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试卷(原卷版+解析版4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试卷(原卷版+解析版4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28 18:51:50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第22课
1.(2020·北京朝阳)“中国的改造与存在,大部分要靠国际社会主义的运动帮助”,也就是说“必须与俄国打成一片,一切均借俄助。”该认识( D )
A.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必然性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C.汲取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D.忽视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解析] 材料强调“中国的改造与存在,大部分要靠国际社会主义的运动帮助”
“必须与俄国打成一片,一切均借俄助。”这表明没有注意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与复杂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的改造与存在,大部分要靠国际社会主义的运动帮助”,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创立”,A项错误;材料强调“中国的改造与存在,大部分要靠国际社会主义的运动帮助”,没有涉及“第一次国共合作”问题,B项错误;材料强调“中国的改造与存在,大部分要靠国际社会主义的运动帮助”,没有涉及“国民革命”问题,C项错误。
2.(2020·北京西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发展。下列属于促进发展的条件是( D )
A.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B.军阀混战造成广大民众流离失所
C.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D.中国人民广泛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中国人民广泛开展反帝爱国运动,D项正确;一战时期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之下,A项错误;军阀混战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都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B、C两项错误。
3.(2020·枣庄)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中写道:“在城市武装起义失败之后,保存下来的起义队伍被迫转移到农村,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建立了农村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这条“新道路”( B )
A.是对过去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
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C.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指针
D.成功指导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建立了农村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条“新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故B项正确;过去革命斗争是城市包围农村,故A项错误;这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革命是新中国成立后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故C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成功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故D项错误。
4.(2020·聊城)之所以说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主要是因为它( B )
A.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B.创造性地解决了党指挥枪的问题
C.提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D.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解析] 据所学可知,1929年古田会议是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会议的中心内容是“强调加强党和军队的建设”,创造性地解决了党指挥枪的问题,B项正确;1938年9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A项与材料无关;1927年的八七会议,提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C项错误;1930年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表,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D项错误。
5.(2020·聊城)“过去我们就是由先生把着手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定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材料中毛泽东所说“我们”开始“自己想问题”的重要标志是( B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解析] 据所学可知,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B正确;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与材料不符,A错误;瓦窑堡会议是193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洛川会议是1937年秋,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
6.(2020·菏泽A)有学者说:“1927年和1934年的两次严重挫败,倒成为历史发展进程中两次大转折的契机。”两次转折顺利实现的共同原因是( A )
A.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共产国际的帮助
C.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D.统一战线的建立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党率领红军主力进行了长征,举行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由此可知,这两次转折顺利实现的共同原因是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故A项正确;两次转折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无关,故B项错误;第二次转折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故C项错误;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两次转折也无关,故D项错误。
PAGE
-
3
-第七单元 第22课
1.(2020·北京朝阳)“中国的改造与存在,大部分要靠国际社会主义的运动帮助”,也就是说“必须与俄国打成一片,一切均借俄助。”该认识(  )
A.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必然性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C.汲取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D.忽视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2.(2020·北京西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发展。下列属于促进发展的条件是(  )
A.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B.军阀混战造成广大民众流离失所
C.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D.中国人民广泛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3.(2020·枣庄)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中写道:“在城市武装起义失败之后,保存下来的起义队伍被迫转移到农村,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建立了农村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这条“新道路”( )
A.是对过去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
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C.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指针
D.成功指导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4.(2020·聊城)之所以说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主要是因为它(  )
A.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B.创造性地解决了党指挥枪的问题
C.提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D.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5.(2020·聊城)“过去我们就是由先生把着手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定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材料中毛泽东所说“我们”开始“自己想问题”的重要标志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6.(2020·菏泽A)有学者说:“1927年和1934年的两次严重挫败,倒成为历史发展进程中两次大转折的契机。”两次转折顺利实现的共同原因是( )
A.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共产国际的帮助
C.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D.统一战线的建立
PAGE
-
3
-第七单元 第22课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练案22]
一、素养达标
1.1935~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美元,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
A.国民政府的推动  
B.国内政局的稳定
C.国际社会的支持
  
