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7.扇形统计图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7.扇形统计图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27 19:5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扇形统计图
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96、97页例1及相对应的“做一做”,第100~101页的练习二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经历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做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过程。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对扇形统计图进行有效的分析。
【教学难点】
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一、情境导入。
出示例1。
1.教师投影出示教材第96页的主题图。
(1)教师:图上的小学生都在干什么?
(2)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3)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呢?
2.请一名学生做主持人,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
(1)你能根据学生提供的数据把第96页的统计表填写出来吗?
(2)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计算喜欢各种运动的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3)点一学生回答,喜欢乒乓球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式。
(4)照这样你们能算出其他的百分比吗?把表格填完整。
二、对比分析,探究新知。
1.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观察统计表,根据统计表求出六(1)班总人数。
12+8+5+6+9=40(人)
(2)分别求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
乒乓球:12÷40=0.3=30%
足球:8÷40=0.2=20%
跳绳:5÷40=0.125=12.5%
踢毽:6÷40=0.15=15%
其他:9÷40=0.225=22.5%
(3)填表。
根据计算结果,完成教材上的统计表。
2.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扇形统计图,从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观察扇形统计图,讨论获得的数学信息: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
(2)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分组讨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推荐代表汇报: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3.利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这幅扇形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解答。
学生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三、拓展提高。
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
分组讨论,探究问题答案,汇报:
水分:250×87%=217.5(g)
蛋白质:250×3.3%=8.25(g)
脂肪:250×4%=10(g)
乳糖:250×5%=12.5(g)
其他:250×0.7%=1.75(g)
2.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一第3、4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一第1、2题。
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特点
优点:可以直观、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教后反思】
选取并呈现与学生生活学习联系较密切的扇形统计图,要求学生说说从这些扇形统计图中各获得什么信息(教会学生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观察,弄清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能说出最大和最小的量等),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特点有着丰富的感知。
第2课时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例2及相对应的“做一做”,第101~104页的练习二十一第5~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认真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特点,针对数据特点和要说明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要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2.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针对数据特点和要说明的问题,适当选用统计图。
【教学难点】
认真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导入。
1.师:我们学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教师小结:条形统计图可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可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扇形统计图可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2.导入:三种统计图各有优点,在实际运用中要针对数据特点和要说明的问题,适当选用统计图。
二、对比分析,生成新知。
1.引导分析。(课件出示例2)
例2中的三组数据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进行统计的?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名称及统计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回答。
数据1:统计了数量的多少,关注总量的变化。
数据2:统计了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关注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2.引导选择。
例题中的三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明选择的根据。
3.引导总结。
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全班交流、总结。明确要根据统计数据的特点和统计需要选择统计图。
4.引导尝试运用。
完成教材第99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教材第99页“做一做”,并汇报。
三、拓展提高。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一第6题。
独立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完成第(1)问中的计算。
200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比固定电话用户多(46106-36779)÷36779=24.5%……
(2)引导学生交流感想并完成统计图。
交流感想,完成统计图。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一第7题。
合作解决问题。
(1)1.46÷27.1%=5.39(亿人)
(2)1.46亿=14600万
14600-1464=13136(万人)
(3)完成统计图。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一第5题。
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统计图
【教后反思】
让学生在丰富且熟悉的生活问题中,复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种统计图的异同点,让他们在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探讨中初步体会出扇形统计图与其他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独特性,使他们的倾听能力、合作能力、思考能力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第3课时 综合与实践 节约用水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5、10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学生亲自参与测量、收集、整理数据、计算水龙头的漏水速度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增强实践能力。
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收集整理材料、交流和表达的过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意识,逐步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水龙头的滴水速度的测算及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难点】
运用所测数据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一些土地遭受严重旱灾的图片。
观察这些图片,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2.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宝贵的水资源”。
(1)学生齐读资料。
(2)(将资料中的数字用红色字体突出显示)同学们看到这些数字,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感受:我国水资源的缺乏。
(3)通过这些图片和数据,我们要怎样做呢?(板书课题:节约用水)
二、解决问题。
1.交流汇报。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2)课前请同学们做了一个水龙头1分钟漏水试验,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试验结果吧!
小组内同学相互交流,指名部分同学汇报。
2.展示研究。
(1)每个水龙头漏水速度一样吗?(不一样)
(2)用什么数来代表不同水龙头漏水的一般水平呢?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平均数)
(3)请同学们计算出自己所统计的漏水水龙头1小时的漏水量是多少升?然后根据小组内同学的数据,完成教材第106页第1题的统计图。
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3.知识应用。
(1)教师以一个漏水龙头每分钟漏水50mL为例,让学生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时间 1分钟 1小时 1天 1年(365天)
水量(升)
(2)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06页第3题)
①学校有几个水龙头漏水?(如没有则以3个为例)
②按这个比率,全国约30万所学校全年大约要浪费水多少吨?(1m3水约重1吨)
26280L=26.28m3
26.28×3×300000=23652000(吨)
③平均每吨水价为2.5元,一共要支付多少水费?
23652000×2.5=59130000(元)
④如果1个人1年用水30吨,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1年?
23652000÷30=788400(人)
(3)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
指名同学回答。
小组内的同学各选取一例,计算出一年大约浪费多少吨水,然后小组内交流。
4.提出方案:
(1)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做到节约用水?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讨论,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做到(节约用水),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水呢?
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节约用水的措施。
(2)汇报:
①随时关紧水龙头。
②一水多用: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也可冲厕所。
③一水多用: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又节水。
④一水多用:养鱼的水浇花,能促进花木生长。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你所了解的水知识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吗?(可用图,也可用文字)让我们向全社会发出倡议: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板书设计】
节约用水
时间 1分钟 1小时 1天 1年(365天)
水量(升) 0.05 3 72 26280
26280L=26.28m3
26.28×3×300000=23652000(吨)
2365200×2.5=59130000(元)
23652000÷30=788400(人)
【教后反思】
结合生活中节约用水、浪费用水、污染水源和遭遇停止供水的生活经历等事例,布置学生做课前调查,同时结合调查的情况,制定出各种适合实际家庭生活的节约用水措施,这样做不仅拉近了学生生活与教育内容之间的距离,而且使学生扩大了知识视野,将最新最真的信息带进了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