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 回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 回家》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8-27 19:0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回家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是
学科 音乐 学段: 高年级段 年级 五
相关 领域 感受与欣赏领域中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表现领域中的演奏、识读乐谱;创造领域中的创作实践;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中的音乐与社会生活。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 7月
回 家
——小学五年级上第3课欣赏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上海音乐家杨燕迪先生说过:“仅仅感受音乐而不思索音乐会失去音乐得真髓,仅仅思索音乐而不感受音乐便会丢掉了音乐的灵魂。”音乐学习的核心任务是培养音乐能力,将创造融进音乐创作、音乐表现和音乐欣赏的全部过程。
(二)理论依据
新课程的理念鼓励音乐创造的音乐教育,师生都以主人翁的身份共同进行音乐创造。无论是在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教学方式的设计,或者是在教学模式、师生关系、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都应当有利于发挥教师、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依据。在课堂中的各种音乐活动中,充分启迪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真正实现每一堂课都是一次创造的目标。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回家》是美国著名萨克斯演奏家凯丽金(Kenny.G)创作的一首高音萨克斯独奏曲,表达了思念家人,渴望回到家中的情感。全曲为三部性结构,和传统里面的复三部不太一样,也可以叫做三段体结构。
第一部分可以看做多乐句乐段,或者叫乐句群。前面两句完全重复,后面三句变化重复。
第二部分部分应该可以分成两句。两句的结束音,一个是do,是主音结束。后面是re属于属和弦的开放性结束和弦音,这是很关键的位置,是一句的收尾。这部分的特点就是:音区跨度大、节奏自由,句法、呼吸不受限制,具有非方整性特点。切分节奏频繁出现,具有流行爵士乐特点还是属于把前面主题的素材做展开性发展,音区跨度大。非方整性就是不对称、断裂性,还有这段具有明显的即兴性。随处可以停顿,但又似乎无法自然的呼吸。演奏家就是掌握这两个核心的音,作自由即兴的创作的。再复杂多变的乐句都不会没有方向和章法。
第三部分为再现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对象为中国部五年级1班,共有学生35名,其中18名为学校管乐团成员,10名为学校合唱团团员。
本班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欣赏习惯,能够根据教师的问题聆听思考。对于本节课要进行的识读乐谱基本能够准确视唱。对于本科欣赏作品能够自主分析曲式结构,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理解完全重复、变化重复、再现等音乐创作手法。
本班学生喜欢自主学习的方式,喜欢课余时间用各种媒体手段聆听音乐。表现欲望强烈,喜欢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说出来。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教学活动。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可以弥补学生聆听音乐时的感受被统一的现象,根据教师的提示聆听音响,根据自己的需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于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认可的自信心,为本课教学打好基础。
2.采用iPod辅助教学的手段可以同时收集音频、视屏、文字等多种信息并保存资料。学生运用键盘软件进行创作可以在创作的同时听到音响从听觉角度去判断编创的合理性并能够及时保存编创成果。
(四)技术准备
教师准备:运用Cooledit软件截取各乐段音响;
运用FormatFarcory软件转换视频格式;
iPod下载键盘软件;
PowerPoint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网络收集音频、视频、文字资料储存到iPod;
iPod下载键盘软件。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状 况 问 题 对 策
以对本单元“家”的相关作品学习过,知道《回家》也是表现对家渴望的情感的一首乐曲。 主题旋律的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A乐段的5个乐句通过听、唱了解完全重复及变化重复的写作手法,感受乐曲的情绪。
学生即兴编创的愿望强烈。 一小节旋律的编创。 运用现代技术的iPod进行编创并表现。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
能够主动参与感受音乐及音乐编创活动,主动探究音乐,为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聆听感受、识读乐谱、编创旋律等教学活动中充分地感受音乐作品,体验、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乐曲的结构及写作手法,感受作品如何表达情感。
2.编创一小节旋律,初步了解什么是即兴编创与即兴演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回家》的聆听感受。
(二)教学难点
萨克斯独奏曲《回家》写作手法的运用如何表达情感。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主题
环节目标: 能够说出乐曲的标题是萨克斯独奏曲《回家》,知道本节课的任务是了解曲作者如何运用创作手法为情感的表达服务。
设计意图:学生聆听乐曲《回家》,了解乐曲相关知识的同时为课堂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
