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谜 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谜 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8-29 23:1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
第1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谜》单元测试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月季花粉颗粒时,小王成功的看到清晰的物像。可同组的小张再看时,却发现物像不太清晰。他应该怎么做就能看清楚了(

A.更换目镜
B.更换物镜
C.调整细准焦螺旋
D.微调粗准焦螺旋
2.在使用显微镜时,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能使被观察物体放大倍数最大的一组是(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5×、物镜10×
C.目镜5×、物镜20×
D.目镜10×、物镜20×
3.显微镜中,转换器的作用是(

A.调整光圈
B.调整反光镜
C.更换物镜
D.更换目镜
4.在显微镜中与调节光线强弱有关的结构是(

A.通光孔
B.目镜
C.粗准焦螺旋
D.反光镜
5.一朵月季花从外向内依次是(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B.花瓣、萼片、雄蕊、雌蕊
C.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D.萼片、花瓣、花蕊、花柄
6.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A.有光、无光
B.有光、无水
C.干燥、湿润
D.有空气、无空气
7.用显微镜观察字母“p”,我们看到的应该是(

A.p
B.d
C.q
D.b
8.小王用直尺和细线测量杨树叶的周长时,连续测量3次。他应该把
作为最后的测量结果(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平均值
D.三个数值中的任意一个
9.小明在学校做了“观察月季”的实验后,想了解一下菊花的特点。于是,他从妈妈养的菊花中找出一盆作为观察对象。下列观察方法不恰当的是(

A.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
B.从宏观到微观,从外到内
C.先用肉眼观察,再用仪器观察
D.先用显微镜观察,在用放大镜观察
10.下列哪项不属于科学的观察(

A.要有明确的目的
B.要有观察记录
C.要有计划
D.随便看一下就行了
11.高粱和玉米植物体的外形很相似。要找出它们在外形上的不同之处,最好采取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描写记录法
D.调查法
12.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要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我们作出假设的依据是(

A.已有的经验
B.制定的计划
C.别人的说法
D.不需任何依据
13.在设计“蚂蚁爱吃甜的食物”实验时,除了哪种条件外,其他条件的选择都应相同(

A.食物的温度
B.食物的湿度
C.食物的颜色
D.食物的味道
14.测量人体体温时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的部位是(

A.口腔
B.直肠
C.腋窝
D.A、B、C三项
15.我们在用蚂蚁做实验后,应该怎样处理蚂蚁(

A.扔进垃圾桶
B.弄死再扔进垃圾桶
C.放回自然环境里
D.做完就不管了
16.如果周围环境较暗,那么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需使用(

A.反光镜的平面
B.反光镜的凹面
C.反光镜的平面,并用高倍物镜
D.反光镜的凹面,并用高倍目镜
17.在调查学校的生物种类时,下列四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看到自己喜欢的花就摘
B.边观察,边记录
C.只观察,不记录
D.采摘野果充饥
18.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要把视野里观察到的物像从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的操作步骤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转动细准焦螺旋;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装片。
A.②→③→④
B.③→②→④
C.⑤→①→④
D.⑤→④→③
(17题图)
(20题图)
19.王刚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时,发现被观察的部分在视野的偏左上方,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哪里移到(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20.显微镜是一种精密放大仪器,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光时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B.观察时可通过开大光圈来增加视野亮度
C.物像不清晰,通过调整细准焦螺旋使物像便清晰
D.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可转动目镜来移动物像
二、综合题(共60分)
21.(5分)将下列实验器具与其用途用短线连接起来。
镊子
观察生物体
解剖针
对实验材料、器具加热
放大镜
加热、配制液体
酒精灯
夹取固体实验材料
烧杯
挑取少量生物材料
22.(18分)如图是显微镜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1】
;【3】
;【5】
;【9】
;【10】

(2)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时,要一手握住显微镜的【

,一手托住显微镜的【

。(3)用显微镜观察花粉颗粒时,若将视野亮度调得暗一些,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白细胞的结构.此时除了选用反光镜的平面之外,还可以选择调节【


