目标
C.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D.革命思想尚未深入民众
7.(2020·枣庄)“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 )
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建立了平等的社会制度
D.终结了封建主义的传统
8.(2020·济南)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宋教仁说:“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B.旨在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
C.体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D.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9.(2020·北京昌平)阅读关于辛亥革命功绩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7章56条,主要内容如下:
(1)总纲: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22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2)关于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身体、言论、著作、集会等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3)关于参议院:中华民国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参议院由各地方选派参议员组织……
(4)关于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发布命令……
(5)关于国务员: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在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
(6)关于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
(1)阅读材料一,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思想理念。
材料二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清帝退位诏书》
(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提升
10.(2020·菏泽B)清末新政推行的教育改革,是想造就“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国”的人,但无论是在国内新式学堂中还是在留学生中,清政府并没有获得多少为己所用的人才,反而出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类的知识分子群体。材料旨在说明新政( )
A.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B.推动了思想解放
C.挽救了清王朝的危机
D.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11.(2020·山东省等级考模拟卷·5)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由上述现象可知( )
A.社会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
B.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
D.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
12.(2019·天津历史·7)《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13.(2018·江苏高考)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14.(2020·泰安)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两大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前期部分大事年表
1856年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
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895年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1900年
①
1901年
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诸多的改革措施更为广泛深入
1906年
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1911年
②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某同学对上述年表进行解读:由该年表可知,民国初年的政治发展出现了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1895年~1915年民主政治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1)根据材料,请你将大事年表中省略①②两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列举出大事年表中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两组大事。
(3)根据材料中的大事年表和该同学的解读,指出1895~1915年资产阶级推动民主政治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分析近代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
PAGE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