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17课
1.(2020·淄博)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宗教构梦”指的是( A )
A.创立拜上帝会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北伐
D.制造天京事变
[解析] 广东花县人洪秀全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他的同乡冯云山到广西紫荆山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团结了许多穷苦农民,故选A项。
2.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 A )
A.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
B.追求绝对的平均主义
C.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D.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
[解析] 根据材料“树墙下以桑”“蚕绩缝衣裳”可知材料反映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故A项正确。
3.(2020·枣庄)洋务运动中,李鸿章独自创办了一个金陵机器局,与曾国藩合作创办了一个江南制造局,扩建了一个天津机器局。当时,李鸿章参与军工企业建设的最初目的是( A )
A.自强
B.求富
C.海权
D.育人
[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目的,建设军工企业的最初目的是自强,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是求富,故排除B项选A项;C项和D项都不是兴办军事工业的目的。
4.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B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解析] 材料信息“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说明洋务企业管理极为不完善,故A项错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洋务企业过度依赖西方技术,故B项正确;洋务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的近代企业,故C项错误;“有些洋匠不懂技术”不代表所有洋匠都为外行,故D项错误。
5.某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把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以身殉国的资料归纳在一起。他们确立的研究主题是( A )
A.抗击侵略
B.对外交往
C.民族关系
D.科技创新
[解析] 本题涉及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和邓世昌黄海海战等考点,难度一般。本题所提及的历史人物均反抗外来侵略,维护了中华民族尊严,被称为民族英雄。因此,他们确立的研究主题应为抗击侵略,故答案为A项。
6.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D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解析] “台湾割”出现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是1858年签订的,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北京条约》是1860年签订的,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
PAGE第五单元 第17课
1.(2020·淄博)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宗教构梦”指的是( )
A.创立拜上帝会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北伐
D.制造天京事变
2.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
B.追求绝对的平均主义
C.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D.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
3.(2020·枣庄)洋务运动中,李鸿章独自创办了一个金陵机器局,与曾国藩合作创办了一个江南制造局,扩建了一个天津机器局。当时,李鸿章参与军工企业建设的最初目的是( )
A.自强
B.求富
C.海权
D.育人
4.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5.某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把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以身殉国的资料归纳在一起。他们确立的研究主题是( )
A.抗击侵略
B.对外交往
C.民族关系
D.科技创新
6.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PAGE第五单元 第17课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练案17]
一、素养达标
1.(2020·怀化)在太平天国全部四十种官方文书中,除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外,几乎所有官方文书都是宣扬宗教迷信思想的。这一现象揭示了( B )
A.太平天国运动的斗争目标
B.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C.中国社会浓厚的宗教色彩
D.太平天国理论体系的完备
[解析] 材料中的现象表明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用科学理论指导斗争,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故答案为B项;太平天国运动的斗争目标是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中国社会对宗教的接受状况,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太平天国理论体系的完备,只能反映理论上的局限性,排除D项。
2.(2020·北京东城)某同学在学天国运动时列了一个大事年表,请你给这个表选个恰当的标题
( A )
A.农民阶级的抗争和局限
B.农民阶级发展资本主义
C.农民阶级的英勇与智慧
D.农民阶级抵制外来侵略
[解析] 由太平天国运动大事年表中的“金田起义”“太平军北伐”“追求财富平均”“领导集团内讧”等信息可知,恰当的标题是农民阶级的抗争和局限,故A项正确;大事年表中没有涉及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错误;大事年表主旨不是强调农民阶级的英勇与智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农民阶级抵制外来侵略的信息,故D项错误。
3.(2020·淄博)下表为中外军队火器列装情况,它表明
( B )
名称
发明时间
国外装备
淮军装备
雷明顿步枪
1865年
1870年美国海军订购
1873年~1874年
斯奈德步枪
1866年
1867年英国采用
1873年~1874年
马蒂尼亨利步枪
1871年
1871年交付英国使用
1873年~1874年
1871式毛瑟步枪
1866年
1871年德国采用
1875年
A.中外军事力量趋于均衡
B.洋务运动促进军事近代化
C.列强支持中国军事发展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解析] 据表中信息,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军队用上了西方的军事装备,这说明洋务运动促进了军事近代化,B项正确;A、C两项明显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近代中国的进步,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4.(2020·潍坊)1861年,曾国藩在给咸丰帝的奏折中提出,“购买外洋器物”让人学习仿造,一两年后,就可以“剿发逆,勤远略。”这表明曾国藩( C )
A.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
B.提出了切实的国家发展战略
C.未能认识到中外的实质差距
D.代表着时代前进的主要方向