D.科技发展的影响
[解析] 材料中“1935~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美元,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主要是国民政府实行经济发展政策导致,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项错误;旧中国科技落后,故D项错误。
2.有学者指出: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开始,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由于这些不足,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这里的“不足”应指( C )
A.“左”倾思想严重影响领导者决策
B.共产党没有掌握革命领导权
C.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共产党没有创建革命军队
[解析] 南昌起义时中国共产党仍然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在敌人大城市发动武装暴动,没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尚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C项正确;A、B、D三项与当时的史实不符。
3.(2020·辽宁本溪)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李立三提出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议案,指出“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这反映当时( B )
A.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占统治地位
B.中共领导层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C.中共中央正确分析了革命形势
D.“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已被证实行不通
[解析] 据材料“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城市中心论,这表明中共领导层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B项正确;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占统治地位是在大革命时期,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城市中心论,这说明中共中央没有正确认清中国的革命形势,C项错误;据所学可知,“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D项违背史实。
4.(2020·北京朝阳)朱德赋诗:“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这一现象( B )
A.开启了党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征程
B.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探索
C.反映了党领导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
D.促成了全国人民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解析] 据材料“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并结合所学可知,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推动了工农革命力量的壮大,B项符合题意;八一南昌起义开启了党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征程,A项与题意无关;C项中的“开始”表述不当;材料没有反映抗日问题,D项错误。
5.“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C )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八七会议”
[解析] 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而中国“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始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故选C项。
6.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 B )
A.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B.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C.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所以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故选B项。
7.“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这一事件是( D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
[解析] 依据材料“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的信息,结合课本所学,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会议纠正了博古、李德等错误的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项符合题意。
8.美国作家哈里森说:“(长征)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20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这表明了长征( A )
A.翻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B.传播了中共革命的精神
C.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D.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影响
[解析] A项与材料“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相符,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无关,故B项错误;长征仍旧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革命,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9.(2020·菏泽A)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昌起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依据上述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并进行分析说明。(要求:主题须符合材料,说明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一:
主题: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说明: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了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1

1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总之,中国共产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示例二:
主题:江西省是中国的红色摇篮。
说明:1927

8

1
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江西是人民军队的摇篮;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
达江西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31

11
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江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
总之,江西省是我国“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
[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上述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主题须符合材料;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说明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主题”,由三幅图可以得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或江西省是中国红色摇篮。“说明”,依据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如何探索革命道路或三个事件的地理位置等角度分析即可。
二、能力提升
10.下面漫画为《上任一年多以后的新贵作如是想》。图中文字为:大拉司存在外国银行最靠得住了。其中拉司为上海话,意为钞票、金钱。漫画表明
( B )
A.北洋军阀鱼肉百姓投降卖国
B.南京国民政府政治腐败严重
C.中国财政金融被列强所控制
D.官僚资本主义日益发展壮大
[解析] 《上任一年多以后的新贵作如是想》的时间为20世纪20年代末,此时北洋军阀统治已基本被推翻,故A项错误;根据漫画的时空判断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再根据“大拉司存在外国银行最靠得住了”及“上任一年多以后的新贵”可推知漫画映射的是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故B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的当权者转移财富不能说明中国财政金融被列强所控制,故C项错误;在20世纪20年代末,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官僚资本主义还没有壮大,故D项错误。
11.(2018·北京高考)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C )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改向井冈山进军,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召开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长征途中,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于1930年写的文章,阐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排除A项;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而“工农武装割据”提出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B项;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长征途中,井冈山道路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探索出的革命道路,《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创作的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排除D项。
12.1927年9月,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政治局会议,会上作出决议,规定“苏维埃的组织,首先应当在那些中心的地方如广州、长沙等”成立,而小县城和农村则暂不组织苏维埃。该决议表明( C )
A.中共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B.农村缺乏组织苏维埃的条件
C.革命策略尚未符合具体国情
D.中心城市的革命条件较优越
[解析] “‘苏维埃的组织,首先应当在那些中心的地方如广州、长沙等’成立,而小县城和农村则暂不组织苏维埃”说明了当时中共中央坚持城市道路的革命策略,该策略没有从国情出发,故C项正确;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农村组织苏维埃的条件和中心城市的革命条件较优越,故B、D两项错误。
13.(2020·聊城)下列宣言的发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当时
( A )
A.国共合作抗日即将实现
B.国民革命运动转入低潮
C.第五次反“围剿”全面失利
D.形式上实现了全国统一
[解析] 据材料“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和赤化运动,……”可知,因为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国共合作抗日即将实现,A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没有自己的政权组织,B项错误;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全面失利,当时中国共产党政策是反对国民党,C项与材料不符;1928年底国民党形式上实现了全国统一,D项与材料无关。
14.(2020·北京西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从未间断。
材料一 辉煌的过去和衰败的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使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志士仁人,首先觉察到了这种危机。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的探索。
——摘编自张洪波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
(1)举例说明1840~1912年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要求:选择两个阶级各举一例即可,所举事例应体现不同斗争形式)
材料二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匪区”的组织很完善——如乡有乡政府,村有村政府,区有区政府,故我们很不容易得到他们的行踪。他们呢?我们一举一动都知道了。他们能得到百姓的帮助的缘故,因为“匪区”的民众都分了田地。
——某国民党军官的信(1931年)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9页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的条件。
[答案] (1)示例: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资政新篇》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帝制,建立共和政体,传播民主共和理念,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2)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根据地建立各级行政机构;进行土地革命,红军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解析] (1)例子:根据材料一中“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的探索”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用林则徐或洋务派活动、太平天国或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等史实说明1840~1912年中国社会地主、农民和资产阶级为挽救危亡、振兴中华进行的探索;注意题目中强调的要求,即选择其中的两个阶级,每个阶级各举一例,所举事例应体现不同斗争形式等。(2)条件:依据材料二中“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材料三中“组织很完善——如乡有乡政府,村有村政府,区有区政府”,“能得到百姓的帮助”,“民众都分了田地”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道路的正确、根据地政权建设、土地革命的作用和民心所向等方面,分析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的条件。
PAGE
-
7
-第七单元 第22课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练案22]
一、素养达标
1.1935~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美元,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的推动  
B.国内政局的稳定
C.国际社会的支持
  
