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试卷(原卷版+解析版,4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试卷(原卷版+解析版,4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28 19:00:03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第12课
1.(2020·北京朝阳)北宋张载说:“圣人苟不用思虑忧患以经世,则何用圣人?”意思是说如果圣人之学不是为排除国家民族之忧患而立,那么,这种圣人之学是没有用的。其体现的主旨是( C )
A.格物致知、探究天理  
B.虚心求知、择善而从
C.学贵有用、经世致用  
D.以德育人、博学精思
[解析] 据材料“意思是说如果圣人之学不是为排除国家民族之忧患而立,那么,这种圣人之学是没有用的”可知,张载主张要学以致用,C项正确;A、B、D各项均与此不符。
2.《朱子语类》载:“且以饮食言之,凡饥渴而欲得饮食以充其饱且足者,皆人心也。然必有义理存焉。有可以食,有不可食……”这意味着朱熹( B )
A.认为人性本质是恶  
B.肯定人正当的欲求
C.倡导适当放纵私欲  
D.特别关注百姓生计
[解析] 材料说明人的饥渴要进行饮食属于人的正常心理,但是这种心理可以以理为依据,体现出朱熹对于人性正当欲求的肯定,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人性的本质是恶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有可以食,有不可食”说明可以随着人性需要进行,不是倡导放纵私欲,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对于百姓生计的关注,故D项错误。
3.南宋诗人陆游在《历代诗馀》中评论某宋代词人时说:“公非不能歌,但豪放……诸歌词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他所评论的词人应是
( D )
A.柳永  
B.李清照
C.关汉卿  
D.苏轼
[解析] 陆游认为该词人“但豪放”,说明该词人属于豪放派,故选D项。李清照和柳永词属于婉约派词人不是豪放派,不选A、B两项。关汉卿是元朝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旅人漂泊异乡的愁绪。在文学形式上,它属于( D )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解析] 本题考查元朝的主要文学形式元曲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这是元朝戏剧家马致远的代表作。故正确答案为D项。
5.(2020·北京朝阳)后人评价“有元一代制度,莫善于历”。其杰出贡献者是( C )
A.沈括  
B.毕昇
C.郭守敬  
D.王祯
[解析] 据材料“有元一代制度,莫善于历”可知,元代的历法是出于郭守敬《授时历》,C项正确;沈括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A项与题意不符;毕昇是北宋时期的人物,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王祯是元代的农学家,D项与题意不符。
PAGE第三单元 第12课
1.(2020·北京朝阳)北宋张载说:“圣人苟不用思虑忧患以经世,则何用圣人?”意思是说如果圣人之学不是为排除国家民族之忧患而立,那么,这种圣人之学是没有用的。其体现的主旨是(  )
A.格物致知、探究天理  
B.虚心求知、择善而从
C.学贵有用、经世致用  
D.以德育人、博学精思
2.《朱子语类》载:“且以饮食言之,凡饥渴而欲得饮食以充其饱且足者,皆人心也。然必有义理存焉。有可以食,有不可食……”这意味着朱熹(  )
A.认为人性本质是恶  
B.肯定人正当的欲求
C.倡导适当放纵私欲  
D.特别关注百姓生计
3.南宋诗人陆游在《历代诗馀》中评论某宋代词人时说:“公非不能歌,但豪放……诸歌词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他所评论的词人应是
(  )
A.柳永  
B.李清照
C.关汉卿  
D.苏轼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旅人漂泊异乡的愁绪。在文学形式上,它属于(  )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5.(2020·北京朝阳)后人评价“有元一代制度,莫善于历”。其杰出贡献者是(  )
A.沈括  
B.毕昇
C.郭守敬  
D.王祯
PAGE第三单元 第12课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练案12]
一、素养达标
1.王八蛋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了做人的根本。后来,“忘八端”被讹传为“王八蛋”。从材料中能得出的结论是( C )
A.儒家思想的法制化  
B.儒家思想的宗教化
C.儒家思想的道德化  
D.儒家思想的哲学化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忘记了这八端即忘了做人的根本”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核心内容与儒家思想的法制化、宗教化、哲学化无关,从而直接排除A、B、D三项。“八端”体现了儒家思想的道德化,C项符合题意。
2.(2020·北京昌平)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思想( A )
A.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B.确立了儒学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C.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D.明确了获得万物之“理”的方法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体现出理学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答案为A项;B项是汉武帝时期确立的,排除;C项是朱熹的观点,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3.(2020·泰安)西方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某学说时认为:“它是一种融儒家、佛教和道教等诸因素于一体的哲学,提供了一套维护儒家伦理秩序的形而上学体系。”该“学说”是指( D )
A.孔孟儒学  
B.黄老之学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程朱理学
[解析] 据材料“它是一种融儒家、佛教和道教等诸因素于一体的哲学,提供了一套维护儒家伦理秩序的形而上学体系”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明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其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派别,故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孔孟儒学”“黄老之学”“董仲舒的新儒学”都没有吸收“佛教”因素,A、B、C三项与题意不符。
4.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 B )
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
B.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
C.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
D.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
[解析] 材料无法体现享乐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可知文化朝着商品化方向发展,此外文化也出现大众化趋向,故B项正确;材料与士人阶层无关,故C项错误;人文主义精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兴起,故D项错误。
5.(2020·泰安)唐诗及其以前的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炼;宋词及以后的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宋代( B )
A.各民族政权并立人民渴望统一
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
C.印刷术的应用提高了平民的审美要求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推动
[解析] 据材料可知,由唐诗到宋词文学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这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学的发展趋势,与“各民族政权并立人民渴望统一”无关,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唐代雕版印刷术就已存在,故C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文学的发展趋势,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推动”无关,D项错误。
6.苏轼的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的绘画特点。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C )
A.多彩的生活  
B.真实的景象
C.个人的情感
  
