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磁铁》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认识常见的磁铁,列举生活中常用的不同外形的磁铁。
2.描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物体、隔着一段距离吸引铁、镍等材料。
二、科学探究
1.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认识到磁铁能吸引铁、镍的材料的性质。
2.经历探究活动,体会磁铁的隔物、隔着一段距离吸铁的神奇本领。
三、科学态度
能对物质的外在特征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能认识到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对磁铁进行观察和研究。
教学重点:
描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物体、隔着一段距离吸引铁、镍等材料。
教学难点:
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认识到磁铁能吸引铁、镍的材料的性质。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学生三份材料盒
1号材料盒为各种被测试是否能被磁铁吸引物品,如:铁钉、螺丝钉、橡皮、纸片、回形针等;
2号材料盒为测试用磁铁判断物品是否是铁制品,如:两种硬币等;
3号材料盒为测试磁铁是否能隔物吸铁的物品,如:纸片、布、木块等。每个小组1块磁铁。
教师:磁铁、装水的烧杯、回形针、课件等。
教学过程:
1.谈话:
师:同学们,老师想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哟,想知道吗?(想)
张老师的手有特异功能哦,你们信吗?(不信)
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和我比比,谁来?(老师边演示边说:老师和同学的手里各有一个铁球,老师这样铁球会掉吗?(不会)松开手呢?(会)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们发现什么了?为什么?
(生预:老师你的手上有东西)
师:你们真会观察,你们猜猜这个圆环状的东西是什么?
(生预:……磁铁)
师:太厉害了!对,就是磁铁在帮老师。
【设计意图:探究的活动要创设良好的情境来教学,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游戏互动能带给他们极大的满足和快乐,生活中部分同学已对磁铁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组织教学时,用磁铁性质展示的特异功能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快速聚焦到课堂上。】
二、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2分钟)
师:除了老师手中这种形状的磁铁,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磁铁?
(生随意回答各种形状的磁铁)。
师:(课件展示)是的,磁铁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有条形、圆形、环形、蹄形、磁针、磁棒等形状。但常见的磁铁有三种:像长方体形状的叫条形磁铁;像圆环的叫环形磁铁;像马蹄状的叫蹄形磁铁,也叫U形磁铁。
【设计意图:学生对磁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也知道生活中用到磁铁的一些例子。回忆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磁铁,有目的地培养平常良好的观察习惯,并丰富学生的直观感知,加以有意识的指导,激发孩子在课堂上的探究欲。】
三、实验操作,科学探究
活动一:磁铁探物
师:磁铁不但形状多样,还特别好玩。你们玩过磁铁吗?(玩过)怎么玩的?
(生:我用磁铁吸……)
师:你们的玩法真多!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想和老师一起继续玩磁铁吗?(生:想)
师:能按老师的要求玩吗?(生:能)
师:好!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物体,我们先来玩一个磁铁找朋友的游戏吧!能被磁铁吸引的才能和磁铁做朋友。我们先来猜一猜、分一分。
PPT出示提示并播放
师:开始行动吧!
(2)展示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
师:有不同意见吗?(生预:有)
师:请你们来。
学生上台展示并作记号“?”
2.学生自主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手指黑板说:)这是同学们的猜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1:做实验、试一试……
生2:用磁铁来吸。
师:你很会动脑筋!这方法不错。好,那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在实验中,我们不仅要小心实验,还要按要求实验。请看:
PPT出示温馨提示
师:我们要一边实验一边做好记录哦。
(1)学生自主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师: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完成了实验。哪个小组上台来和大家展示你们的验证结果呢?
生预:某某是能被磁铁吸引的,某某不能被磁铁吸引。
师:同意吗?
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能被磁铁吸引的这些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呢?
生预1:是金属做的。
生预2:铜片、铝片是金属,但它们并不能被磁铁吸引。
生预3:磁铁能吸引铁质材料,不能被吸引的都不是铁材料做的。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回答,师引导)
师:我们发现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做的物体。(板书:铁)
【设计意图:将磁铁能吸引铁吗这一概念成为学生探究的对象,使得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一方面在玩各种各样磁铁的过程中不仅发现磁铁的性质,对前概念作出修正;另一方面孩子们探究发现的过程能培养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发现能力,对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确认,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活动二:探究镍能被磁铁吸引
1.师:那磁铁是不是只能吸引铁呢?看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什么?(PPT出示两个硬币)
(生预:硬币)
师:对!这种5角的硬币的主要材料是铜。这一枚是莫桑比克的硬币,主要材料是铜和镍。大家猜猜他们能被磁铁吸引吗?为什么?