D.科技发展的影响
2.有学者指出: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开始,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由于这些不足,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这里的“不足”应指(  )
A.“左”倾思想严重影响领导者决策
B.共产党没有掌握革命领导权
C.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共产党没有创建革命军队
3.(2020·辽宁本溪)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李立三提出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议案,指出“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这反映当时(  )
A.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占统治地位
B.中共领导层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C.中共中央正确分析了革命形势
D.“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已被证实行不通
4.(2020·北京朝阳)朱德赋诗:“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这一现象(  )
A.开启了党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征程
B.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探索
C.反映了党领导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
D.促成了全国人民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5.“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八七会议”
6.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  )
A.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B.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C.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7.“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这一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
8.美国作家哈里森说:“(长征)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20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这表明了长征(  )
A.翻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B.传播了中共革命的精神
C.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D.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影响
9.(2020·菏泽A)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昌起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依据上述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并进行分析说明。(要求:主题须符合材料,说明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二、能力提升
10.下面漫画为《上任一年多以后的新贵作如是想》。图中文字为:大拉司存在外国银行最靠得住了。其中拉司为上海话,意为钞票、金钱。漫画表明
(  )
A.北洋军阀鱼肉百姓投降卖国
B.南京国民政府政治腐败严重
C.中国财政金融被列强所控制
D.官僚资本主义日益发展壮大
11.(2018·北京高考)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12.1927年9月,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政治局会议,会上作出决议,规定“苏维埃的组织,首先应当在那些中心的地方如广州、长沙等”成立,而小县城和农村则暂不组织苏维埃。该决议表明(  )
A.中共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B.农村缺乏组织苏维埃的条件
C.革命策略尚未符合具体国情
D.中心城市的革命条件较优越
13.(2020·聊城)下列宣言的发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当时
(  )
A.国共合作抗日即将实现
B.国民革命运动转入低潮
C.第五次反“围剿”全面失利
D.形式上实现了全国统一
14.(2020·北京西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从未间断。
材料一 辉煌的过去和衰败的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使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志士仁人,首先觉察到了这种危机。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的探索。
——摘编自张洪波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
(1)举例说明1840~1912年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要求:选择两个阶级各举一例即可,所举事例应体现不同斗争形式)
材料二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匪区”的组织很完善——如乡有乡政府,村有村政府,区有区政府,故我们很不容易得到他们的行踪。他们呢?我们一举一动都知道了。他们能得到百姓的帮助的缘故,因为“匪区”的民众都分了田地。
——某国民党军官的信(1931年)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9页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的条件。
PAGE
-
7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