D.繁盛的社会
[解析] 自宋代兴起的文人画,其特点就是注重写意,讲求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多彩的生活”注重的写实,与文人画的特点明显不相符,故A项错误;“真实的景象”表述的同样是写实,故B项错误;文化画所讲求的就是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故C项正确;“繁盛的社会”,这同样表述的是写实而非写意,故D项错误。
7.《梦梁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 D )
A.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舶商之船……风雨晦暝时,凭针盘而行”可以得出指南针应用与航海,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该项技术出现在北宋时期,D项符合题意;指南针出现于战国时期,A项不合题意;B、C两项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故选D项。
8.(2020·天津部分区)元朝有一部农书,它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这部农书是( D )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授时历》  
D.《农书》
[解析] 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故答案为D项;《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的作品,排除A项;《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科技著作,排除B项;《授时历》是元朝郭守敬编订的历法,排除C项。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材料二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有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画的是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的“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书法、绘画特征的异同。
(2)结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宋书法、绘画呈现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北宋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的画种,画家更加注重意境。其共同特征是强调精神和意境。
(2)统治者重视文人,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书法和绘画有着相同的社会生活环境。
[解析] (1)依材料一中“我书意造本无法”“入神”“离迹师神”等信息可以看出书法的特点是: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依据材料二中“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可以看出绘画的特征是: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的画种,画家更加注重意境,依据材料和上述所答可见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强调精神和意境。
(2)北宋书法和绘画强调精神和意境的特征原因,应该从当时的政治环境对文人的影响方面进行入手。回答时结合当时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以及宋代理学的兴起使得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能力提升
10.(2019·全国卷Ⅱ·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B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解析] 由人物“程颢”可大致推测本题考查方向为“程朱理学”,根据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可知,程颢认为“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主张通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项符合题意。孟子和庄周思想含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成分,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项排除。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属于老子的思想,D项排除。
11.(2020·山东省等级考模拟卷·2)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 D )
A.推广儒家礼仪  
B.实现儒学生活化
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  
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解析] 朱熹简化儒式婚礼目的在于巩固儒学的主导地位,D项正确。推广儒家礼仪、生活化均属于手段,不是其目的,题目考查的是行为背后的目的,A、B两项不正确;据材料“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可知,朱熹没有重塑儒家伦理规范,C项错误。
12.(2018·江苏·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解析] “少引圣籍,多发天然”“
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A项正确;“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元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炼”是唐诗的特色,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故D项错误。
13.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这表明了当时( A )
A.劳动力过剩
  
B.轻视科技发明
C.雇佣制广泛存在
  
D.文化需求低迷
[解析] 材料“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说明当时不缺乏劳动力,印刷技术的革新没有得到推广,材料“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表明当时的技术革新没有得到应用是因为不需要节省劳动力,故A项正确;轻视科技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雇佣制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重要标志,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文化需求低迷与材料的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14.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说:“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定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
——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
(2)试从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角度,指出材料二中宋文化具有的“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特点的主要表现。
[答案] (1)生产率的提高(或:技术的进步;手工业和农业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
(2)科技: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文学: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艺术: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亮点;思想:出现了儒学的新发展——程朱理学。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定发展”“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概括即可。
(2)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代在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PAGE第三单元 第12课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练案12]
一、素养达标
1.王八蛋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了做人的根本。后来,“忘八端”被讹传为“王八蛋”。从材料中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儒家思想的法制化  
B.儒家思想的宗教化
C.儒家思想的道德化  
D.儒家思想的哲学化
2.(2020·北京昌平)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思想(  )
A.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B.确立了儒学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C.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D.明确了获得万物之“理”的方法
3.(2020·泰安)西方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某学说时认为:“它是一种融儒家、佛教和道教等诸因素于一体的哲学,提供了一套维护儒家伦理秩序的形而上学体系。”该“学说”是指(  )
A.孔孟儒学  
B.黄老之学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程朱理学
4.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  )
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
B.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
C.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
D.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
5.(2020·泰安)唐诗及其以前的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炼;宋词及以后的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宋代(  )
A.各民族政权并立人民渴望统一
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
C.印刷术的应用提高了平民的审美要求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推动
6.苏轼的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的绘画特点。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
A.多彩的生活  
B.真实的景象
C.个人的情感
  
D.繁盛的社会
7.《梦梁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  )
A.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8.(2020·天津部分区)元朝有一部农书,它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这部农书是( )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授时历》  
D.《农书》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材料二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有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画的是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的“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书法、绘画特征的异同。
(2)结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宋书法、绘画呈现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
二、能力提升
10.(2019·全国卷Ⅱ·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11.(2020·山东省等级考模拟卷·2)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  )
A.推广儒家礼仪  
B.实现儒学生活化
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  
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12.(2018·江苏·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解析] “少引圣籍,多发天然”“
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A项正确;“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元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炼”是唐诗的特色,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故D项错误。
13.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这表明了当时(  )
A.劳动力过剩
  
B.轻视科技发明
C.雇佣制广泛存在
  
D.文化需求低迷
14.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说:“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定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
——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
(2)试从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角度,指出材料二中宋文化具有的“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特点的主要表现。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