[解析] 材料仅仅是一份奏折,不代表在现实中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排除A项;B项“切实”表述不当,排除;不能说洋务派的主张“代表着时代前进的主要方向”,
排除D项;仿造西方器物,一两年就可以镇压人民反抗和反击外来侵略,这体现出曾国藩未能认识到中外的实质差距,故选C项。
5.(2020·天津部分区)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 C )
A.军事技术和新的思想文化
B.资本主义和新的工业企业
C.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
D.经济体制和新的政治制度
[解析] 洋务新政没有实现国家富强,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故答案为C项;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军事技术,与新的思想文化无关,排除A项;洋务运动没有引进资本主义,排除B项;洋务运动与经济体制、新的政治制度无关,排除D项。
6.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C )
A.割地
B.赔款
C.办工厂
D.赎辽费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主义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因此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办工厂,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日本相关,与英国无关,不符合题意。
7.北京一次会试期间,台湾举人汪春源上书朝廷沉痛指出:“弃此数千百万生灵于仇雠之手,则天下人心必将瓦解,此后谁肯为皇上出力乎!”此上书的历史背景是( B )
A.《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B.《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C.《胶澳租界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解析] “弃此数千百万生灵于仇雠之手”是指《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台湾给日本,故B项正确;《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不符合材料中“台湾举人”的信息,故A项错误;《胶澳租借条约》,将青岛“租借”德国99年,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不含有割让土地的信息,故D项错误。
8.(2020·海南省高考模拟卷·7)1896年《中英滇缅续约》第五款,“孟连、江洪不得割让与他国”。一年后《中法续议界务专条》,清政府又将江洪一部割让与法国,于是英国来相诘责。这表明( B )
A.英法意在维护中国领土主权
B.英国视江洪为其势力范围
C.英法在江洪进行激烈的争夺
D.法国无意在江洪攫取权益
[解析] 《中英滇缅续约》第五款“孟连、江洪不得割让与他国”,后来清政府将江洪一部割让与法国,于是英国来相诘责,英国俨然把江洪视为其势力范围,阻止他国在此扩展势力,故B项正确;英法的目的是扩大侵略利益,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英法在江洪进行激烈的争夺的信息,排除C项;根据“《中法续议界务专条》,清政府又将江洪一部割让与法国”可知,法国存在在江洪攫取权益的目的,排除D项。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二 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咸同年间清廷多“病”缠身的原因。
(2)辜鸿铭为什么称“湘乡曾姓者”为“时髦”的郎中?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伤感”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原因:遭受西方列强侵略;遭到农民起义(或太平天国起义)的沉重打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原因:他较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率先创办了洋务企业。
(3)原因: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素养提升
10.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写道:“因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只有各都会城镇;纵使有些乡区地方,也在他们的政令管辖之下,但当军事扰攘之时,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这段材料( B )
A.体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
B.反映该制度无法施行的客观因素
C.表明该制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
[解析] “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纲领并没有走向下层民众,这是导致失败的客观原因,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太平天国反封建信息,A项错误;C项明显与材料不符合;D项中根源不符合材料主旨。
1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C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解析] 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建成了当时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从实力对比上来讲中国相对于日本是占据上风的。由“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可知西方人士判断中国最终取胜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收到较大成效,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洋务运动中虽然对中国军队进行了西式改革,但也局限于部分,并没有对全部军队实现西式改革,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集权制度将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虽然能够提高决策效率,但不利于调动全体的积极性,所以集权制度对中国的影响不全是积极的,所以B项错误;当时中国是列强侵略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所以中国不可能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所以D项说法错误。
12.(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C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解析] 本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引导考生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国际环境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只有首先抢占舆论制高点,才能快速反应,掌握主动权,沉着应对。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因此本题选择C项。
