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5课《榕树爷爷》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5课《榕树爷爷》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8-27 18:4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榕树爷爷》 课型 唱歌课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榕树爷爷》,初步做到声部和谐准确。
2.在聆听、演唱等多种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合唱的美妙,并能说出歌曲二声部的特点。
3.通过学唱歌曲,抒发孩子们对榕树爷爷的深情与依恋。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二声部合唱。
教学难点 准确地唱出附点、休止符等节奏,唱准大跳、小跳音程,感受多种音乐元素刻画的音乐形象。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音乐课本
教材处理 二次备课( 月 日)




程 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1.结合柯达伊手势唱音阶(注意气息的稳定和声音的柔和,注意高位置轻发声)。
2.用歌声打招呼,每个小组代表一个音。
3.师生配合,引出和声练习,使学生唤醒声音找到存在感。
教学过程
1.导入:明朝末年文学家冯梦龙曾说过一句话:“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道尽了人间的相聚与别离,同学们朝夕相处了六年,临近毕业季,回想六年的点点滴滴,你对哪些美好的过往充满深深的留恋?(学生自由讲述)
2.接下来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首歌曲,讲述同样面临毕业分别的孩子们,他们最留恋什么事务?你从歌曲中体会到怎样的情绪?
3.学习歌曲
(1)引子部分
①聆听,描写了怎样的画面?(热情的呼唤)
②跟音乐唱一唱。
③师生配合,师生合作唱。
④生生合作唱。
(2)尾声部分
①出示尾声歌谱,你们发现他与引子部分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深情的告别)
②生合作唱。
(3)主要乐段
A: ①聆听体会情绪。(愉快的倾诉)
②师生配合接唱。
③请生唱主旋律,其他人唱衬词。
B: ①聆听第二乐段高声部。
②学唱高声部。
③出示低声部唱名谱,师范唱。
④生学唱,讲旋律线,难点。
⑤带入歌词演唱。
⑥听音乐找低声部并演唱。
⑦生生合作演唱,高声部跟随原生音乐,低声部跟随钢琴。
⑧合唱伴奏,师指挥。
⑨完整演唱主要乐段。
4.完整演唱
(1)完整演唱
(2)编排动作,完整表演。
四、总结下课:今天你们用美妙的歌声表达了孩子们和榕树爷爷深深的情感,也唱出了你们的心声,唱出了你们对母校的不舍,就让你们的歌声插上翅膀化作幸福的音符,送给我们的母校吧,祝愿你们明天会更好!同学们再见!
板书
设计
榕树爷爷
热情的呼唤 深情的告别
愉快的诉说

教后
反思 《榕树爷爷》是一首六年级的学唱歌曲,歌曲抒情优美,分成三个部分:引子、主要乐段、尾声,其中,引子部分和尾声部分的旋律是相同的,只是声部互换了。歌曲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孩子们和榕树爷爷之间深厚的情感。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发声练习开课,通过柯达伊手势进行音阶练习、分小组练习以及和声练习,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声部合作。然后通过学生自由讲述,讲述临近毕业季,对哪些美好的过往充满深深的留恋导入课题,以热情的呼唤—深情的告别—愉快的诉说为主线,最后进行了完整的表演。引子部分以呼唤的形式进行学唱,通过观察乐谱,让学生去发现引子和尾声的异同;教学重点放在了歌曲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通过师生配合、邀请领唱、生生配合进行了学习;第二乐段我用了不同颜色旋律线代表不同的声部,让学生通过旋律线、唱名谱的学习学唱了低声部,并通过听音乐找低声部、生生配合(高声部随原生音乐,低声部随钢琴伴奏),最后完成了两个声部的合唱,效果良好。最后进行了完整的合伴奏演唱,并加入舞蹈编排进行完整的表演。
我认为在合唱歌曲的学习中,方法要灵活多样,老师和学生的配合,学生与学生小组配合,指名学生与全体配合,钢琴与伴奏的配合,指挥手势的驾驭,都是可以运用进来的,这样才可以让合唱教学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