(生预:伍角不能被吸引,因为是铜的,另一个就不能肯定了……)
师:你将我们前面的实验经验运用到这里,进行有根据的推理和猜想,这是科学的探究态度。
2.师:现在请同学们动手实验吧!比一比看哪组最先完成实验并坐好。请组长拿出2号实验盒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
师:谁来分享你们组的实验发现。
生预汇报(通过实验我们发现:5角的不能被吸引,莫桑比克硬币能被吸引)
师:你们组呢?(是一样的)
师:再次证明,铜能被磁铁吸引吗?(不能)而外圈是铜和内圈是镍的莫桑比克硬币能被吸引,所以说明了什么呢?
(生预:磁铁能吸引镍。板书:镍
)
3.师小结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磁铁能吸引铁、镍等材料,科学上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就叫磁性。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的25页,大家一起读出这句话。
【设计意图:孩子们的研究过程是由浅入深,这里运用前面的实验的结论。孩子们发现铜不能被吸引,层层递进,探究出磁铁能吸引镍,合理运用已获得知识,构建起知识结构。】
活动三: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但会观察、还会思考。现在,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吗?(生:能)
(一)隔物吸铁
师:播放视频
(有一个同学在上科学实验课前,不小心把回形针掉进了装水的烧杯里,这下他可急坏了,你能帮帮他吗?)(师提醒学生:手不能接触到水。)
1.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办法后,再分享。
学生各自说自己的好办法。(师对学生提到的可行办法都给与肯定。)
生预1:用镊子夹起来。
生预2:用磁铁吸。
2.抽生演示,分享发现。
师:现在,请你上台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的方法。
(1)学生上讲台演示。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
生预:我发现了磁铁可以隔着玻璃能吸回形针。
3.隔着其他物体也能吸引铁吗?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磁铁可以隔着玻璃能吸铁,隔着其他物体也能吸铁吗?
生:能,因为……、不能,因为……
师:请同学们拿出3号实验盒里的物体进行实验,我们来辨一辨、试一试。
(1)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收好实验器材,汇报交流。
生1:能。
生2:不能。(不是磁铁不能吸铁,而是磁铁太小了)
(3)师:你还发现了什么秘密?(生回答,师引导)
生预1:我发现磁铁隔着薄的物体能吸引铁,隔着太厚的物体就不能吸了。
生预2:隔着薄的物体吸的回形针多,如果隔着厚的物体……
师小结:我们发现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板书)
4.教师演示“回形针会跳舞”,学生感受磁铁隔着一段距离也能吸引铁。
师:老师还能让磁铁不接触回形针,让回形针跳舞。
(1)老师演示。
(2)请一个学生上台体验。
5.师总结:磁铁既能隔着一些物体吸引铁,又能隔着一段距离吸引铁,真是太神奇了。
【设计意图:磁铁能隔玻璃取回形针,那能隔着其他物体或者距离吸取铁制品吗,这里将前面已获得的知识提炼提升。运用预测-设想实验方法-动手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对比分析、质疑探究、归纳建构等多方面科学素养。】
三、拓展延伸: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细心的你在生活中发现哪些地方应用到了神奇的磁铁呢?
生:教室的黑板檫;文具盒的开关处;衣服的纽扣;音响的喇叭等等。
师:其实,生活中磁铁的奇妙之处还有很多很多,人们利用磁铁的性质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你们观察到了吗?