13.(2019·海南·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B )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解析] 根据材料所给的时间“1863年”,可联系到中国当时最主要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运动强调的是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技术;清政府官员说的话的意思就是,向日本学习,派遣人员学习“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故符合题意的就是B项。A项,主体不一致,材料强调的是“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技术”,并非“开放通商口岸”,况且清政府认为开放通商口岸是有伤国体的耻辱举措,持拒绝的态度,故错误。C项,主体不一致,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技术”,并非“学习日本政体”,故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和常识,洋务运动才刚刚开始,不可能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现象发生,况且题干并没有反映这个意思,故错误。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1860年,太平军连克苏州、杭州等地,清廷特旨任为四品京卿,招募“楚军”五千人,率以援浙。出任陕甘总督兼钦差大臣后,督办陕甘军务,镇压西捻军和西北回民起义,并在兰州创办制造局,稳定了清朝北部疆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廷内部出现海防、塞防之争。左宗棠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他强调新疆的安危关系到蒙古、陕西、山西、甘肃乃至京师,必须收复;就目前形势而论,列强还不至于在沿海挑起战争,而收复新疆却是燃眉之急;即使论军饷,海防本有经常经费,而塞防经费却是极端匮乏。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出征新疆,消灭入侵的反动政权,收复新疆,对新疆的政治、军事进行整顿和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法战争中,赴福州督办海防,积极支持台湾军民的抗法斗争,并选募恪靖军赴两广前线参加抗法战争,后病故于福州。
——据《左宗棠全集》等
(1)根据材料,概括左宗棠的主要国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宗棠被称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原因。
[答案] (1)思想:海防、塞防并重;突出强调塞防的重要性,主张收复新疆;增加塞防军费。
背景:鸦片战争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原因:收复了新疆,化解了西北边疆危机,捍卫了国家主权,为边疆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平叛西北回民起义,有突出军事才能;创办福州船政局和兰州制造局等,为洋务运动,特别是海军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其个人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PAGE
-
1
-第五单元 第17课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练案17]
一、素养达标
1.(2020·怀化)在太平天国全部四十种官方文书中,除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外,几乎所有官方文书都是宣扬宗教迷信思想的。这一现象揭示了( )
A.太平天国运动的斗争目标
B.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C.中国社会浓厚的宗教色彩
D.太平天国理论体系的完备
2.(2020·北京东城)某同学在学天国运动时列了一个大事年表,请你给这个表选个恰当的标题
( )
A.农民阶级的抗争和局限
B.农民阶级发展资本主义
C.农民阶级的英勇与智慧
D.农民阶级抵制外来侵略
3.(2020·淄博)下表为中外军队火器列装情况,它表明
( )
名称
发明时间
国外装备
淮军装备
雷明顿步枪
1865年
1870年美国海军订购
1873年~1874年
斯奈德步枪
1866年
1867年英国采用
1873年~1874年
马蒂尼亨利步枪
1871年
1871年交付英国使用
1873年~1874年
1871式毛瑟步枪
1866年
1871年德国采用
1875年
A.中外军事力量趋于均衡
B.洋务运动促进军事近代化
C.列强支持中国军事发展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4.(2020·潍坊)1861年,曾国藩在给咸丰帝的奏折中提出,“购买外洋器物”让人学习仿造,一两年后,就可以“剿发逆,勤远略。”这表明曾国藩( )
A.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
B.提出了切实的国家发展战略
C.未能认识到中外的实质差距
D.代表着时代前进的主要方向
5.(2020·天津部分区)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 )
A.军事技术和新的思想文化
B.资本主义和新的工业企业
C.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
D.经济体制和新的政治制度
6.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
A.割地
B.赔款
C.办工厂
D.赎辽费
7.北京一次会试期间,台湾举人汪春源上书朝廷沉痛指出:“弃此数千百万生灵于仇雠之手,则天下人心必将瓦解,此后谁肯为皇上出力乎!”此上书的历史背景是( )
A.《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B.《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C.《胶澳租界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8.(2020·海南省高考模拟卷·7)1896年《中英滇缅续约》第五款,“孟连、江洪不得割让与他国”。一年后《中法续议界务专条》,清政府又将江洪一部割让与法国,于是英国来相诘责。这表明( )
A.英法意在维护中国领土主权
B.英国视江洪为其势力范围
C.英法在江洪进行激烈的争夺
D.法国无意在江洪攫取权益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二 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咸同年间清廷多“病”缠身的原因。
(2)辜鸿铭为什么称“湘乡曾姓者”为“时髦”的郎中?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伤感”的主要原因。
二、素养提升
10.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写道:“因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只有各都会城镇;纵使有些乡区地方,也在他们的政令管辖之下,但当军事扰攘之时,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这段材料( )
A.体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
B.反映该制度无法施行的客观因素
C.表明该制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
1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12.(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13.(2019·海南·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1860年,太平军连克苏州、杭州等地,清廷特旨任为四品京卿,招募“楚军”五千人,率以援浙。出任陕甘总督兼钦差大臣后,督办陕甘军务,镇压西捻军和西北回民起义,并在兰州创办制造局,稳定了清朝北部疆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廷内部出现海防、塞防之争。左宗棠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他强调新疆的安危关系到蒙古、陕西、山西、甘肃乃至京师,必须收复;就目前形势而论,列强还不至于在沿海挑起战争,而收复新疆却是燃眉之急;即使论军饷,海防本有经常经费,而塞防经费却是极端匮乏。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出征新疆,消灭入侵的反动政权,收复新疆,对新疆的政治、军事进行整顿和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法战争中,赴福州督办海防,积极支持台湾军民的抗法斗争,并选募恪靖军赴两广前线参加抗法战争,后病故于福州。
——据《左宗棠全集》等
(1)根据材料,概括左宗棠的主要国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宗棠被称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原因。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