活动1:师播放主题音响,学生聆听,之后说出对作品所了解的相关信息。
活动2:了解高音萨克斯及曲作者也是演奏者-凯丽金。
活动3:教师总结《回家》是一首萨克斯独奏曲,是萨克斯家族中的高音萨克斯。乐曲的结构是带再现的三段体曲式结构。乐曲是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也是这首乐曲的曲作者美国人-凯丽金(Kenny.G)创作的。人们对这首作品已经赋予了特定的含义,每当我们听到就意味着要回家,这也说明了音乐与生活密切相关。
聆听全曲
活动1:师出播放乐曲完整音响,学生聆听,之后说出全曲有三个乐段。
活动2:师总结:《回家》有三个乐段,这三个学段是怎样来表达情感的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究乐曲为什么带给我们这样的一个感受。
(三)复听主题
环节目标: 能够了解主题由5个乐句构成,前两个乐句完全重复,后三个乐句变化重复,表现的思念家,渴望回到家中的美好情感不断升华。
设计意图: 课堂中,师生共同聆听、识读乐谱、探究完全重复与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表现不断变化的情绪,为学生自学做好充足的准备。
活动1:视唱第1乐句乐谱,分析节奏特点,音高特点,总结出“音符的时值逐渐变长”“音高主要以do、re、mi、soi、la几个音构成”所以带给我们的情绪是平静的。
活动2:视唱第1、2句乐谱,知道这两个乐句是完全重复的,所以情绪保持平静。
活动3:视唱后三个乐句,了解节奏与前面比较紧凑了,音由前面5个音的音区变成了10个音的音区,三个乐句的关系是变化重复。了解以上这些特点使得我们的情绪更加激动,后3个乐句运用了变化重复的写法。
(三)自学B、A1乐段
环节目标: 学生分小组自学,自主探究节奏、音高、乐句的变化如何带给我们不同的情绪感受。知道作曲家用了完全重复、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乐曲所表现的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用iPod自学,进一步探究乐曲如何表现渴望回到家中无限温情的情感的。充分感受乐曲情感的基础上,能够主动探究音乐要素和创作手法是如何为情感服务的。
活动1:小组自学
学生组成4个小组,小组长代表选择B、A1两个乐段其中一个进行学习。
教师安排自学步骤:①带耳机聆听音响。
②说出自己的聆听后的想法,小组长进行记录。
③小组讨论各自组员的信息,小组长汇总。
活动2:小组分别进行汇报。
活动3: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聆听感受B段。聆听后根据音响总结以下特点:B段的节奏时而舒展,时而紧凑,出现很多音阶型的旋律,乐句不是很规整的结构,萨克斯的演奏难度加大,这些特点使得我们的情绪越发激动,情绪达到了高潮。
活动4:通过集体聆听A1乐段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请同学们边听音响边表现,听到A段的后三个乐句就举手,听到A段的前两个乐句就用“la”模唱。
(四)编创旋律
环节目标:能够根据教师指定的要求进行旋律编创。
设计意图: 在了解了作曲家变化重复创作手法的基础上,亲自尝试旋律编创,通过编创的旋律表达情感。
活动1:聆听乐曲最后3个乐句,说出运用了变化重复的写作手法,变化在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小节。
活动2:观看教师的演奏视频,感受教师吹奏自己编创的变化重复的乐句。
活动3:师出示编创的节奏型,学生在软件上编创旋律。
活动4:学生展示编创的旋律 并说出编创的想法。
(五)观看视频
环节目标: 能够知道什么是即兴演奏,了解即兴演奏的基础是即兴创作。
设计意图: 教师引领学生感受在即兴编创的基础上要进行表现,即兴表演是演奏者运用自己的演奏技能及编创表达当时的情感。
活动1:师播放教师的即兴演奏视频,学生感受什么是即兴演奏。
(六)课堂小结
我们用心中的旋律表达了我们的感情,虽然我们只是编创了一小节的旋律,但是我们是把音乐要素与情感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是好的创作,希望大家喜欢。记住萨克斯独奏曲《回家》,记住即是演奏者又是曲作者的音乐人凯丽金。
六、学习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总评。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传统的欣赏教学教师往往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剥夺了学生欣赏音乐的自由,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音乐本身的美感价值、音乐创造价值及音乐是从何而来如何被创作的重要的教学内容、信息被忽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的教学,丰富和改进欣赏教学在模式、方法、资源整合等方面所存在的不足。本课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采用iPod辅助教学
采用iPod辅助教学的手段可以改变以往学生收集资料多是文字材料的单一的现象。iPod是学生喜欢的高科技产品,学生使用它可以同时收集音频、视屏、文字等多种信息并保存资料。iPod可以下载多种聆听音乐,表现音乐的软件,学生运用键盘软件进行创作可以在创作的同时听到音响,改变以往单一创作的手段,可以从听觉角度去判断编创的合理性并能够及时保存编创成果。
二、学生有序、有法地自主探究曲作者如何运用写作手法来表达情感
以往的教学教师多是感性性欣赏与理性欣赏脱节。针对这一不足,我在做作品分析是将曲式结构及写作手法的运用与情感表达联系在一起分析。不论是带再现的三段体曲式结构还是完全重复、变化重复、再现等写作手法都是为了更细腻地表达作品情感。教学中我引领学生在了解A乐段的手法如何表现情感,如何进行分析。B乐段和A1乐段交给学生自学。学生的自学是有序的,有法的。有序、有发基于教师之前的两方面的充足的准备。第一、有了第一乐段的分析,学生知道如何去分析结构,如何了解写作手法。第二、教师给予详细的自学步骤,学生知道该做什么。从课堂教学能看出,学生的自学是有效地。
三、 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的每个角落
本节课力求每个教学活动都能够体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启发学生欣赏乐曲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给予统一的标准答案。在创作实践活动中,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创作,使得学生感受到创作的愉悦,进而持续发展终身的音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