师解说:古代的中国人早在2600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了天然磁石,并以此制作出了司南辨别方向,在北宋时期指南针就在航海上得以应用。而现在人们利用磁铁的性质,运用到了更广阔的领域。比如:我国自行研制的核磁共振仪;交通领域我国研制的磁悬浮列车;军事领域的歼20隐形飞机等都应用到了磁铁的性质。
【设计意图:神奇的磁铁不仅能帮助取得回形针,在生活中有很多的运用,孩子们观察教室,回忆生活,将已经学习到的磁铁的性质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自豪。】
四、小结:
师: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生自由发言,师引导)
生预1:我发现磁铁能吸引铁、镍等。
生预2:我知道科学探究的方法。先提出我们的科学猜想,再用科学的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最后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五、课后拓展:
PPT出示:未来的小科学家们,今天我们探寻了磁铁的神奇,请课后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试一试其他的常见硬币能不能被磁铁吸引,或者利用磁铁做一个环保又节能的小玩具吧。
六、板书:
神奇的磁铁
磁铁能吸引铁、镍等材料,这种性质叫磁性。
隔着一些物体
磁铁
能吸引铁
隔着一段距离
课后反思:
新的课标明确了科学课在一、二年级开设,磁铁这章从小学中段调整到低段教学,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也作了一定调整,将磁极与磁性划分学习后给了我更多的发挥空间。二年级的孩子对于磁铁并不陌生,有接触但是不深入,很多孩子还在认知磁铁能吸引金属,当然这也成为他们进行本课探究学习的基础。从认知角度他们处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过度阶段,因此形成概念有直观化的特点。怎么直观化的描述磁性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我想设计直观的触摸体验是最合适的,但如何提升二年级学生对磁性的掌握,确定磁铁能吸引铁、镍等?PBL“基于实验项目的探究模式”合适,他们需要在趣味化探究中,掌握课标中“
磁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在具体化的活动中观察和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吸引。
在之前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前概念是根深蒂固的,在给他们提供除铁外其他的金属材料,如铜片、铝片等,他们会认为铜片或者铝片也能被磁铁吸引。其实在孩子的前概念里把铁和金属的概念混淆在一起。因此为了有效地纠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需要反复实验,我在第一次实验“磁铁的朋友”让同学在试验中多次尝试,反复吸引。并在第二组验证磁铁能吸引镍的实验中再次加入铜,用重复操作,递进实验来强化这一概念。需要强调的是低段学生天性好动,要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在过程中学生体现出的学习方法、倾听、思考、合作及时给予肯定。
第二组实验中如何区分磁铁能吸引镍、铁?常见的含镍物体如硬币多为钢芯镀镍或铜镍合金。为了巩固这个科学概念我在第二组实验加入了外币,即外圈是铜,中间部分是镍的莫桑比克硬币来学习,以免学生出现概念不清导致的知识负迁移。“是吸引铜镍合金?还是被镍吸引,不是被铁吸引?”得到合理解释。学生在前后两组试验的对照下,对之前实验的结果铜不能被吸引在这里重新得到运用,帮助孩子构建磁铁能吸引铁、镍等的结构化网络,强化正迁移。需要注意的是常见的硬币也需要孩子们尝试,有必要让学生建立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磁铁的科学联系。
第三组实验磁铁能隔玻璃取回形针,那能否隔着物体或者距离吸取其他铁制品。这里我用想一想、说一说、辨一辨、吸一吸的多层次梯度,和科学课常用的POE教学策略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磁铁能隔着物体或者距离吸引吗?怎么来验证?孩子们设想方法-动手实验-得出结论。要注意的是提出能否隔着物体或距离吸引后,怎么操作实验?是用磁铁接触或是慢慢靠近或者隔着薄、厚的物体?结论的得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也可不得出结论,让孩子们从生活经历找突破口在亲手实验中验证方法可行性。需要提醒的是低年段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安全意识薄弱,要强化提醒磁铁不能靠近生活中的精密物品。生活化教育是科学课一贯的理念,那么生活中有哪些与磁铁息息相关呢?孩子们能回忆出例如喇叭、玩具、黑板檫等常见的磁铁物品。要注意的是磁铁运用十分广泛,这里适当的扩展展示了我国先进工业产品,先进的磁性材料涂层隐形飞机,潜移默化地润泽孩子们爱国热情。整节课以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孩子们积极思考,课堂上学生也表现积极、思考踊跃,不仅总结了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一段距离也能吸铁,还提升了倾听、质疑、思考的能力,经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获得结论”的探究过程。
总的来说新的课标、课程调整后,磁铁这章变成了“陌生”的一课,低年段的孩子具象、好动、参与性强对于我而言是新的挑战。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丰富孩子们的感官和体验,发挥好低年段科学教学的基础作用,将科学素养的种子早早地埋在孩子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