(4)使用显微镜对玻片标本进行观察时,若需更换另一物镜时,转动【

就可达到目的。
(5)观察时,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
(填“正”、“倒”)像。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


(6)使用完毕,要先取下
,再把显微镜整理好,还要用
把显微镜镜身擦拭干净。
23.(4分)小王同学想准确了解一下本班同学的近视发病率.请你帮他出出主意:
(1)你认为他最好选择下列哪种方法?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
(2)现有两种方案:①抽样法:任意选取班上3组同学调查记录;②普查法:对全班同学逐一进行调查.你认为方案
获得的数据更准确;当调查对象特别多时,常采用方案

(3)如图所示为我区某学校七、八、九年级的近视发病率调查结果。从中你可以发现,近视发病率有逐年
的趋势.
24.(4分)小李想借助量筒和水测量一粒葡萄的体积。请你帮助他完成这一过程。
(1)向量筒中倒入一些水,读取数据时视线要与量筒内的液面
。为了使量筒内的水确为30ml,他还需用到的仪器是

(2)将葡萄浸入水中,量筒内的页面升高,获得的数据为33ml。
(3)小李这次测得的葡萄体积是
cm3。
(4)小李又讲上述实验重复了三次,他最后记录结果应取

25.(10分)下图为某同学在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图像。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向
移动;要使图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
,换成高倍物镜;要使图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
进行调节。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3)该同学通过实验总结出如下规律: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体积越
,细胞数目越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体积越
,细胞数目越


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像。
26.(8分)显微镜的实际操作。
(1)取镜与安放: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放于实验台中央略微
的位置,并安装目镜和物镜。
(2)对光:将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正通光孔;转动转换器,将
物镜对正通光孔中心;转动反光镜,使视野变得

(3)观察:被观察物体置于载物台中央后,要转动
,使镜筒降至最低。此操作过程中,眼睛要注视

(4)收放:要将显微镜整理好并放回原处。整理显微镜需做到:转动转换器将物镜
;转动粗准焦螺旋将镜筒
;要将反光镜

27.(6分)探究实验:蚂蚁的食性
(1)提出问题:蚂蚁喜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2)作出假设:
。(2分)
(3)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
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白糖,把蚂蚁放在培养皿中,盖上培养皿盖,仔细观察蚂蚁的行动。重复几次上述实验。
(4)实验现象:蚂蚁在培养皿中聚集在有糖的一侧。
(5)得出结论:
。(2分)
(6)讨论并交流:该探究过程中,存在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若将白糖换成红糖,
(填“能”、“不能”)形成对照实验。
28.(5分)测量周长与面积。
(1)要想测量右图(一)所示叶片的周长时,应该用


(2)测算此叶片的面积时,可将叶片放在图(二)所示的方格纸上,沿叶片边缘画线。通过计算
的面积而得出叶片的面积。对于不满一格的,可以采取
的方法。
(3)若图(二)中的每小格为1cm2的话,那么这片叶子的面积大约为
cm2
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A
6.B
7.B
8.C
9.D
10.D
11.A
12.A
13.D
14.B
15.C
16.B
17.B
18.D
19.A
20.D
21.
镊子
观察生物体
解剖针
对实验材料、器具加热
放大镜
加热、配制液体
酒精灯
夹取固体实验材料
烧杯
挑取少量生物材料
22.(1)目镜
转换器
载物台
反光镜
粗准焦螺旋
(2)12
镜臂
14
镜座
(3)6
光圈
(4)3
转换器
(5)倒
4
物镜
(6)玻片标本
纱布
23.(1)C
(2)②

(3)递增
24.(1)相平
滴管
(3)3
(4)平均值
25.(1)右下方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2)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
(3)大




26.(1)偏左
(2)物镜
明亮
(3)粗准焦螺旋
物镜
(4)远离镜筒
降至最低
竖立
27.(2)蚂蚁喜爱吃甜食
(5)蚂蚁喜爱吃糖
(6)食物的味道
不能
28.(1)细线
刻度尺
(2)方格
四舍五入
(3)18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